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玄幻小说 - 转轮藏秘事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江南局日新献策

第二十四章 江南局日新献策

    第二十四章江南局日新献策

    辞别了李中堂和郑都统,张日新、金书办和邓世昌驾快艇渡海来到威海市。

    沿海城市威海卫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街巷纵横,商贾云集,仕客往来,车马喧嚣。他们找到了过路官员下榻的馆驿求见兵部额克图侍郎。留守的随员告称:“额大人在艳春楼暂住。”

    邓世昌说:“二位,那条街我就不方便进去了,否则被人看见说不清道不明的,我就不好约束手下的弟兄了。你们去,我在码头等你们。”

    张日新不明就里刚要发问,金书办扽一下他袖子拉着就走,回头对邓世昌说:“那好,邓大人回头见!”

    张日新问金书办:“邓大人怎么又不去了?”

    金书办笑答:“到了便知。”

    一路打听,进了一条街巷,竟发现这里与其它街巷大不相同。其中几座楼宇更是鹤立鸡群:金漆彩画、斗拱飞檐、红灯高挂、朱户雕栏,楼下停满了体面的轿子和马车。其中一座楼房高挑一面锦绣的招子,上书三个大字:“艳春楼”。张日新想:这大概就算是清朝的五星级酒店了。他二人走进大门。

    里面是一间宽敞的厅堂,悬灯结彩、花团锦簇,弹唱声、笑骂声从四面传来。一位浓妆艳抹的半老徐娘迎上来,先将他二人上下打量一番,他们刚待说明来意,这婆娘却抢先说:“哟,二位军爷,头一回来吧。”边说边熟练地拉开两把椅子请他们坐下,同时向在一旁伺候的姑娘使个眼色,那姑娘转身就托来一个茶盘,将两付盖碗摆在他们面前的桌上。

    婆娘满脸堆笑说:“二位认准了我们家,可见艳福不浅,要是还没有相好的……”至此张日新已经明白:原来不是星级酒店,是妓院。

    金书办知道她后边准没好话,立刻拿出两块银元拍在桌上说:“mama,我们是来找人的。”

    婆娘脸上的笑容立刻收敛了八成,问:“找哪一位呀?”

    “兵部额克图大人。”

    婆娘转对那端茶的姑娘说:“带他们去二楼‘亥’字房。”说罢抄起银元转身离开了。

    到了房门前那姑娘先咳了一声,小声说:“jiejie、姐夫,有客来。”里面声音嘈杂没听见,她提高声音又说了一遍,里面一个花枝招展的女人猛地拉开门恶狠狠地瞪了这姑娘一眼,看到她身后站着两位军爷,脸上立刻绽出笑容:“哟,有贵客,请吧。”

    迎面坐着额大人,脑满肠肥,一脸的官相,腿上还坐着一位同样花枝招展的女人,正往大人嘴里喂葡萄。按说他俩见了上峰应该趋前见礼才是,但此刻大人腿上坐着个娘儿们,他俩局促在那里不置可否。额大人倒也开通,见到他们先是一愣,继而开怀大笑:“哟,二位,有什么事找到这儿来了?没关系的,坐坐坐,二位是?”

    金书办说:“这位是北洋参领张日新。”

    “噢,失敬,失敬!设计火箭炮就是足下吧!”转对怀里的女人说:“宝贝儿,我跟大人们说点正事,你先那边儿待会儿。”那女人似嗔似怨,伸出纤纤玉指在他脑门儿戳了一下儿才悻悻地走到窗前看街景去了。张日新想:他到威海公干,原来就公干这个。

    金书办将银票放在桌上,说:“李中堂向额大人多多致意。”额大人也不谦让,立刻拿起银票藏在袖里。

    金书办继续说:“中堂大人差遣我们来,是求大人向兵部呈报一份军需的申请。”说罢把写好的呈文和图纸交给额大人,并做了一些口头说明。额大人点点头,瞟了张日新一眼,说:“想必是张参领的主意吧?”

    张日新说:“是我和邓管带商量的结果。”

    额大人点点头,看了一遍呈文说:“我明白了,这东西着实不错,只是你们的呈文写得不合规矩。嗯……”说着抽出银票看了一眼数额,又揣回去,打着官腔说:“行,本部台全力支持你们。这么着吧,剩下的事你们甭管了,我让我的书办按照规矩格式重新写过就是了。那么这一件救生衣多少成本你们算过了吗?”

    张日新说:“粗估三钱银子。”

    额大人翻着白眼儿想了想说:“按成例往上就得报一两三。”

    张日新不由得打个冷战:好家伙,明着贪!又想起苏萍曾说过在军港城市日敌把间谍机关设在妓院,本想提醒额大人注意保密,转而一想,我以下级军官的身份给他提醒,岂不招他厌烦?好在这个救生衣技术含量不高,遂未多言。

    看看该说的都说到了,额大人又是心不在焉,眼睛一再的瞟向窗口,于是二人起身告辞。虽说事情办得很顺利,但回去的路上二人都没话说。到码头会同邓世昌备述前情,仍驾快艇返回。

    后来这批救生衣做了样品,让水兵试穿过,反映很好。不久兵部的滚单批下来,户部也拨了款,于是批量生产,全部装备了海军。至海战爆发,致远舰不幸中鱼雷,舰体逐渐倾斜下沉。邓大人见敌舰浪速号远远包抄过来,乃脱下救生衣抛到海里,高喊:“誓死不当俘虏!”全舰弟兄也都抛掉救生衣,齐喊:“誓死不当俘虏!”纷纷跳海殉国。——此是后话。

