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乐寿堂慈禧受用
第六章乐寿堂慈禧受用 能让十几人共处一室却又静若无人,普天之下唯有这里:乐寿堂。 张日新和苏萍随李莲英来到乐寿堂时,发现太后当国之时的乐寿堂和穿越前游览所见的大不相同。整个院子搭了高大的天棚,到处都有彩绸的装饰,还垂挂了许多宫灯、香囊、鸟笼之类。 在乐寿堂东头用隔扇隔出一间,是为东暖阁。此刻圣母皇太后慈禧老佛爷盘腿坐在东暖阁靠窗的炕上,斜倚着镶满罗甸的紫檀炕桌。炕桌上摆着一副盖碗和一个金质的水烟袋。炕沿外站着两名宫女,站在太后右手边的专管伺候太后用茶,这项差事叫做“敬茶”;站在太后左手边的专管伺候太后抽水烟,这项差事叫做“敬烟”。穿越前苏萍读过一篇访谈录《宫女谈往录》,该书的主人公“荣儿”就是专司敬烟的小宫女,按年份推断眼前的这名十几岁的小宫女应该就是书中的荣儿,所以苏萍刚一进来的时候不由得多看了她两眼,直看得这位小宫女羞涩地避开她的眼光。然而这荣儿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大jiejie是因为读过自己晚年的一篇访谈录才知道自己的。 在隔扇门儿里的位置,通常站一名首领太监,今天是李莲英当值。乐寿堂的西偏殿还有差不多十名太监、宫女、命妇,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职司,不招呼不能进来。 炕头地上铺着两个黄垫子,上面跪着张日新和苏萍。为了这次觐见,李莲英给张日新换了一身马褂儿,头戴一顶镶玉金钮的帽头儿;给苏萍也换了身旗装,把她的马尾辫改成清朝的发髻,横插了一根金簪。 太后老佛爷握着手机,还没从刚才的惊愕中缓过神来。今天是苏萍给她做的演示,除了前面提到的三项功能外,又演示了诸如手电、闹钟、计算器、游戏等非通讯功能。 “平身。”太后说。二人站起来,侧立一边。 “难为你们一片孝心。”太后不紧不慢地说。“我那些王公大臣们管这些叫奇技yin巧,他们哪儿懂啊,三十四年前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凭的就是奇技yin巧。咱们这些老学究,老迈无知,清谈误国啊!” 她转向苏萍:“苏萍,”苏萍立刻躬身向前一步。太后继续说:“你和德龄、容龄姐儿俩都是新派儿人物,她们姐儿俩我是越来越离不开了。我看你鼓捣这新玩意儿那么熟,可见你对西洋事物懂得不少,也是个有用的人才。愿不愿意留在我身边儿啊!” 苏萍想:学历史、研究历史的人能身处清朝的权力中心观察这个社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像这样的问题事实上也没有你个人的选择权,谁要是敢说“不愿意”,等着你的会是个什么结果?于是立刻回答:“能伺候太后是民女的造化。” “别民女民女的了,”太后转对李莲英说:“莲英啊,让吏部议一议,给她定个职衔品级,我身边的人怎么能没个品级呢。”又说:“德龄姐儿俩进来!” 这如花似玉的小姐儿俩轻移莲步悄无声息地进来,像是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先给太后福了一福又转过脸打量苏萍和张日新。 太后说:“让苏萍先住你们那儿,就着伴儿,多亲近亲近。” 这姐儿俩说完“遵旨”后连忙向苏萍叫了声:“jiejie!”苏萍回了声:“不敢”,心里却想:您二位是19世纪生人,足可以做我的祖奶奶了。 太后又对苏萍说:“我给她们在园子后山拨了一个院子,倒也清净,你们就着伴儿省得闷得慌。”又对外边说:“小慧,你往后就跟着苏萍吧。”外面立刻应了一声:“奴婢遵旨!” 太后看了一眼荣儿,荣儿立刻趋前一步,迅速取出火镰、火石、火绒,嚓嚓两下就将火绒燃着,那动作岂止是娴熟,简直就是优美。她将火绒的小火苗吹到卷好的纸媒儿上,跪下,右手托起水烟袋凑到太后嘴边,待太后含住曲颈形的烟嘴,荣儿立刻将左手的纸媒儿吹亮了对到烟锅上,这一系列动作之连贯协调,简直就是艺术体cao,苏萍看了不由得由衷赞叹。太后闭着眼慢慢吸了一口,水烟袋里发出不大不小的咕噜声。