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 什么怪事都有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赵曦都感觉自己安排的那些一连串的后手有些多余。 若真的这样风平浪静的过去,那些后手确实有些多余了。 本来还想商贾们不会死心,还想着他们能再筹集点资金,然后把摆放在大街上的粮食,全部趸了去。 看来,高看他们了,也没多少钱。 嘿嘿,最后赚钱的,还是自己这一波的cao作。 好像有点发国难财了…… 那是…… “胆大包天!立即通知开封府……” “富相,来不及了。待开封府到了,这粮店的摊子早砸烂了,人也没影了!” 都看见了,没法看不见。 这大清早的,除了看粮食降价热闹的,这条算是商业集中区的街面,并没有多少人。 这时候突然从街头窜出一大群人来…… “中正,尔等下去吧!以制服为主,必要时可开枪!” 什么玩意?就在这汴梁,在这天下脚下,就敢玩这下三滥的伎俩。 是认为开封府是摆设吗?还是说国朝的所有衙门都是摆设? 王中正听到这命令,那是相当高兴。 怎么说呢,护卫营都有事,就是指挥使也可以外出练兵,时常调教一下那些快废了的禁军,可他不成,李宪也不成。 多久没动过手了,都快生锈了。 这一群花腿闲汉……聊胜于无吧。 “李宪,比一下?” “好!” 得占住理,在对方没动之前,他们是不会动手的。不能给东宫护卫营找麻烦。 气势很凶,乌泱泱的一群,棍棒带了不少,小跑着,直冲冲的奔着粮店而去…… “砸……” “砰…砰……咚……” 这刚喊话的人呢? 已经直挺挺的躺地下了。 就在喊出这一声砸时,李宪已经动手了。 没带刺刀,就枪杆和枪托,直接抡枪托,甩过去,绝对管用,一下就能放到一个。 “耍赖……” 顾不得争究,直接冲进了人群就那些花腿闲汉的人群里。 只听见噼里啪啦的响…… 过来解决这事的护卫营,就七八个,面对几十个花腿闲汉,就跟虎入羊群。 七八个人,即便是打架斗殴,也是同样的矢锋状冲锋阵型…… “这就是护卫营?” “这就是护卫营!” 这应该是相公们第一次看到护卫营实战,真正面对面的实战。 有点惊讶,真的。国朝军卒什么样,臣工们心里有概念,可现在看到护卫营这样…有些心思难免会升起。 “殿下,护卫营所训练军卒,可达护卫营几成实力?” “不低于五成吧。” 赵曦也很想多说点,可是事实上是真不行。 不是说没改变那些军卒的风貌,而是基础。 几次轮换,所有护卫营训练效果评估报告都说明了,护卫营在国朝,真的不可复制,他们也确实是真正的精英。 百万军卒中遴选出来的两千人,哪那么容易复制出来。 “可练兵几许?” “如今成军者五万余!” 够了,或许真的够了。当初开朝,太祖也就是用十万精兵打下的天下。如今,有此五万精兵…… 有想法了,这是好事。 至于街面上的打斗,没必要关心了。 他们是不关心了,可有人关心。 “这是东宫护卫营的人。” “高家老三是护卫营的指挥使……” “如何是好?” 眼看开封府的巡捕和衙役已经到了,接下来就是这群花腿闲汉被押走,然后过堂。 “没留下手尾吧?” “没有,转了几转呢。” 这时候能脱身就不错了,真不能再考虑这法子了。看看这些降价的店铺,没一个省油的灯。 “筹集资金吧!” “会长……” 还筹集资金,大家伙儿还有多少余钱?这囤积粮食,都囤积多久了? 看着是财富,可没粜出去之前,那只是粮食,已经占据太多资金了。 上一次清空常平仓,已经快翻老底了…… “尔等可有其他办法?如今之计,要不一起降价,要不就筹集资金将这些粮食全部收了!” “诸位莫担心,鄙人与相国寺还有些交情。先把这批粮食搞定,随后诸位转不开了,鄙人做保,为诸位从相国寺弄些低息的印子钱。” 从商的,很少有不拆借资金的时候。这些粮商,大多很相国寺打过交道,只是相国寺太坑人了。 若是会长真的能从相国寺拿到低息的印子钱,就是再大干一场,也不是不可以。 心思未必都这样,即便有怯场的,有其他心思想退场的,在这时候,也得从大流,跟这些捣乱的粜粮者斗一斗了。 不能慢,事情很急,即便有人想拖着看看事态发展,也被赶着催着筹集资金了。 粮商们确实没多少闲余钱了,为了保住在这次粮战中的份子,不得不到别处筹措些…… 相国寺是不能去,最起码现在不能去。 一旦开了这口子,估计粮商都会去……结果只会让相国寺提高利息,最后粮商为相国寺做嫁衣了。 都是行家里手,有些道理能想的通。 可……到哪里筹集钱? “哎呦……许东家这是做甚?到蹴鞠行借钱?你没搞错吧?” “高东家,一时走不开……” “嘿嘿,知道我姓高,你还来?粮价粜粮的店铺是谁家你知道不?蹴鞠行是谁的你知道不?” “你白痴还是我有病?这时候找蹴鞠行借钱?一边去!为富不仁的jian商!” 也是一时糊涂了,钱把人逼傻了。 要说这汴梁,乃至国朝,那一行最有钱,肯定是蹴鞠行……可自己光想着有钱了,却忘记了这是太子殿下的营生,太子殿下才是话事人。 这样炒作粮价……怎么可能从这里借到钱? 许禄有些退却了。 想想这一连串,因为粮食而引起的繁乱,再想想今日蹴鞠行的态度……倘若这事有太子殿下参与,不就是新币兑换的重演吗? 越想越害怕,太子殿下的名声,已经由孩童时的聪慧,变成了老谋深算。 其实,在第一次这些店铺售粮,自己就应该想到的……都是跟太子营生关联的家户。 脑子里光想着汴梁没粮了,怎么就没想起这事会是太子殿下张罗呢? 问题是,太子殿下从哪搞到粮食?没粮食,就是太子殿下再妖孽,这事最后还是行会会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