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修真密法
时间飞逝,距离独孤境进入地宫密室已经过去了八八六十四天了,独孤境体能恢复得很快,精气神大幅度提升,功力修为可谓是一日千里。 而玉泉子被残忍杀害的命案也因为无法抓到元凶而被搁置起来。 她的尸体被元玄子埋藏在了天池的底部,永远地与天地合一了。 要想给玉泉子报仇雪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提升自己的战斗力!凝聚力!自身实力! 外面的世界先不用管他! 先管好自身的内部世界! …… 元玄子继续日以继夜地给独孤境传授道家秘笈。 这天,他又取出一本珍贵典籍,对独孤境说: “这本《修真图》囊括了儒释道之精华,圆融三教归为一统,其完整性、系统性、深奥性,是诸家散籍所不能代替的! 文字部分尤其重要,你过来看!” 独孤境从坐上起身,恭敬地来到元玄子面前,先是拜了三拜,然后,垂手肃立。 元玄子指着图说:“第一排右部: 人之一身,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 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 尾闾在脊椎之尽头处,关可通内肾之窍。 从此关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 至两肾对处,为夹脊。 又上至脑,颈椎顶端与颅骨相接处,为玉枕。此三关。 前有三田:泥丸、土釜、玉池。 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关一窍,乃藏神之所。 眉心入内,正中之处。 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 眉心之下谓之鼻柱,又名雷霆府。 金桥下至口中,有两窍通喉,谓之鹊桥。 喉是颈骨,乃内外之气所由出入者。 后有软喉谓之咽,乃进饮食通肠胃者。 其喉有十二节,号曰重楼。 直下肺窍,以至于心。 心上有骨,名为鸠尾。 心下有xue,名曰绛宫。 乃龙虎交会之处。 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乃中丹田。 左有明堂,右有洞房。 无英居左肝,白元居右肺。 亦空一寸二分,乃藏炁之鼎。 直下,至脐三寸六分,乃脐门。 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 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 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 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月炉。 即处任脉,下有九窍,地狱丰都是,又曰气海。 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 左明堂,右洞房,亦空一处,方圆一寸二分。 此次有二窍通于内肾,肾中有窍通于尾闾。 由尾闾通两肾,下以至于膝下三里xue,再下涌泉xue。 此人身之相通关。 第一排左部文字: 天有九宫,地有九州。 人之下丹田有九窍,以象地之九州。 头有九xue,以按天上九宫。 脑骨八片,以应八方。 一名弥罗天玉帝宫,又名纯阳天宫。 中空一xue,名玄灵主,又名元神宫。 下有舌,舌内有金锁关,与舌相对,又名鹊桥。 鼻下人中xue,与金锁关相对,其间有督脉,乃是人之根本,名上九窍,一名性根玉泉,又号华池。 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为液。 两窍通肾,为气。 神室泥丸九窍,乃天皇之宫。 中间一xue,形如鸡子,状似蓬台,昆仑是也。释曰须弥山。” 独孤境抓住最后一句话,请教元玄子: “我以前也曾学习过佛学,但并不知道空门亦修仙道?” 元玄子说:“《华严经》三十四卷云:如来大仙道,微妙难可知。 《梵网戒经》又云:般若兼禅,果证大觉仙。 此皆如来佛自名为仙者。” 独孤境听罢,甚为震惊,他万没有想到长期修炼道功的元玄子居然对佛经比自己还熟悉,未免有些惭愧,他又问: “请教师父,头中有九宫,是哪九宫?” 元玄子说:“两眉间上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丹田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 独孤境对着图念上面的第二排右部文字: “肝神,形如青龙,象如悬匏。 小近心,左三叶,右四叶,胆附短叶下,神名龙烟,字含明,重四斤四两。 肝为心母,为肾子。 肝中有三魂,名曰:爽灵、胎光、幽精,目为之官,左目为甲,右目为乙。 男子至六十,肝炁衰,肝叶薄,胆渐减,目即昏。 在形为筋,肝脉合于木,魂之脏。 于液为泪,肾邪入肝,故多泪。 胆为肝之腑,胆与肝合。” 又念第二排左部文字: “心神,形如朱雀,象如倒悬莲蕊,能变水为血。 神名丹元,字守灵,重十二两,对鸠尾下一寸,色如缟映绛,中有七孔三毛。 上智之人,心孔通明。 中智之人,五孔心xue通炁。 下智无孔,炁明不通。 心为肝子,为脾母,舌为之宫阙。 窍通耳,左耳为丙,右耳为丁。 液为汗,肾邪入心则汗溢,其味甘,小肠为之腑,与心合。” 又念第三排右部文字: “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附肝短叶下。 胆者,为敢。胆大者,必不惊。 神名龙耀,字威明。 形如龟蛇混形,其象如悬袋。 重三两三铢。为肝之腑。 若据,胆当不在五脏之数,应归于六腑,因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又不可同于六腑,故别立胆脏,合于膀胱,亦主毛发。” 又念第三排左部文字: “肺神,形如白虎,象如悬磬,居五脏之上,对胞若覆盖,故为华盖。 神名皓华,字虚成,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总计八叶。 肺为脾子,为肾母。 内藏七魄,如婴儿,名曰: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乃七名。 鼻为之官,左为庚,右为辛。 在气为咳。 在液为涕。在形为皮毛。 上通炁至脑,下通炁至脾中,是以诸炁属肺,肺为呼吸之根。” 念毕,他呼出一口浊气,仿佛刚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击和洗涤,胸中的窒闷和憋屈也一并消失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言语文字熏习带功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