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添丁进口
袁明珠抱着大迎枕伏在床上,听着前院的动静。 夜很安静,冬天没有虫鸣,村子里也没有人家养狗,能清楚的听到前院传来的说话声。 虽然袁明珠习医,专精妇科,但是家里人没有一个要求她把这个责任担起来。 袁明珠知道,若是真正到了需要她出手的时候,曾祖父会让她出手。 但是现在,她只用管好自己,不给家里添麻烦就足够了。 袁明珠不希望用到她,用到她就说明大嫂的情况凶险了。 能顺顺遂遂才是福气。 第一胎的初产妇,按说不会太快,按照她的经验,明天早上之前能生产都是快的了。 火盆里发出火炭燃烧的哔啵声,伴着窗外沙沙的下雪的声音,这是雪停了一会又接着下了。 等了一会,吴氏和袁珍珠结伴回来了。 吴氏帮袁珍珠拍打着肩头的落雪。 袁明珠问她们:“大嫂怎么样?” 她之前已经帮着大嫂看过,胎位很正,不过女子生产会出现的情况很多,不是胎位正就万事大吉的。 吴氏:“疼了一会,现在又不疼了,娘让我们先回来。” 看袁明珠的大衣裳还穿着,知道她是准备着随时过去帮忙。 这个小姑子还是挺好的,除了对顾家的那孩子凶了点,平日还是极好的。 看茜罗站在一旁不敢上去,对她说:“你也别熬着了,回去歇着吧,明天要忙的事多着呢!” 帮着袁明珠把大衣裳脱下来:“热不热,脱了衣裳好好睡。” 茜罗把她手里的大衣裳拿了放好,才出去,回她住的南屋那边。 袁明珠躺到暖乎乎的被窝里,眼皮开始打架。 她之前都是在强撑着,往日这个时辰她早都睡着。 等她一觉睡醒,周围都静悄悄的,大姐和二嫂都不在屋里。 掀开帐子往外看,外头也亮堂堂的,不晓得是雪映的亮光还是天亮了。 她试着喊了一声:“曾祖母。” 床榻跟前有人声传来:“二小姐。” 袁明珠才看到原来是茜罗站在床头,太矮了,都没发现她站在那里。 “我大嫂生了吗?” 小丫头拿着衣裳帮她穿着。 “生了,是个小小姐,六斤多,大人和孩子都平安。” 茜罗胳膊短,站在床下给她穿衣裳,看着都费劲,让人有奴役童工的罪恶感。 “你站一边我自己穿。” 她壳子里装的是一个成年人的灵魂,被比她大的人照顾还没什么,比她小的人这样伺候着,别扭。 茜罗缩着手:“是。” 刚刚还是油绿油绿的小青菜,这会变成霜打过的小白菜了。 袁明珠没注意到她的变化,她快手快脚的穿着衣裳,把袜子穿上,系好带子,小短靴往脚上一蹬。 “快点,我们去看小宝宝。” 屋外雪已经停了,太阳照得整个世界亮晶晶的。 院子里的雪还没有清扫,往前院去的路上踩出一排杂乱的脚印。 柿子树枝丫上的雪偶尔被风吹落,落到地上再找不到踪迹。 清冷的空气吸到肺里,让人冷的打了个哆嗦。 袁明珠赶紧把头往大毛毛的衣裳里缩了缩,胖企鹅一样往前院走。 前院也很安静。 应该是家里的新成员在睡觉,大家怕吵着她放轻了动作。 袁伯驹站在堂屋门前,杜氏拿了一块红布巾给他:“把这个挂门口去。” 看到袁明珠过来,叫她:“锅里给你温着饭呢,洗洗去吃饭。” 喊了秦三花给她打水洗漱。 说她:“你现在做姑姑了,不能再这么懒散任性了。” 说得袁明珠都不想做姑姑了,想问问他大哥能不能退货。 她看了锅里温着的饭,馒头配小咸菜和一碗粥。 这些日子每天都有的一碗蛋羹没了。 自从家里的母鸡彻底罢工以后,她曾祖父干脆买了鸡蛋回来给她吃。 她记得曾祖父才买了一篓子鸡蛋回来的,怎么这么快就吃光了? 想着得跟曾祖父提一嘴,再去买些鸡蛋回来。 吃着馒头喝着粥,问她娘:“我曾祖父和曾祖母呢?” 杜氏拿着筷子戳了戳灶上瓦罐里的鸡,还没煮好,又往灶堂里添了些柴。 “去前头路口焚香告诉先祖家里添丁进口了。” 袁明珠才想起来,家里有新生儿出生,得去祠堂焚香告诉先祖,即是分享喜悦,也是祈求先祖保佑新生儿身强体健,平平安安。 袁明珠刚吃饱,袁弘德夫妻俩就回来了。 袁弘德:“我们明珠也做姑姑了,回头曾祖父进城的时候给你们再扯些料子回来,做两身新衣裳,都高兴高兴。” 袁明珠觉得曾祖父这样高兴不该扫兴,附和着:“听慧姐儿说盛隆珍宝坊里新做了些玉石做的纽扣,我的新衣裳也要配玉石纽扣。” 汉阳公主给的衣裳上有些配的就是玉石纽扣,盛隆的刘掌柜见了,也让人也加工了一些,如今在武安城里风靡一时。 袁弘德正是兴头上,哪里有不应的,“有,要什么都有。” 要星星都架上梯子去给摘。 袁明珠洗了手:“我去看看大嫂和小宝宝。” 袁弘德则是去暖房那边看看暖房保暖行不行,要不要除雪,防止压塌顶棚。 杜氏一边往灶膛里添柴火,边跟陶氏说:“曾祖母,不能明珠要啥就买啥,得多少银子啊?这样大手大脚花惯了,到了婆家不得被嫌弃? 她的衣裳不少了,这些穿不坏就该小了,再做都浪费了,我们也不是多有钱的人家,不能这样一点节制都没有, 我看纽袢的衣裳就挺好,何必浪费钱买玉石的扣子。” 陶氏听了不以为然:“这才哪到哪?再说玉石的纽扣又不是用一次就扔了,还能从旧衣裳上拆下来缝新衣裳上去, 你就别管了,她曾祖父有分寸,这一批暖棚里的菜马上就能收获了,正好赶上年头里,能卖上个好价钱,家里不缺银子。” 听得杜氏直皱眉头。 从袁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她跟陶氏的消费观念的差异越来越大。 就想着攒钱置地,再攒钱再置地,做个土财主就心满意足了。 她打算着多攒下些钱,过两年把秦家留下的地都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