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八章 儒学的春天
书迷正在阅读:神医娘亲:腹黑萌宝赖上门、忍界求生日记、我的化身千千万、那年边防,那年她、田园空间小农女、鬼君倾城:帝尊,别乱来、死神之最强市丸银、木叶之最强rou遁、假面皇妃:冰山皇子爱上我、荒魔之巅
		
		    朝臣都离开了,淳于府立刻恢复原状。    有一种被人打回原形的感觉。    淳于越看着冷清的家,忽然间有点接受无能。    以前家中,也是这样的冷清,从来没觉得有什么啊。    怎么热闹了两天之后,再次冷清下来,自己反倒有些无法接受的感觉呢?    淳于越摇了摇头,心想:看来,老夫还得继续修心啊。    他正要回到书房的时候,恰好看见身边的小厮,正在唉声叹气。    淳于越立刻板起脸来,说道:“如今大秦蒸蒸日上,陛下又是圣明君主。你生活在盛世之中,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为何要在这里唉声叹气?”    小厮愣了一下,老老实实的说道:“小人只是觉得……”    “前几日有很多大人来这里,小人很开心。”    “现在诸位大人都走了,而且再也不会来了,小人有些难过。”    淳于越听了之后,一板一眼的说道:“此乃外物也,不可因为外物,扰乱我们的心境。”    小厮应了一声:“是,大人教训的是。”    淳于越虽然表面上在教训小厮,但是他内心深处,其实是十分开心的。    毕竟这小厮所思所想,都是他的所思所想。    淳于越感觉自己找到了共鸣,感觉自己后继有人了。    而小厮看着大门口,心想:前几天开着出租车位,捞了不少好处啊。以后……恐怕就没有这等好事了。    他站在大门口,越看越惆怅。    前几天,那些车夫为了能有一个好位置,每个人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不仅说话的时候,一口一个阿兄的叫着。    个别机灵的,还要给他怀里塞钱。    现在么……一去不复返喽。    …………    淳于越失落了一个时辰,然后调整好了心态,开始写一份奏疏。    在这奏疏当中,他阐述了儒学治国的道理。    这些道理,其实大部分都是最近朝臣的作业。    淳于越从中选取了一些有道理的,进行了汇总。    这些道理,大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到君子的立身之本,可谓是面面俱到。    按照淳于越所说,如果能贯彻下去的话,大秦必定可以传承万世,而且百姓可以重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上古美好时光。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能生活在大秦,乃是一件幸事。    不会对君王,不会对朝廷,产生任何怨怼。    阐述完了这些大道理之后,第二部分就是具体的方案了。    这一部分,淳于越有些耻于承认,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参考了商君别院的模式。    在他的模式当中,他建议朝廷开办学堂,来传授儒学。    这些学堂,都是朝廷负责支出的。    如今大秦物阜民丰,国库充盈,负责这一部分,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触及学堂,淳于越命名为童生学堂。    在里面学习的,都是儿童。    对于这些儿童,也不用教他们太高深的道理,只需要用论语、孟子、中庸,等等儒学典籍,给他们开蒙罢了。    目的是让他们识字。    毕竟他们年纪还小,教太多大道理,他们也理解不了。    等到学会了识字,通过了考核之后,就可以到第二等学校了。    这第二等学校,淳于越命名为秀才学堂。    毕竟能通过考核的,都是优秀人才。    因此称之为秀才。    而没有通过考核的,虽然淳于越没有给他们命名,但是他私底下称这些人为废柴。    这些废柴,就只能去各地打工了。    不过他们已经学会了识文断字,就算是打工,也有不小的优势。    而秀才学堂,就是教的圣人的高深知识了。    他们在这里,要理解圣人的思想,圣人的言论,以圣人的行事准则,要求自身。    第三等学堂,淳于越称之为大学。    进了大学的人,都是从青年蜕变为成年的人。    而且大学的录取率不高,这里面的人,都是真正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在大学里面,会系统的学习儒家学说,并且要和当今现实结合起来。    在这里面,儒学并非是空谈,反而有了现实基础。    在往上,就是太学。    进入太学之后,基本上就算是半只脚迈入官场了。    这些太学生,一方面继续学习,另一方面,则被分配到各个部门,给官员打下手。    写写奏疏,送送诏令,反正是熟悉一下官场。    然后,再择优授予官职。    淳于越写完之后,感觉对这些安排很满意,于是送到了嬴政的案头。    嬴政看完之后,沉思了一个时辰,然后把李水和李信叫过去了。    在路上的时候,李信对李水说道:“槐兄,有一件事,我始终有些不明白。”    李水说道:“李兄绝顶聪明,居然也有不解之事吗?”    李信无语的说道:“槐兄,你莫要取笑。”    “其实带兵打仗,行军布阵,我是要胜过你的。”    “但是论治国,我就要差一些了。”    “为何最近每次谈论军国大事,陛下都要我在场?”    李水沉思良久,说道:“莫非陛下是要培养你?”    李信无奈的说道:“陛下有必要培养我吗?”    李水说道:“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你起一个衬托作用。”    李信说道:“衬托什么?”    李水说道:“以你的呆滞,衬托我和陛下的聪敏。”    李信:“……”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他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啊……    …………    嬴政书房。    李水已经看完了淳于越的奏疏。    嬴政说道:“如何?”    李水说道:“大体可以参考,但是问题不少。”    嬴政点了点头:“如果选拔官吏,按照儒学的标准。”    “那么有朝一日,大秦的外儒内法,会完全变成书生治国。”    “这些书生,最喜欢抱团。”    “朕在大秦的时候,可以压制住他们。”    “有朝一日,朕不在了,他们会不会用高谈阔论,君子大义,把帝王架在那里呢?”    “治国,靠着书生意气,以及死板的礼法,怕是不行。”    李水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不过陛下放心,我已经想好应对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