满屋的人谁也不敢出声,谁也不敢动。 太后抽完这一口,手托着水烟袋:“张……”李莲英忙说:“张日新。”张日新立刻躬身趋前。太后点点头:“你有功名吗?” “回太后,草民学的是西学,没有功名。” 太后又点点头闭了会儿眼。说:“本朝不缺腐儒,倒是缺你们这样儿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什么功名不功名,有用是正格子。莲英啊,李鸿章还没回去吧?” 李莲英说:“回老佛爷,他还在贤良寺住着候旨呢。” “明儿你带他见见李鸿章,李鸿章喜欢他这样的,又年轻,又懂西学,让李鸿章量才擢用吧。”太后说完又闭了会儿眼:“莲英啊,还有一个这个……” “手机。”李莲英说。 “啊,对,还有一个手机,你给皇帝送去,皇帝最喜欢西洋的新鲜玩意儿,让他开开心,近来里里外外的事太不让他省心了。让张日新随你过去,给他说说。” “嗻!” 太后又想了想,好像没落下什么事,说:“行了,都下去吧!”众皆跪安,退出。 苏萍心里压了块石头:我留在这儿,日新走了,不知他往后还能不能进园子?本来跟单位只请了十五天假,如果他进不来,我们就不能一块儿回去。假期一过,单位和家里都得认定我们失联,恐怕得报公安,这事可就…… 次日,紫禁城养心殿。 大清光绪皇帝本名载湉,早朝后正在紫禁城养心殿批阅奏章。当其时,光绪皇帝二十出头,中等身材面目清秀。据张日新回来以后说,即使按21世纪的标准,光绪也是当之无愧的白富美。时至今日光绪皇帝已然亲政五年,他仍然沉浸在这个角色里。然而他哪里知道,他其实比戏台上的皇帝强不了多少,大清国的实权仍然掌控在颐和园里他的“亲爸爸”太后老佛爷手里。 且说回事的太监报:“启禀万岁爷,李莲英觐见。”皇上回说:“宣。” 回事太监喊了声:“圣上有旨,宣李莲英上殿呐!”李莲英带着张日新进来,叩见毕。 “平身,李谙达今儿闲在?”皇上问。 “回万岁爷,昨儿有民人张日新等进贡西洋手机两件,太后老佛爷十分中意,说万岁爷喜欢新鲜玩意儿,让奴才给万岁爷送一件来。” “手机?倒是没听说过,拿来我瞧瞧。” 李莲英双手奉上。皇上接过来看了看有些失望:“这物件是玩儿的还是用的?” “回万岁爷,要不让张日新玩儿一回您看看?” “你过来,坐这儿。”皇上把张日新让到里间的案子旁。 张日新谢坐,坐下。把各项非通讯功能调出来一一演示一遍,皇上看到高兴处就站起来,搓搓手,然后接过来自己重复一遍。时间不长他就都掌握了。然后把手机推到一边儿:“你是中国人吗?” “回皇上,草民是中国人。” “那,中国人又没辫子,朕猜你准是留洋的学生。” “就算是吧。”张日新最怕谈及自己。 然后皇上就问了许多诸如学过什么课业,洋人怎么做买卖,各国民情、政情、军情等等,张日新感到这位青年天子实在是太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了。天将正午,皇上对李莲英说:“你们别走了,陪朕用膳。”李莲英受宠若惊,忙跪下:“谢万岁爷!”张日新也照样学了一遍。 御前侍卫一声“传膳!”立刻过来四名侍膳的太监把两张花梨八仙桌拼到一起,接着有许多传膳太监拿着提盒、捧盒鱼贯而入,把各色菜肴摆满了两桌。李莲英趁机对张日新耳语:“咱俩得站着吃。” 皇上坐下,拿起筷子,做了一个手势,他二人谢恩,来至桌边。刚要动筷,皇上说:“今儿朕高兴,规矩套子都免了,赐座!”他二人再谢恩,同时太监搬来两个绣墩,他们才坐下。 这顿饭吃了得有一个钟头。席间皇上又问了张日新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到了该撤席的时候,居然有八成的菜肴没动过。放下筷子他俩再谢恩。李莲英说:“启禀万岁爷,太后有旨,让奴才带张日新见李中堂。” 皇上连连点头:“嗯,好!好!李鸿章准喜欢你。张日新呐,日后你有事没事都可以见朕,跟护军报个名儿就行。”又转对御前太监说:“回头跟东华门护军知照一声。”张日新再谢恩,告辞。 出了东华门,李莲英和张日新各乘一乘官轿,每轿四人抬,另有两名小太监扶轿,往东直奔贤良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