一千三百四十四 陛下春秋正盛,何故退位?
    热门推荐:    蔡邕很久没有进宫了,一直都住在洛阳城里的幽静之处。    郭鹏为他养老考虑,于是闹中取静,取了一个黄金地段为他打造了一座司徒府,让他住在里头颐养天年,一应待遇不比太上皇差。    蔡邕就那么老老实实的住在里头,深居简出。    除了郭鹏需要的时候,否则也不会出现,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貌似经历了那么多次的政治风波,蔡邕好像也逐渐明白了他的司徒之位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地位。    他应该是一个皇帝需要的时候出现,皇帝不需要的时候不出现的帝国最高等级的官员。    他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行政,只是为了一个政治上的象征性意义。    他地位崇高,却没有任何实权,当然,也不应该有任何实权。    他并不清楚这一次郭鹏为什么要喊他进宫。    但是当他进宫,来到南书房,看到一起出现的六个人之后,他就意识到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这六个人,一个姓曹,两个姓郭,还有三个其他姓氏的人。    曹皇后的曹,郭皇帝的郭。    而他蔡某人……    下一任皇后的父亲。    赵云,张昭,还有辛毗。    这是皇太子三名妾侍的父亲,娘家人。    等于说,目前整个郭魏帝国统治核心圈子之中的血脉核心圈都聚集在了这里。    魏帝国的政治决策圈子还是比较大的,这方面郭鹏比较开明,愿意广纳天下精英进入政治决策圈子,并且给他们提供上升之路。    但是政治决策圈子之中,还有一个更小的圈子,这个圈子并不比政治决策圈拥有更大的权力,但是这个圈子的地位很特殊。    简而言之,就是和皇家沾亲带故的血脉小圈子。    虽然这个圈子并不能做出比政治决策圈更高一级的帝国决策,但是这个圈子往往比单纯的政治决策圈要更早一点知道皇帝的动向。    这样看来,蔡邕就清楚郭鹏想要告诉他们的事情显然不是什么小事。    大家互相看了看对方,彼此的神色都非常凝重。    而且,在皇帝没有出现的时候,他们一句话都不敢说。    皇帝的书房之中,静悄悄的,只有来往送茶上点心的内侍们的动静带来一丢丢的声响。    内侍们端上茶水,端上糕点,然后小心翼翼的退出,一丁点非必要的声响都不会发出,显然是训练有素的专业服务人员。    随后,皇帝出现了。    “都来齐了啊。”    郭鹏手持一把玉斧,慢悠悠的从外边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转身坐下。    所有内侍全部退出,只有苏远一人侍立在郭鹏身边。    七人全部站了起来,面向皇帝行礼。    “臣,拜见陛下。”    “免礼,坐。”    郭鹏把手上玉斧放下,然后走到了蔡邕身边。    “蔡公年龄大了,就不必如此了,请坐。”    “老臣谢陛下隆恩。”    蔡邕在郭鹏的搀扶下坐了下来,其余人等自行坐下。    郭鹏扶着蔡邕坐下,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下,看着面色凝重的七人。    “请诸位来,的确也是有些特殊的事情要提前告知你们,在正式对外公布之前,总要给你们透个底,让你们有点心理准备,不要事到临头慌乱不止,失了体统。”    郭鹏端起了自己面前的茶碗,吹了口气,啜饮一口,而后放下了茶碗。    “开门见山吧,诸位,我,决定在今年十二月三十,正式退位,把皇位禅让给太子。”    郭鹏的语气很自然,就像是过去和大家唠家常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但是说出来的内容却是可以震惊大家一百年的那种。    七人齐齐震惊,就算是年龄最大见了最多事情的蔡邕也是如此。    他们愣住,然后互相看了看对方,彼此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惊和不解。    皇帝……    要退位?    为什么?    他们不解,他们觉得不能理解郭鹏的想法。    郭鹏十三年的统治不能算长,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也不能算短。    十三年的时间可以说转瞬即逝,可是郭鹏留在所有人心中的那种威压感是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恐怖的。    也越来越让人习惯。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中,郭鹏身边的大臣们人人都是抗压大师,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极限生存者。    在皇帝的高压之下拼命向前,十三年的时间里打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面不知道有没有来者的高速运转的郭魏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