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
ntent 丑时已过,整个垂拱殿的人,还在各自沉浸在各自的思绪里。 相公们琢磨着该用怎样的措辞谈此事…… 赵祯在试图掩饰自己的情绪,甭管怎么说,北辽皇帝,自檀渊之盟后,在某种意义上,算是自己的侄子…… “中正,速去护卫营,着令曹霖遣一都军卒,将都亭驿包围。没有朝廷诏令,都亭驿只许进不许出。” “凡违令者,一律羁押!” “殿下……” 平静的垂拱殿,被赵曦这一番话打破了,还是这样的命令。 “爹爹,诸位相公,就北辽朝堂之现状,使团不会单一。一旦北辽反叛之事传自使团,使团之间势必内乱。” “避免使团内乱影响国朝,此为一。第二,控制使团,无论北辽最终是平息内乱,还是从此战乱,朝廷控制使团都可随机应变。” 所谓随机应变,其实就是实力不济时的,准备着左右逢源。 北辽内乱,使团的人若是分别属于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内讧是一定的。 不论他们的胜负,先行控制。北辽最终是快速平息内乱,还是陷入战乱,国朝都进退有据。 保护使臣和控制乱臣贼子,都是说辞。 说白了,这是献好北辽的做法。对于如今的境况,赵曦也不得不如此。 “甚好!枢密院着令禁军配合,同时,停止与西贼使臣接触……国朝不可分而待之。” 韩琦这话说完,还有些得意。 本意是分而待之,嘴里得喊着不可分而待之。 很简单,北辽和西夏不是一块来的吗?那好,我们一块接待。不是要求都一样嘛,很好,那就需要一起谈。 北辽内乱,并非国朝可控制的,所以,什么时候谈,最后谈成怎样,会是怎样的结局,谁又能说定呢? 过一天算一天……这就是国朝对外的宗旨。 依赵曦的本意,应该是趁这机会,分而待之。控制北辽使团,与西夏单独谈判,直接拒绝不合理要求,逼迫西夏,然后…… 可,国朝恐战呀! 时间还是有些紧。比如军卒调动,将帅任命,以及一些军备的筹备仓促……想了想,赵曦还是没反驳。 也罢,有这样的间隙,自己也能多做些准备。 至于西夏使团……适当的可以挑动一些怒火。 寅时刚到,位于光化坊的都亭驿,以及位于惠宁坊的都亭西驿,同时被护卫营和禁军围了起来。 光化坊的都亭驿,是专门接待北辽使臣的驿馆,而惠宁坊的都亭西驿,则是为西夏使臣准备的。 在同一时间,天还没亮,两个驿馆都被军卒围起来了。 当曹霖率领军卒赶到都亭驿时,驿馆内部杀声震天…… 五百人包围一个驿馆,几乎差不多能到五步一岗了。护卫营军卒根本不用命令,很快各自找到了有利位置,便于擒拿和观察的位置。 还真有人逃出来了…… 好好的在里面自相残杀不好吗?非得找麻烦! “止步!接朝廷诏令,任何人不得离开驿馆!” “吾乃佐使萧留哥,有重大事件禀报宋国朝廷。” 重大事件?切!不就是让国朝介入尔等的内讧吗?谁傻呀? 北辽内乱,具体情况不清楚,国朝怎可能随便掺和? “回萧佐使,尔等辽朝如何,国朝无权干涉。朝廷诏令,吾等只保全都亭驿不被攻击……” 这借口很烂,可真没更合适的。 “将军,确有重大事件告知宋……” “砰……” 听王中正传话的意思,太子殿下好像是要求都亭驿的打斗不得殃及国朝。 当看到另外有人飞奔过去,要砍杀这位佐使时,曹霖毫不犹豫的就开枪了。 反正他们是内讧,多死一两个也没人在意。 再说了,自己这算是救了那个佐使一命吧?实在不行就一块干掉算了…… 曹霖端着枪,一步一步的向这位佐使靠近…… 对方已经傻了,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响吓的。 听闻过宋国有什么火枪火炮,没想到毙掉一个人居然如此简单。 “将……将军,吾乃大辽后族萧留哥。耶律重元谋反,正使袭杀使臣,望宋国朝廷解救吾等……” 救是不可能的,逃出来看管起来倒是可以。 曹霖没回应,只是招了招手,便有军卒过来,连扶带架的把这位给带走了。 朝廷已经安排专门的文官来打嘴战,这不是曹霖该考虑的,他就希望,能有跑出来的人,对己方攻击……那样可以见识一下北辽军卒的能耐。 而都亭西驿,却是另一番景象。 北辽内乱,西夏的使臣并不知晓,还跟往常一样,等待着接伴使的到来…… “吴正使,驿馆被宋军包围……” “包围?” “确实如此,驿馆周围全是宋军。虽不曾进入驿馆,也未曾sao扰吾等使臣,但确实是包围之势。” “着人邀请大辽正使。” 仅凭大夏之力,若想从宋国拿到羊毛纺织工艺,吴宗也知道不可能。 “禀正使,已遣人去过。都亭驿同样被宋军包围,还是传闻中的东宫护卫营。且,辽朝似有大事发生,都亭驿内混乱,宋军不许吾等入内!” 吴宗有点乱,脑子乱了。还没搞懂宋军包围驿馆的状况,这时候怎么辽使又乱了? 摆摆手,先让人下去了。 现在好像唯有等宋国的接伴使了。 韩琦着令包围都亭西驿有点多余,根本就没有任何指令,只是单纯的在驿馆周围加派了兵力,对于整个西夏的使臣,没有任何限制。 不是把西夏使臣搞糊涂了,就是值守的禁军也糊涂。 “回正使,宋国馆伴使未到……” 不知道是第多少遍了,一次一次的问,每次都是同样的结果。 “正使,市井传言,辽朝皇太叔谋反,导致辽朝使团自相残杀。宋军为避免打斗波及百姓,方才增派了看守驿馆的军卒。” 辽朝内乱?这一刻,吴宗知道,这一次逼迫宋国的事,怕是要黄了。 辽朝皇太叔谋朝篡位的心思,应该说除了辽帝,所有人都看得明白,就是大夏也知道这事迟早要发生。 没想到,却在一同逼迫宋国时起事了。 如今,辽朝的力量已经借不到了,如何能让宋国交出羊毛纺织工艺,完成朝廷这次遣使的目的,是吴宗需要考虑的。 ntent p我成了仁宗之子60028dexht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