    且说这日他二人从威海回来向李中堂禀报前情。李中堂说:“正好,我这边的事也料理完了,咱们明天就启程去上海。”

    次早刘公岛全体将士在码头列队为李中堂送行。张日新看着这些铮铮铁汉,想到数月后他们都将成为烈士,不觉热泪盈眶,心想:预知未来有什么好处?他找到邓大人的队列走上前向邓大人道别,邓大人将手搭在他肩上注视良久,说:“兄弟,我等着驾驶你的潜水艇。”

    “一言为定!”张日新说罢拜别邓大人转身上船。心里在盘算黄海海战的日期,想,我一定要加快进度,在黄海海战之前把潜艇造好运到刘公岛来。

    船行一昼夜,在上海南郊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码头靠泊。制造局黄总办率众迎接。

    上岸后众人簇拥李中堂一行进入制造局议事大厅。李鸿章示意他们派个人陪张日新四处看看。走进大院依次进入各个厂房,张日新感觉这里又是一番气象。厂房规模较天津机器局更大,机台设备及产品种类更多,尤其注意到其中的船厂,已能建造千吨级的舰船。一想到这里就是江南造船厂的前身,不由得对前辈的努力油然而生敬意。

    李鸿章询问了制造局近况后,让张日新向黄总办简述了潜水艇的设想。令张日新惊讶的是黄总办也读过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所以交流起来并不困难,唯一不顺畅的是这里的人均cao浓重的上海方言,有时甚至谈话要借助手势才能说清,与穿越前自己多次出差上海的情形大不相同。仔细一想,噢,是了,清朝时还不曾推广普通话。

    黄总办说:“如果是排水量小于一百吨的微型潜艇,壳体我们可以造,传动部分也没问题,既然是人力驱动只要处理好人机关系就行。只有向附加的水柜充水所需的泵要从国外购进,还有这个泵的动力总不能也靠人力吧?”

    张日新边说边画简图:“现在时间紧迫,咱们必须因陋就简。水柜和泵都省去了。这种微型潜艇由一人cao作,人员进入以后,舱盖密封。这时仍有一部分艇体浮在水面上,需要人工向艇底的外部增加铸铁配重,直到它的总体密度与海水相当。此时利用升降舵就可以下潜了。执行任务时先由渔船把它牵引到距敌舰约五海里的海面,渔船原地抛锚,潜艇下潜,向敌舰行驶。磁性定时炸弹在艇的前端,一接触敌舰磁性定时炸弹就被敌舰的铁壳吸住并自动与潜艇脱离,此时开始计时,潜艇返回。敌舰爆炸后,可以由艇员通过艇内的cao作抛弃铸铁配重,这样艇自然就浮上水面了,仍由渔船牵回。至于艇员的呼吸,有鱼雷动力用的压缩空气瓶就够了。”

    黄总办听后很高兴:“这个思路很好,完成设计以后在我们江南制造局立刻可以制造。”

    张日新又就磁性定时炸弹做了一些说明。黄总办委派了三位工程师协助张日新设计、制图。这三位是:林阿原负责壳体设计,吴斌负责传动部分设计,卢宏根负责定时炸弹设计。鉴于去大沽口的路上曾遭敌人暗算,所以这次金书办和四名亲兵全程跟随张日新。

    有了上次和天津机器局工程师合作的经验,这次经过短暂的磨合就可以开展设计工作了。由于他们是专搞舰船设计的,轻车熟路,只用了七天就绘制完全套图纸。图纸发到厂房,原材料都是现成的,无非是下料、钣金、铆接,不到十天功夫潜艇已基本成型。张日新心中暗喜,想起临别时邓大人期盼的眼神,心想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交给邓大人一份满意的答卷,他甚至能想象出邓大人试驾潜艇时赞赏的神情。

    潜艇壳体完成后,传动部分和磁性炸弹还没造完,张日新打算先试一试潜艇的潜浮性能。虽说是袖珍潜艇但自重也有数十吨。好在江南制造局有供新船下水的滑道,下水后用驳船牵至码头旁,发现潜艇的大部分都浸在水里,只有供艇员进出的舱口浮在水面上,这和设计的要求是一样的。由于事关重大,这时除了张日新、金书办和四名亲兵外,还有参与建造的工程师、工人,又从其它车间借了几个人手都来参与这次试验。

    众人先从码头的起重机悬臂上垂下一个吊钩,用一根缆绳拴在潜艇上方的吊环上,使它不致漂移,然后缆绳绕过起重机悬臂下的吊钩,末端系在起重机立柱上。又用另一根绳索栓好一个铸铁配重,绳的另一端由岸上的人挽着,缓缓将配重放到水下。

    负责壳体设计的林阿原说:“我来试cao作。”说罢就要踏着码头边的小梯子下去。张日新拦住他,说:“还是我下去吧,以便发现问题调整设计。”金书办不同意,无奈他一再坚持,只好众人扶着他,下到水面,进了舱口。外面的人盖上舱盖,张日新从里面用手轮将舱盖旋紧。

    内中有一位绰号叫“阿四”的工人水性很好,他跳到水里,扶着铸铁配重缓缓下沉,插到潜艇底部。这铸铁配重每个重一百斤,像一个放大了的台秤增坨,对好位置一插就行。就这样一连插进三个配重,按设计要求三个配重就差不多了,人群中一人说:“还得插一个。”于是第四个插进去。刚才说话的人用手触了一下拴在起重机立柱上的缆绳,突然缆绳断了,潜艇迅速沉下去,并有一股气泡汩汩冒上来。

    金书办厉声问:“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