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传话
等到太子离开后,王占不又想,这不是政敌吗?怎么比疼儿子还上心??? 百香去人生大事买了点心回来。 燕柒看到他有些意外。 百香解释道:“听说是太子斥责了王占,王占才让我来伺候您的。” 燕柒点了点头,问道:“隔壁怎么样?” 百香把点心匣子放在桌角,答道:“太子从您这离开后,文叔就把人请过去了,谈了什么不知道,不过太子离开的时候,神色稍有好转。” 燕柒皱眉低语:“神色稍有好转?难道是她答应了太子什么?” 百香自然答不出的。 推着点心匣子道:“您尝尝,都是刚做出来的。” 燕柒看也不看匣子,道:“阿芙在府里吗?” 百香门清儿燕柒的cāo)作,点头道:“在的,公子要阿芙传什么话?” 燕柒想了想道:“说我都好,让她照顾好自己。另外,别听信太子那些蛊惑人心的话。” 他坚持下去的意义是她,若她轻而易举的就放弃了他,他可是承受不住的! 又想到她要偷跑的行为,叮嘱道:“看着点,人丢了,我拿你是问!” 百香点头应下,转离开了。 阿芙却并不在府,百香去问隋风:“阿芙去哪了?” 隋风好笑道:“她可是你师妹,最该知道她去处的人不是你吗?如何来问我?” 百香挠了挠头:“没听说她要去什么地方啊?” 隋风没空掺和他俩的事,燕柒忽然被足,商行上下都很惊慌,他紧赶着去商行呢。 百香还要回燕柒哪里,看隋风要走,道:“你是出府吗?” 隋风点头,随口道:“怎么?要我帮你找师妹吗?” “不用找她,一会儿就回来了。”百香道:“你拐个脚,去隔壁传个话儿吧?” 隋风眼珠转了转,看着他道:“传给谁的?” “当然是姜姑娘!”百香觉得他在问废话:“难道是姜副统领啊?” 隋风想到什么,嘴角带出笑意来,欣然点头道:“好,要传什么?” ...... 厢竹正收整姜零染的钗环衣物,冬的衣物都厚实,叠起来比较占地方,柜子便不怎么够用。 她发愁的看着那角落里的大木箱子。 小凡跑进来道:“jiejie,有你的信。” 厢竹惊了下,忙把叠好的斗篷盖在了箱子上,微皱眉,轻斥道:“毛毛躁躁的,若是姑娘在这里,你也这般吗?” 小凡脚下忙缓了下来,吐舌头道:“我知道错了,jiejie。” 厢竹不是严厉的格,对这几个小的也是说教多与斥责。 听她认错,站起了,顺手合上了柜门,道:“你说有我的什么?” 小凡把手里的信递给她道:“一个小孩子送到门房的。” 厢竹看着信,只觉得莫名其妙。 她不像青玉有家人在京城,她孤儿一个,谁会给她写信?! “你去吧。”厢竹打发了小凡,这才拆了信,陌生的笔迹,请她去前街的茶楼,落款是隋。 隋?谁啊?厢竹想了会儿,脑海里浮现出一人。 是他! 她与隋风并没什么往来,他这会儿来找自己必然是燕柒派他来的! 想着姜零染等的焦灼,她忙去禀了姜零染,出府去了。 隋风小半个时辰仍不见人来,暗暗猜想,莫非信没送到她手里? 起下楼,打算再去送一封。 刚到楼梯口就瞧见一人急匆匆的往上来。 他笑了笑:“厢竹姑娘不必着急。” 厢竹闻声抬头,看到站在楼梯口的人,松了口气:“我走错了,多走了一条街,又折回来的。” 隋风听着笑意更深:“怪我,没写清楚地址。” 厢竹上完了木阶,站在他面前屈了屈膝:“是我太粗心了。让隋总掌久等了。” 隋风笑着请她落座,茶还没给她倒好,就听她问道:“隋总掌找我什么事儿?是要传什么话吗?” 隋风把茶推到她手边:“是有话要传。” “不过,你先喝杯茶,顺口气,不迟。” 厢竹端着茶喝了口,杯沿刚离口便问道:“什么话?” 隋风瞧她这般急人所急,轻笑出声。 厢竹奇怪的看着他:“你笑什么?我说错话了吗?” “没有。”隋风把燕柒要传的话说给厢竹听。 厢竹听了点点头,起道:“多谢隋总掌,告辞了。” 隋风跟着站起:“我也要离开,一起走吧。” 厢竹脚步慢了些,与他一起出了茶楼。 茶楼外,厢竹张口想说告辞,却听他先开了口:“上元节的时候姑娘可有安排?” 厢竹不知他为什么这么问,道:“这刚十一月,上元节还有好久呢。” 隋风道:“姑娘若没事,我想请姑娘看灯,可以吗?” 厢竹怔了怔,看着他,一时没答话。 隋风笑起来:“姑娘不说话,我就当你是答应了。”说着谦谦一揖手:“商行还有事,告辞了。” 厢竹站了好一会儿,仍是没能明白他为什么要请自己看灯。 还有,她答应了吗!? ...... 这边,王占悄悄走到了廊下,探头往里瞧,点心匣子盖得好好的,人依旧埋在账本子后面。 看来是没吃。 他不发起了愁,这总不吃东西可怎么好? 又想着皇上明就抵达京城,多饿一也饿不出好歹吧?? 谁曾想到了晚间燕柒就吃东西了。 王占拜谢菩萨之余又暗自腹诽,燕柒这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做事的方式怎么这么与众不同? 燕柒没绝食的好,不吃,纯粹是不饿。 素里也没少这样,只不过太子等人不知道罢了。 秋猎之行急匆结束,皇上在燕柒回京的次就抵达了京城。 燕柒足的地方从燕府换到了皇宫。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纭。 有的说太子谋害燕柒,皇上将人接进宫,说是足,实则是保护。 也有的说皇上偏护太子,打压燕柒,这足便是如此。 不过,真实的况究竟是怎样的,没人知道,也没人敢找当事人去求证。 而燕柒到底没涉朝政,所以朝官对此事也多是持着隔岸观火的态度。 也是想以此事看一看燕柒的能力,是否能够有让他们交付家命的去拥立。 故而朝堂之上的平静是带着些试探与小心翼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