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排名
这已经不知是多少个属于神都城的不眠夜晚。 白日的文试榜单公布后,各家各户的报喜贺喜之声就不曾断绝,不少自诩怀才不遇的举子醉酒街头,更有无数举子大醉吟咏,满地乱走。 各家商户大门敞开,茶馆酒肆人头济济,百姓们或大声议论,或端着酒杯看着大街上疯狂的举子们,脸孔通红。 神都城的大门破例连夜敞开,欢迎从天策书院走回来的民众们,更迎接他们带来的更惊人的情报。 这是属于会试最后的狂欢,也注定是无比热闹无法平静的一夜。 对神都的百姓们如此,对神都的世家们如此,对于这场会试的参加者,或得中或落榜的举子们尤是。 中了的举子们,此时自然是人群的中心。酒肆里宴会举办了一场又一场,同窗同年们举杯庆祝大声交游。 没得中的举子们除了满街游走,大多都聚集在吏部放榜的门楼外,双眼通红地看着那长长的榜单,更满眼血丝凝视着榜单边张贴出的文章。 虽然这届文试放榜第一次出现了延迟,但此时从下午文试放榜到现在也已经过了五个时辰,门楼外广场边的人却丝毫不减。 甚至随着夜色的降临越来越多。 和往年相比也甚为罕见,榜单虽然重要,但世家大族都有下人抄录,各大书院间也有专人下发。除了考生的家人亲自来看图个兆头,以后要参加的举子来这沾沾喜气,路人凑凑热闹,落榜考生抒发抒发愤懑之外。 围观的人怎么也该渐渐散去。 但今年却并非如此。 看守门楼的吏部官差困的打了个哈欠,但看着灯火通明下,那近在迟尺的榜单,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露出一丝敬畏之色。 吏部专门用来放榜的门楼上,此时已经新添了武试的榜单,比起白天文试放榜时,宽阔的门楼贴得满满当当。 而人们的目光,哪怕是在榜单上不死心一般拼命搜寻自己名字的落榜举子们的目光,都总是不由自主地看向最上面的那个名字。 人们的视线无法离开。 并排的,同时伫立在顶端的,两个一模一样的名字。 轮值的吏部老官差呼出一口气。 他在吏部干了二十年,虽只是无名小卒,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事。 身为看守者,他们这些官差都经历了下午文试放榜时的混乱。 除了首榜之外的榜一口气揭开,听着外面举子的喧闹狂吼,官差们司空见惯地一个个拉下首榜贡生的卷轴。 然而随着前七名的卷轴的一个个来开,在吏部城楼,拉了二十年卷轴的老官差们突然发现事情不对。 以往都是拉开一个,人们的惊呼喧闹越高一层,但今年的首榜卷轴,是越拉开,外面越沉默。 拉开第二名之后,城楼下数以千计的围观举子和群众更是陷入死寂。 官差们从城楼上探出头去,才知道出事了。 负责唱名的官差也有些凌乱。 唱名一直唱到第二名,那些神都知名的才子的名字都已经出现了。 换句话说,就是全都念完了。 人们根本想不到接下来还有什么人能摘得会元的桂冠。 什么人能排在刚刚已经唱过名的那些公子之上。 刚刚唱出的第二名,让门楼下民众们陷入沉默的那个名字,正是神都百姓耳熟能详寄予众望的段二公子。 天策书院段立峥,位列大周会试文试第二名,与文试会元失之交臂。 而在他之前唱名的是来自澹州的黑马,澹州解元宋怀竹,位列第三名。 第四名为青州解元颜礼,第五名是徽州经魁慕恪之,第六名和第七名是两名天策上院五姓七家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