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黄米面【求月票】
    徐拙想了想,这个方法还真是可行。    不过需要先把炒红薯泥做出来,因为驴打滚儿是凉着吃的,而炒红薯泥温度很高,所以得先把炒红薯泥晾凉才行。    至于味道行不行……    徐拙心里也没把握。    反正今天下午没啥事儿,就试试呗。    就算完不成那个任务也没什么,假如红薯泥馅儿的驴打滚儿好吃的话,正好可以当成点心在店里推出来。    想到这里,徐拙去厨房把红薯翻出来,削皮后切片放在锅里开始蒸。    然后开始准备做驴打滚需要的配料。    驴打滚需要用到两种面。    一种是黄米面,一种是黄豆面。    黄米,也被称为糜子,跟小米很像,但是比小米的颗粒要大,煮熟之后黏性很高,常用于制作糕点或者做成主食。    徐拙对黄米的印象,还停留在《舌尖1》中,那个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    他做黄馍馍的原料,就是黄米面。    另外在东北人人爱吃的粘豆包,也是用黄米面做成的。    黄米跟小米很相似,在物种上是近亲,类似于糯米和大米的关系。    不过由于近些年黄米的产量持续下降,好多人都不知道黄米的存在,一些制作驴打滚的店面甚至直接选用糯米面制作,还宣传为正宗传统做法。    这是极其错误的。    驴打滚,可不能用糯米面来做。    因为糯米面不易消化,吃多点话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特别是老年人,肠胃较弱,是绝对不能吃糯米面的。    而黄米面虽然黏性很高,但是却很容易消化。    放在嘴里甚至不用嚼,就能慢慢化开。    另外,黄米面还有食疗的功效,经常吃的话,还能治疗肠胃虚弱消化不良以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可以说是老年人必备的佳品。    京城人喜欢吃驴打滚,也是因为黄米对老年人比较友好的关系。    不过用黄米面做驴打滚,稍微麻烦了点儿。    因为在做之前,需要先把黄米面进行发酵。    发酵过后的黄米面再进行蒸制,做出来的驴打滚不仅吃起来更加细腻绵软,还很经放。    就算过两天吃,依旧美味可口,不会发干变硬。    徐拙往碗里倒了点发酵粉,然后加入温水化开。    再往面盆里加一些黄米面,用发酵水慢慢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    要不是有和面技能,徐老板也不敢这么大喇喇的答应老太太做驴打滚。    把面发之后,徐拙拿着锅盖盖在面盆上,然后端着面盆放在客厅的地上,利用地暖的温度加速发酵的过程。    这会儿熊仔已经躲在角落中瑟瑟发抖,倒是不用担心它出来捣乱。    忙完这些之后,徐拙开始炒黄豆面。    黄豆面是驴打滚必不可少的配料,也是驴打滚的点睛之处。    要是没有黄豆面的存在,驴打滚也不会成为一款风靡整个北方的点心。    甜腻的黄豆面配上软糯的黄米面,这是驴打滚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    黄豆面可以在家做。    炒锅里不放水,开小火把黄豆炒一下,然后用料理机的研磨功能把黄豆打成粉末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