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
事儿就这么说定了,没明说,但基本上就那么个意思:演习到此为止,剩下的就是把时间耗完,类同赛事最后的垃圾时间。 没办法,虽然有些作态,但朝廷也得有点信誉。既然说了三天,那就是三天,在这点上,在座的几位,都默认如此了。 至于搜山的禁军,继续让他们搜着吧……也算是对这次演习大败局的惩罚。 然后,文彦博开始煮茶了…… 赵曦一直没喝过这时代的茶汤,真受不了那味儿。叫做品茶,其实……就是水煮调料。 赵曦一直等着这二位能问一下关于护卫营相关事,可……没有。 扯京西,扯西军,扯广南之乱和侬贼,甚至扯到侬贼形成这么大规模的背后的原因。就是不提护卫营…… 服了!赵曦不想也不能自己去开口谈这个。太子过早干政是一方面,关键是国朝二十年不言兵事的论点,就是这二位出使大辽和大夏后奏请朝堂定下的。 喝了不少咸汤,扯了不少闲淡,正经事没一样,尽云里雾里的说些有的没的。 硬等到一天中第二顿饭…… “殿下,还有时间……” 赵曦临离开时,富弼送至辕门外,说了这句没头没尾的话。 “殿下,确实不急。” 吕公著也这样说。 都到底啥意思?就不能趁早吗?什么叫不急?连侬智高这样的毛贼都敢搅事儿了,更何论大辽大夏…… 老爹,您真幸运,有这帮如此德行的臣子…… 赵曦能想明白。 京西路禁军都已经在山顶汇合了,密密麻麻的全是京西路禁军,都几乎是摩肩擦背了,可那有什么护卫营? 一次次遣人往帅帐跑,可文相公一直没回应…… 近两万人就那样傻呵呵的顺着山顶转,还不能停。帅帐没下停止搜索的命令,也就是说自个任务还在,前令未销,就得继续执行。 一直耗到天黑……今晚,整个京西路禁军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 在山顶没搜到护卫营,就知道结果了。这时候,就是护卫营已经回汴梁了,禁军方一样是输了演习。 干脆也是个干脆了,累的跟狗似的,哨兵都没安排,直接睡大觉了。 文彦博没搭理这群废物,不停的在推演这次演习的过程……唉!没得说,只能怪自己点背。 狄青自接到朝廷诏令,便责令副将杨文广整束队伍,而自己携随从几人赶往京师。 出征前,朝堂是要有计较的,这是惯例。 虽然狄青对此类做法颇有微词,可现状如此,他也只能听从。 不说出生,就只说他是武将,那也得乖乖的按照朝廷定下的方略作战…… 很无奈,可就是这样。 路程达半,狄青已经听闻太子殿下欲亲征……这又是闹那般? 塞一个文臣指手画脚,尚能接受,毕竟国朝旧例如此。幸运了还能遇到一个可商量,知兵事的文臣,也可以轻松灭了侬贼。 可让太子殿下随行……那是万金之体呀!战场上风云变幻,谁也无法判断会有怎样的情形……是以太子安危为重还是以剿灭叛贼为重? 无疑问,肯定是太子殿下安危为重。可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战事方略,甚至行军都会拖沓,从而错失战机。 唉!文相公不是也算知兵事吗?庞相公更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也深谙用兵之道,为何朝堂会允许这般事情? 还以演习胜负而定…… 对于东宫护卫营,狄青也知道,种家、折家遣子侄参选,本就是为将来宠幸而备。所以,狄青并不看好所谓的演习玩笑……也就理解了朝堂相公的目的……让太子殿下明白什么是战场,让其知难而退。 三天演习……狄青于驿站知晓了演习时间,便快马加鞭往京师赶。 他希望在自己抵达京师之日,便可授印出征,那时,恰好这演习已经有结果了。就是朝堂临遣文臣或内侍监军,都来得及。 三十里铺,已是酉时,狄青便歇下了。养精蓄锐,待明日以饱满的精神觐见陛下。 “太子殿下用兵如神,尔等不听本官之言,亏了便是亏了……” “刘驿,说的轻巧,那可是两万五对两千,谁料这京西路禁军如此不堪,就是这文相公也……” 突然觉得有点冒失了,把话打住了。骂禁军,怎样骂都没事,可是骂相公……那可是文臣,得留心别被怼了。 这是驿站,打尖的都是朝廷官吏,莫因为一两句不敬惹了是非。虽不犯刑律,争吵几句也是没必要的。 “这位小郎君,汝等所言可是东宫护卫与京西路禁军演习之事?” 狄青见说话的后生年岁不大,又未着官服,一身便装。称呼上琢磨了半天,也听了一阵,才开口问话。 咦?武人? 不是战场,狄青没着甲……也不可能着甲。不过就装束而言,一眼就可看出了他是武将。 更何况,他那磨灭不了的特征,相当显眼…… 这后生确实正说在兴头上,只是碍于涉及文相公,才硬生生的打住了。 现在见有人问起,还是个应该什么都不清楚的,瞬间来劲了。 关键是对方是武人,那就没什么忌讳了。 “这个嘛,说来话长……” “指挥使,小的可详细禀告……” 诶……你这驿丞,有你什么事儿?嗯?指挥使…… “……文相公集合京西路禁军于荥阳,并未留营寨于东宫护卫,太子殿下便连夜急行军,当晚抵达万尹山……” “……夜晚袭杀一成后,太子殿下率领护卫营再次潜行下山,于荥阳城外集结,并夜宿禁军营地……” …… 这一通讲述,一个讲述一个补充,将万尹山演习描述的绘声绘色,还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别人是当故事听,可狄青听进耳朵里的,却是在整个演习中太子殿下的用兵,以及整个护卫营军卒的军事素养。 连续奔袭二百里?夸张了。不过到后面昼伏夜出,几进万尹山……这战术布置,就是他狄青也不敢说能如此天马行空的运用。 太子殿下果真知兵事?还是说另有高人协作? 吕公著、苏颂、韩缜,没听闻那个因兵事闻名朝廷,难不成果真是太子殿下? 狄青疑惑,就万尹山这番cao作,即便是自己亲临指挥京西路禁军,也不敢说赢得下这场演习。 太出人意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