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三足鼎立
扶蜀第一卷荆州保卫战第三百九十九章三足鼎立汉靖绥三年。 三年时间,一瞬而过。 这数年间三方也基本上是以休养为主,除了边境局部地区有些小规模的冲突战争以外,大的军事行动都没有发生。 而魏王曹cao也于今三月因伤重病逝,享年68余岁。 关平也领着本部诸将驻军上庸与寇封辖下的重镇襄阳构筑了荆北最为稳固的防线。 经过了当时关平的劝说以后,刘封苦思冥想随后也艰难的做了决定,改回原姓,放弃继承遗产的想法。 随着魏王曹cao逝,王世子曹丕继承之,成为新的魏王。 …… 魏王宫。 此刻,诸文武聚集王宫当中各抒己见,各议那大逆不道之事。 席间,御史大夫华歆忽是端着酒爵,仗意直言道:“启禀魏王,先主公曾起于微末,率弱兵之旅屡破强敌终成大业,其有着极其深厚的声威震慑天下诸人,由此也使得天下虽三分,但蜀吴二国却不足为虑也!” “可时至如今,先主公仙逝,伪蜀刘备耳自立汉中王,意图与我天军分庭抗礼,为江山计,魏王当立即携文武诸臣、众臣民一道焚香祷告,告知皇天后土,随后继皇帝位,以号令天下讨伐逆贼也。” 一言而落。 华歆几乎是毫无遮拦,如此直白的说着。 时至如今,所谓汉室早已是除了天子以外再无任何汉臣,忠于汉室的臣子早已被连根拔出、一网打尽,在座的诸位反而都是一力支持改换新朝的。 “这……” 闻言,曹丕心下亦是露着狂喜之色,可面上又如何能表现出此种急迫情绪,遂不由面上露出慌张之意:“华御史,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日后绝不可再言。” “孤所得王爵不过是继承父位罢了,一无对州郡民众竖立恩信,二无功勋建树又兼当今天子尚存,孤何德何能能登临天子之位?” “孤应竭尽全力辅助天子扫平四海,一统大汉江山,建立名垂千古的伟业方才是正道。” 一番番话语落罢,诸臣又岂会看不穿曹丕的意图。 随即,华歆酒意好似更浓了,打了个嗝”不由再度道:“魏王此言差异!当今乱世正乃是汉室无道所致,当今天子既无才华又无能力,若不是关键时刻先主公解救天子,扶危救困,天子又岂能从如同虎狼之师的西凉铁骑军中脱困?” “若无先主公,当今北方诸州又岂会安定下来,民心思安?” 话语落下,他又假意喝了口酒,语气稍缓,继续道:“魏王既为先主公之子继承一切,大魏有如此多恩德建树,应让天子效仿尧、舜行禅让之举,将天子位传于有德之人,岂能在强行霸占之?” 一语落的。 宫中顿时沸腾了起来。 “还请魏王祷告皇天后土,即天子位。” “还望魏王登基称帝,臣等愿为您保驾护航。” 一时间,不仅群臣进谏,甚至连曹真、夏侯尚等宗室大将亦高声鼓舞着。 照此看来,代汉之举已是众望所归。 但曹丕何等精明之人,岂会如此轻易答应,他依然装作诚惶诚恐之色,满满一副中厚恪守礼节的面容说着:“华御史喝高了,你等还不将他搀下去休息?” 一语而落,数位王府侍卫立即破门而入,将华歆给拖了下去。 “哼?” 随后,曹丕竟一甩秀袍,负气而走。 “魏王,魏王……” …… 回到寝宫,曹丕坐立于案几处回想着今日群臣劝诫一事,心底也是莫名的激动,总感觉有一堆热烈之火在胸中灼烧着。 想了半响,曹丕欣喜之下不由大手一挥,面向侍卫高声道:“汝等速速前去秘密召集主薄司马懿前来,孤有要事相商。” 一语而出,王府侍卫顿时拱手接令而去。 约莫两刻钟的功夫。 王府外清脆的脚步声匆匆渐起,随后一席官服再身的司马懿不由奔入寝宫连忙拱手拜礼:“臣司马仲达拜见魏王,不知魏王召见臣可有要事?” “仲达平身。” 随后,待侍女给司马懿安排落座退下以后,寝宫中便只剩下了君臣二人,随即曹丕不由面露严肃之色道:“仲达,今日宴席一事如何看?” 闻言,司马懿早有所料,沉吟一番拱手说着:“魏王,改朝换代一事乃众望所归之事,您不可冷了群臣之心,先王在世之时便已将汉室余孽全盘清除,如今朝中皆已是先王所提拔起来的旧臣。” “若魏王登基,毫无阻力也!” 此话落定,他思索一番,随即徐徐道:“魏王所思虑者,无非是天子若不肯行禅让之举又当如何,对吧?” “仲达此言正合孤意。” 听罢,曹丕连连附和,随即说着:“此正是孤所担忧的,若当今天子不愿禅让,而我以武力逼迫天子行废立的话必当遭已诟病,势必成为伪蜀攻击孤的有利武器。” 此言一落,司马懿却是连笑数声,笑道:“此举魏王大可不必担忧,若不出臣所料,此时的群臣估计已经在华御史的带领下前往许都给天子压力,逼迫其禅让了。” “而此事却不需要魏王出面,只需三拒天子的禅让,向天下人表明您谦谦君子忠君爱国的高尚品格便好。” 随着司马懿的一席话,曹丕顿时豁然开朗。 