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这东西它超纲超模啊
治疗玄冥神掌说困难也困难,说不难倒是也不难。 在原著当中,让张三丰束手无策的是积聚在头顶心口丹田三处要xue的寒毒。 正因为这里的寒毒难以用内功彻底祛除,他才只好用自身的无上神功给张无忌延命。 后来胡青牛给张无忌治疗时,祛除头顶心口丹田处的寒毒随手可为。 但因为张三丰为了给张无忌延命,给他运功疗伤的同时,也让寒毒遍布了周身脏腑经络,甚至纠缠固结,才让胡青牛也束手无策,只能给张无忌勉强再延几年寿命了。 现在张三丰还未曾给张无忌疗伤,所以张无忌体内的寒毒还没有严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 原著里的胡青牛能治,现在的苏信自然也能治。 张翠山自不必说。 他的情况要比张无忌好处理的多了。 张翠山苏信只给他施了三次针便祛干净了体内的寒毒,张无忌麻烦一些,但九次下去,也差不多可以痊愈。 在这几天里。 苏信还在武当山上看了一场家庭伦理大戏。 张翠山清醒之后,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殷素素连同殷野王杀了杜百当易三娘两夫妻的事。 杜百当为杀谢逊报仇,不惜当众自毁双耳,这一点张翠山是极佩服的,虽然谢逊是他义兄,他不能说出谢逊的下落,但对于杜氏夫妇对他的辱骂质问,他心里并没有什么怨念。 反而觉得这人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子。 结果就是这样的人被自己妻子杀了,这让张翠山又震惊又心寒。 他想了整整一天。 还是咬牙写了一封休书,殷素素在真武殿前跪了三天三夜,结果张翠山连见都没再见她一面,最后一夜白头。 殷野王看不下去,大骂了武当山三天。 最后还是硬拽着心如死灰的殷素素下山去了。 这是武当山的家事。 况且苏信也觉得张翠山配不上殷素素。 他也就没管。 他只是答应殷素素一定会尽心治好张无忌身上玄冥神掌之伤,让她安心。 殷素素在武当山下一直等到张无忌痊愈的消息才跟着殷野王返回天鹰教,临走时,她还把当初上山时住的那间客栈给烧成了灰烬。 客栈老板一家七口都被她杀了个一干二净。 倒是恢复了一些当初视人命如草芥的天鹰教殷大小姐的风采。 之后苏信又在武当山上待了十天,在这十天里,张三丰也信守诺言,与苏信仔细分说了他踏入十二重楼天地之桥之后的感悟与经验。 这些感悟跟经验对于苏信来说弥足珍贵。 他这一路修炼。 都只是一个孤家寡人,到张三丰的这次深谈,才算是遇到了第一个同道。 跟张三丰的这番深入的交谈之后,苏信才知道,为何以张三丰这样的武道天赋,足足花去了十五年才踏出第一步,又十五年才只走过了三重。 十二重楼又叫天地之桥。 武道上的修为到了他这个层次,只是单靠积攒内力,已经无法再引起质变。 内力的加深固然会增加实力,但是却无法踏上十二重楼。 一名武者想要踏上这一条由凡俗变成超凡的通天之路,必须要在感悟天地万物当中凝结出独属于自己的武道意志,将其烙印在天地当中。 所以,任何一名武者,在这条道路上留下的每一步,都是只属于他自己的脚印,其他的武者只能够参考而不无法复制。 张三丰用以凝聚自己武道真意的武功并不是他此时正在创制的那门‘太极功’。 太极功只是他传之后代的武功。 他用来凝聚自己武道真意的,是他七十岁时,参悟天地,观真武神像旁的龟蛇二山,从宏伟磅礴的山势里参悟出的一门武功。 只是龟蛇二山大气磅礴,从山势演化出来的武功,森然万有,包罗极广,即便是以张三丰的天赋悟性,也难以将其化合唯一,融为一体。 最后只能是一分为七,将这门神功分化成了七门不同的武功。 这便是‘真武七截阵’。 真武七截阵名为阵法,实际上是七人同使七门不同的武功,一人独用时便奥妙无穷,两人用时相辅相成,威力大增一倍,三人用时比两人用还要强上一倍,四人时便相当于八位同级高手,五人时相当于十六位,六人时便是三十二位,七人合用便是六十四位。 张三丰说是十五年才迈上了三级阶梯。 实际上,他是花了十五年时间,将这真武七截阵里的武功融合了两门,一口气迈出了三步,走过了十二重楼的前三重,后十五年便一直困顿于此,无有寸进。 是以他才会在说起时一脸愧色。 不过在苏信看来,以张真人的武道天赋,之所以这十二重楼之路走得如此缓慢。 只是因为他所选择的这条凝聚武道真意的道路太过艰难了而已。 试想一下,要是让张真人把这一套真武七截阵融合为一,那就相当于一个常驻的六十四倍界王拳的BUFF,这种指数爆炸一样的实力增长方式,就算是放在修真世界里,那都已经是最顶级的功法了。 这样的武功出现在这样的世界里,已经完全超纲超模了,想要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创造出这样的武功来,也难怪以张三丰的天赋,也千难万难了。 苏信也有些庆幸。 先前他跟张三丰交手时,这位张真人并没有用出真武七截阵的双倍实力BUFF来跟他打。 这位张真人只不过是想借机实验一下他刚创出的太极功。 正巧自己又是最好的实验品。 便没用真武七截阵跟自己打了一场,结果牵挂张翠山的安危,被自己抢占了先机,侥幸胜了半招。 对张三丰来说。 胜败已经没有意义了。 虽然他输给了自己半招,他心里也并不恼怒,反而因为发现了一些这门‘太极功’里的缺陷,而有些颇为欢喜,他在跟自己谈时,还说这一番交手,起码让他完善这门‘太极功’的时间缩短上数年。 这一番十日的畅谈,让苏信获益良多。 张三丰言出必践,对苏信知无不言,他这几十年来,孤身一人在这条道路上摸索,也需要一个同道中人交流倾吐。 不仅仅是他一生的武道感悟。 还有他耗费了十五年才融合了两门的真武七截阵,也教给了苏信。 “老道不教给你,我这七个弟子也没人能学会,要是老道哪一天死了,岂不是太可惜了?” 下了武当山。 苏信已经答应了张三丰十年不问江湖事,他也正好用这十年做一些其他的事。 比如说认真考虑一下自己该如何凝聚武道真意,从而在十二重楼上迈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步。 再比如说昆仑山上藏着的九阳真经。 再比如说远在波斯的圣火令,苏信可没有闲心等上十多年,让那群波斯人自己送上门来,他更想做的是自己直接去波斯总坛把圣火令抢回来,之前他还觉得波斯数万里之遥,一去一来耗时甚多,现在他有了足足十年的空闲,这事倒也可以做了。 还有就是用这十年好好经营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势力,毕竟他要当明教教主,总不能自己还是一个光杆司令。 正因为事情太多,倒是让苏信有些不好决定先从哪一个开始干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