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四章 易道永昌
书迷正在阅读:天道扫描器、九天一个凡人的修仙纪实、蝉说禅、猎魔师卷宗、无限从拳皇出发、重生始于1990、莫道人归晚、文唐、农家俏医女:猎户相公来种田、夜叉传
既然村村都设了个“当天”,那肯定人有其用意的。夏辉蹲下子,正打算把石碑抹干净,看看上面写着什么内容,村长急忙抢先一步道:“夏小哥,我来,我来。” 只见村长拿起自己的衣袖,便往石碑抹去。那可是新衣服呢,夏辉心里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村长,那可弄脏你的衣服了。” “没关系,没关系。”村长嘿嘿笑道:“夏小哥,已经干净了,你可以看了。” 夏辉迫不及待那小石碑看去,顿时愣住了,一副震惊的表。 只见那小石碑的最上面刻着三个熟悉的名字,分别是始祖伏羲,王姬昌,圣人孔丘。 这三人夏辉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易学的基础便是在这三人奠定了,可以说现在易学如此繁荣昌盛乃是他们的易学理论上发展而来呢,因此,这三人被每位学易者尊奉为易学圣人。 此时见到这三位易学圣人的名字刻在‘当天’香炉之上,夏辉有些惊讶,这是让三人接受香火,让天下百姓奉其为神吗? 夏辉又瞥了石碑一眼,只见在这三人的名字之上,竟然写着8个小字,“受命于天,易道永昌”。 见到8个字,夏辉的表有些古怪,因为从这熟悉的8字之,他脑海之冒出了另外一句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相传秦始皇统一国之后,便命李斯用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的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字,以为表明皇位乃上天指定的,神圣不可侵犯,国皇将会永久昌盛。 但是眼下碑之上,却是把“既寿”二字改变了,整句话变为受命于天,易道永昌,这小小的变化,却是让整句话的内涵完全不同呢。 受命于天,易道永昌,受命于天,易道永昌,夏辉细细体会8字之意,心里对朝廷的做法有些明白了,也终于知道何为易司会在每个村子都设这么一个拜神祭祀的香坛。 受天于天,易道永昌,这不正是为易学正名吗?让百姓们接受卜占算卦,推崇易学之道。 而那碑之上的三位圣人,便成了顺天而生的先贤,供奉三人的灵位,常常拜祭他们,久而久之,易学便在会百姓之种下信仰的种子。 这颗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深深地扎根在百姓的思想之,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强烈的信仰。 百姓们都相信易学,都相信占卜算卦,都愿意花银两到易馆问吉卜祸福,并且心底里对学易之人产生一种敬仰之。 夏辉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竟然有人想出如此法子推广易学,怪不得乾坤街都是挤满了占卜问卦的百姓了。 这个时代的易学如此发达是有道理了,当一个国家以易学为正统,让易学的信仰在百姓们牢牢地扎根,如此一来是易学便有了发展的基础,无数的学易者便会拼了命地研究易学,希望有朝一天能够成为易师,出人头地。 原来一个小小的‘当天’之位便有着如此深远的意思,想起村长先前说播秋收的时候都会在‘当天’进行祭祀,看来易道乃是代表上天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这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了,这做种法给夏辉一种封建迷信的感觉,但是细细一想又觉得是正道,因为易学的信仰传开了,百姓们遇事便会主动到易馆问卜。 如此一来便能够预知吉凶祸福,从而减少生活的各种祸事。这可是有好处的,夏辉对此深信不疑,也因为占卜算卦的存在,让他一次又一次逃过大凶之祸,才能好好地活着。 在榕树底摆摊的时候夏辉也是屡次帮助百姓们消灾解祸,或许这种宗教式宣传也是一种好事。 人总归要有一种信仰。 “村长,你可知道这碑之上写着什么字呢?”夏辉好奇问道。 村长想也没想便道:“当是自然的了,夏小哥村除了特别小的孩子之外,没有人不知道这碑写的是什么呢。” 夏辉惊讶的道:“当真,每个人都知道那碑写的什么?” 村长没有回答夏辉的问题,对着一旁正在摆弄着祭品的妇人道:“阿秋嫂,麻烦你过来一下。” 夏辉看了一下,只见一个三十五岁左右的村妇走了过来。 “夏小哥好,村长好,不知找我什么事呢?是不是那‘当天’清理得不干净?我现在便再擦一遍。”阿秋嫂轻声问道。 村长呵呵一笑道:“不是,不是,已经很干净了,阿秋嫂,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这碑之上写着什么字吗?” 阿秋嫂眼闪过一丝疑惑,笑道:“当然知道了,受命于天,易道永昌,还有三位易学圣人的名字,分别是‘始祖伏羲’,‘王姬昌’,‘圣人孔丘’。村长,你问我干什么呢?” 村长呵呵一笑道:“没有什么,只是想考考你而已,那祭品弄得怎么样呢?” “差不多了,再等一会儿全部弄好便可以拜祭了。” “阿秋嫂,那你便先去忙吧。”村长笑道。 看着阿秋嫂离去的背景,夏辉有些惊讶,看来村长说的真的,村只怕每个人都知道这碑之写的什么呢。但是明明村子里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啊,怎么人人都知道这碑的内容呢。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