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忽悠自己的老父亲
草棚好搭,火炉却不好建。 不过没有关系,有江宁在呢! 用了一天的时间,江宁绘制出了一张草图给江启枫看。 做了一辈子的农民,江启枫看不懂草图。 江宁就解释道:“爸,你看,我设计的这个火炉一共长三米,宽一米五。 出了两个进出口和炉灶,四周都是密闭的。 这么做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炉子里的热度,而且还能省煤。 还有,这两个口,一个口进,一个口出,很是方便!” 经过江宁的详细讲解,江启枫很快就看懂了草图,点头道:“还别说,这个炉子确实很方便,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加工速度!” 江启枫虽然对草图什么的不了解,可经过儿子的讲解,江启枫还是一眼就明白了炉子这么设计的最大优点。 搭建火炉是一个细活,用了一周的时间,江启枫才将炉子建好。 然后江启枫又马不停蹄的去县里买了做月饼用的模具和托盘。 东西全都准备齐全,已经是农历七月的中旬。 “爸,要不先把炉子热一热,先做出来一些看看效果?” 这个时候,江宁又向江启枫提出了建议。 “还是先过几天再说吧!”想也不想,江启枫就拒绝道。 即便要加工月饼,也要等七月底八月初的时候,现在热炉子还有些为时尚早。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江宁劝说道,“热炉子起码也要三天的时间,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尕其麻瓜的事情,半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那行!”江启枫一想也是。 将地里面已经开始盛开的棉花摘了一遍,江启枫就回到家里升起炉子。 三天后,炉子彻底被烧热,接下来便开始试制,看看效果如何。 先去厨房蒸了十多斤的面粉,然后将蒸熟的面粉和白糖搅拌均匀,加入油或者水,捏成一个个团子。 另一边,再用糖浆和油和面,将捏好的团子包起来拍扁,再放入磨具里面成形。 再在托盘上刷上一层油,直接放入炉子里面,一盘盘的从入口向出口推去。 等五分钟过后,第一盘月饼就新鲜出炉。 冷了一下,江启枫拿起一个月饼,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品尝。 “还不错,很甜!”对于自己的手艺,江启枫还是很满意的。 其实月饼看起来还好,可等过上一两周的时间,月饼就会硬起来。 老人和牙不好的成人,根本就咬不动,实在是太硬了。 这跟咸A县当地的气候有关。 因为咸A县这边地处北方大地,秋季的气候本就比较干旱,再加上月饼没有经过密封包装,时间一久自然也就会风干了。 其实说到底,九十年代初期的北方农村大地,月饼都是这个样子的,根本就没有果馅什么的。 如果家里的条件不错,最多在里面的馅里加入几颗冰糖就算完事。 可一般情况下,农村地区的月饼就算这么回事。 就算去镇子上买,其实也是一样。 不过加工月饼,用的无论是糖、面粉还是食用油,都是自家的东西,价格比买的便宜不说,关键是吃着也放心一些。 “爸,要不咱们家多做一点,拿到二姑店里寄卖,你看如何?” 这个时候,江宁又提出了新的意见。 “反正现在地里的农活也不多,还不如多做些月饼呢,到时候咱们家再买些油纸和果笺包装一下,说不定还能卖一个好价钱呢! 特别是对于那些刚结婚不久的人家来说,拿出去又好看又实惠的。 爸,您觉得怎么样?” “我看不怎么样!”江启枫撇嘴道。 “爸,您这就是典型的小农意识作祟!”江宁说道,“再说,现在炉子已经烧起来了,每天这么着,那得浪费多少煤?还不如趁机多做一些拿出去售卖呢!” “万一卖不出呢!”江启枫担心道。 “根本就没有卖不出去的道理!”江宁言之凿凿道,“再说,如果买不出去的话,大不了咱们自己吃不就行了!” “再说!”江宁继续说道,“咱们家既然做了这个行当,那到时候我大伯、三叔。两个姑姑和几个姨家、舅舅家不都得送些过去?” “他们来帮忙的话,咱们家自然要送!”江启枫说道,“可如果一点忙都不帮,咱们家为什么要送?你当钱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爸,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你怎么就这么抠门啊!”江启枫撇嘴道,“即便今年他们都不过来帮忙,那咱们送月饼给他们,等明年的时候,他们好意思不来帮忙吗? 到时候每家过来帮忙那么三两天,爸你和我妈的压力不久少很多了吗!” 江启枫一听,确实是这个理儿,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按照你说的,咱们先做三百斤月饼,拿到你大姑的店里寄卖去!” “三百斤?”闻言,江宁又是撇了一下嘴角,“爸,不是我说您,三百斤月饼您也拿的出手?” “那你说多少合适?”江启枫看着江宁问道。 “我觉得吧,一千斤正好合适,不多不少的!”江宁回道。 “打个折,五百斤就行,再多我和你妈也忙不过来!” “五百斤就五百斤吧!”江宁点头道。 五百斤月饼,虽说少了一些,可再多的话,江启枫夫妇也确实忙不过来。 就是这五百斤月饼,也让江启枫夫妇忙活了五六天的时间。 接下来,自然给这些月饼进行包装。 江启枫从镇上买来油纸和果笺,一家五口齐齐动手进行包装。 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五百斤月饼就被包装好了。 因为早就个自己的大meimei和大妹夫打好了招呼的原因。 所以这天一大早,江启枫开着拖拉机,拉着这五百斤月饼就去了镇上江芸家的店铺。 帮忙将月饼全部卸下,大姑父赵仲来就向江启枫问道:“二哥,这月饼你打算卖个什么价钱?” “我看镇上那几件店铺都是买三块钱已经,你就卖两块五已经就行! 如果实在卖不动,可以降到两块钱一斤卖!” “那行!”赵仲来点头道:“我就先按两块五一斤卖!” 又拉了会儿家常,江启枫就开着拖拉机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