但沉吟片刻,心底还是有些许不安,不由道:“若天子执迷不悟,坚决不愿禅让,又该如何?” 此言落下,司马懿神情瞬变,忽是冷笑连连,随即沉声道:“魏王,臣有一策,不仅能助众朝臣逼迫天子禅让,还能够一举解除魏王的后患也!” “何策?” 闻言,曹丕神色一动,连忙相问着。 “召屯军渔阳郡的鄢陵侯遣三千精锐的幽燕骑士南下入许,辅以武力震慑,加剧对天子的逼迫,如此一来,天子又岂敢不从?” 说完,司马懿又露着阴冷的面容道:“不仅如此,待魏王登基称帝以后,亦可敕封鄢陵侯一有名无实的高官留于朝中严加看管,杜绝其回归幽燕故地继续对魏王您造成威胁。” “幽燕之地乃是其经营多年的根基所在,幽燕骑士更是他最为极其宝贵的战力,只要魏王能避免他回返故地,剥夺了对幽燕骑士的领导权,那无论鄢陵侯再如何勇猛,亦将会被魏王牢牢掌控于手心当中!” 一言既出,曹丕更是打定了采纳此策。 曹彰手握重军且屯驻故地,隐患重重,他又岂能放心? 刚继任魏王之初,他才逼迫了其弟曹植做七步诗,若不是母亲卞氏出面,曹植也难逃性命之忧。 对于曹彰这等手握重兵且在军旅当中有着极其浓厚的声威,曹丕又如何会不忌惮? 司马懿此策,曹丕表面上虽未表露什么,可也暗暗记下了待曹彰一至许都,便剥夺其权,幽禁之! 计议已定。 许都,皇宫内。 此时,以华歆为首的群臣正逼宫着:“陛下,此天下乃先王所创,若无先王的大恩大义,恐陛下早已被西凉逆贼所害尔!” “而先王又平各路诸侯以及乱臣贼子,中兴汉室伟业,如今他虽已逝,但魏王却宅心仁厚,确能给天下百姓带来极大的殊荣以及恩惠。” “还望陛下为天下计,禅让于魏王。” “你……你们?” 一时间,已经年过四旬的汉帝刘协高居庙堂之上,望着下方一众跪倒于地却又态度强硬的逼迫着他禅让,面上充斥着无尽的怒火却又无能为力的神情。 自从三年前的刺曹一事发生以后,仅余下的汉室老臣也被再度斩草除根,抄家灭族。 现在的他可以说是光杆司令,真的就是孤家寡人了。 面对着群臣的逼迫,他又能如何? 不答应,又能拖延多久呢? 难道群臣的放肆,不是曹丕所希望看到的吗,不是他所放任的吗? 经历过多年的傀儡帝王生涯,刘协心思早已缜密不已,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这一点。 他不答应能行吗? “诸爱卿,您等祖上尽是食汉禄,授汉职,如今大汉正面临危亡之际,您等不思匡君辅国却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您等难道就不脸红吗?” 此时间,刘协忍受了太多的冤屈,此刻也不由满腔的倾诉了出来,向群臣怒吼着。 闻言,华歆高声道:“陛下,臣等正是为大汉江山社稷、为陛下安危着想,才力劝陛下行禅让之举。” …… 一连数日,群臣皆进谏汉帝禅让,正值争执不下之时,鄢陵侯曹彰却忽然率本部精锐骑士赶赴许都,屯于城外,震慑四方。 随着一软一硬的威逼下,刘协终究是扛不住压力同意禅让于魏王了。 但此刻的曹丕却二拒禅让,依旧直言愿奉天子为主,为大汉保驾护航在所不辞而出尽了风头。 反观汉帝刘协却满受屈辱的再度禅让,曹丕也被迫无奈的在第三次接受了。 …… 汉靖绥三年,七月初旬。 这日,浩浩荡荡的车驾、群臣,民众赶赴泰山。 汉帝刘协于泰山之巅上举行禅让仪式,正式手捧着玉玺禅让于魏王曹丕,而曹丕接过玉玺后也焚香祷告皇天后土,宣告登基仪式正式启动。 登临帝位,曹丕首先改国号为魏,并改元黄初,以今年为黄初元年。 随后,魏帝曹丕以刘协有禅让之功,敕封为山阳郡公,以彰显大魏之危。 后又以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将相国一职改为司徒。 敕封贾诩太尉一职,以太子中庶子司马懿接任尚书一职,又以陈群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 紧随其后,曹丕又以夏侯惇为大将军,节制大魏各路军队,又拜曹仁为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诸军事,封陈侯,增城邑两千。 最终,魏帝曹丕宣布大赦天下,除却罪大恶极之辈,都可免罪于死! 一时,随着大魏建立,北方诸州顿时皇威浩荡。 …… 而天下局势又因此发生了巨变。 建业。 吴候府。 吴候孙权屹立于堂前,手捧着北方刺探送来的情报,随后不由唏嘘道:“曹cao已丧,曹丕代汉自立,孤接下来又当如何行事?” 与此同时。 成都城内。 当听闻大汉已亡的消息以后,汉中王刘备更是悲愤欲绝,竟是瞬间昏厥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