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帝国与大明(四)
嚯嚯嚯…… 一大片履带蒸汽机车,正在前哨城不远处的草地是驰骋。 哒哒哒……轰…… 强悍的钢铁猛兽,直接穿插铁丝网和壕沟。 火炮瞬间摧毁碉堡,一片稻草人被机枪扫得粉身碎骨。 这些蒸汽战车,都是采取分段式设计,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拖挂货车。 前面是动力驾驶舱,后面是战斗舱。 之前帝国也生产过一批临时改造的蒸汽战车。 不过今天的这一批是专门生产的蒸汽战车。 分三个型号,扫荡者和攻城者、毁灭者。 扫荡者就是纯粹的火力输出,六挺轻机枪,两门六十毫米散弹炮。 攻城者,则装备了一门八十毫米榴弹炮、两门80毫米迫击炮、两挺轻机枪。 毁灭者,这个真的很恐怖,装备了120毫米十六管火箭炮。 帝国刚刚组建的陆军第一装甲旅,一共由于两辆千足虫运输车、三十辆扫荡者战车、十五辆攻城者战场、五辆毁灭者战车组成,士兵是一千五百人。 而毁灭者战车,可以说是这个装甲旅中的核心力量,五辆毁灭者战车一次性齐射,可以向敌人倾泻八十发120毫米火箭弹。 而这一款120毫米十六管火箭炮,被命名为大北风火箭炮,另外陆军还装备一款缩小版的小北风火箭炮,是100毫米十二管的。 何海力在千足虫运输车的车顶上面看着,这些狰狞的钢铁猛兽,非常满意。 鲁铁也在一旁,不过他并不是北风火箭炮的设计者,北风火箭炮的设计者是另一个头发灰白,半边脸都被烧得面目全非的老头。 “我说你这个机械候,也太菜了一点吧!”何海力笑着调侃道。 “哼!武器设计本来就不是我的专业,这有什么好说的。”鲁铁今天本来不下来的,但是被何海力硬拉着过来。 “何大人!候爷也功不可没,没有候爷的提点,小的也不可能完成北风火箭炮。”老头倒是挺谦虚。 “好了!不用给我戴高帽,老子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范老头,你就等着神学院的奖励吧!”鲁铁倒是没有被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可能这就是一个科研钢铁直男的节cao。 “多谢!候爷提点和照顾!”范老头连忙道谢。 来到这几个月,他感受到了和大明不一样的气氛。 不仅仅吃喝不愁,一家人还有了一栋小别墅。 工作也有盼头,他原来在大明就是匠户,做不好错就是自己的,做好了功劳是上官的。 想拥有在帝国一样的待遇,简直是在做春秋大梦。 帝国陆军第一装甲旅,是帝国为了对付哈萨克和卫拉特而组建的,因为中亚中北部的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者荒漠,非常适合机械化军团的作战。 …… 神历四年一月二十三日。 王文华正在一艘帝国级飞艇上面。 他面前是一台长宽高半米左右的仪器。 铃铃铃……滴滴滴…… 仪器上面的电铃响起之后,一条长纸条被打印机出来。 “哈哈!成功了!成功了!”王文华兴奋的喊起来。 啪啪啪!一旁的助手们也纷纷鼓掌。 “快!给长青他们发电报回复。”王文华冷静下来之后,连忙纷纷助手。 “是!”助手们连忙向升龙城发电报。 滴滴滴…… …… 与此同时升龙城神学院中。 西门长青正在皱着眉头,不停的在仪器前面走来走去。 突然! 铃铃铃……滴滴滴…… 西门长青一把抓起刚刚打印出来的长纸条,看完之后兴奋的喊道:“啊……老子成功了!” “太好了!”其他助手也纷纷兴奋起来。 “好了!给我联系文华,我们继续测试电报机的最大通信距离和其他情况。”西门长青兴奋劲一过,又吩咐助手动手起来。 接下来十几天中,王文华和西门长青俩人不断的在测试电报机的通信距离和各项性能指标。 俩人经过一年多时间,对于电报机不停的改进,终于将电报机的通信距离提升到四千六百公里左右。 当然这个是大型电报机的通信距离,这个大型有多大,那就是电报机、锅盖天线、发电机等等所有的设备加起来,需要一栋占地面积八十平方的房子来安装。 这个只适用于地面基站,而王文华他们正在测试是小型号电报机。 就是王文华飞艇上面,那个长宽高半米左右的仪器。 这个的通信距离达到了一千两百多公里,另外也可以接收到大型地面基站发出的信号,不过如果距离超过一千两百公里,那只能接收不能发出。 随着大型号和小型号电报机的通信距离都超过一千公里,这也标志着帝国无线电通信迈入实用阶段。 帝国因为通信仪数量不足,导致通信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也将迎刃而解。 远在辽东的黄豪杰听到了这个消息,也非常高兴。 连忙着令帝国通讯社在各地各个城市建立地面通信基站,用于替代通信仪。 又让王文华和西门长青俩人继续努力改进无线电报机,加封俩人神学院高级研究员,封王文华四等电报候爵、西门长青四等无线电候爵。 ‘神学院研究员王文华、西门长青荣获四等候爵‘—《帝国日报》 ‘人向神的道路再进一步‘—《神学报》 ‘无线电报或将成为商业发展的助力‘—《经济时报》 随着帝国的发展,神学报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了。 毕竟所有的内容都在神学报上刊登,必然导致神学报臃肿。 所以《帝国日报》和《经济时报》应运而生。 帝国日报主要是刊登时政民生、政策法律、政府报告之类的。 经济时报则是刊登,商业信息、经济报告、商业广告之类的。 神学报则回归纯粹,作为神学院的学术报刊。 熊廷弼看着帝国日报,不由的眉头深锁。 可以瞬间千里传信的电报机,怪不得恒古人一直先知先觉,原来如此。 大明啊!大明啊!吾该如何拯救你熊廷弼看着空荡荡的书房,扪心自问道。 田乐月初返回大明述职之后,熊廷弼便是大明驻帝国大使馆的最高负责人。 随着在帝国时间越来越久,他心中天朝上国的傲慢被彻底的击碎。 恒古帝国太强大了,他们的实力在与日俱增。 前几天的帝国日报宣称,今年要将钢铁产量提升到三百万吨,这是何等的可怕。 这个建立才三四年的国家,就从小小的一省之地,扩张到比大明还大两倍(注:明人一般说的大明,是指两京十三省)。 吞并西伯利亚汗国、西拒沙皇俄国、南击哈萨克汗国,东灭漠北慕古三部、击溃漠南慕古、压服海西女直、北山女直、东海女直、吞灭建州女直,又兵临城下大明都城。 由此可见,恒古人侵略成性,大明危已,希望田大人可以向陛下痛陈利弊改革大明,否则华夏将衣冠不存。 熊廷弼不知道,自己和田乐的改革建议,会在大明掀起多么猛烈的腥风血雨。 毕竟一条祖制不可违,就够俩人喝一壶了。 大明有太多需要改革的地方,户籍制度、财政制度、科举制度、军队制度、官员俸禄制度,条条都是问题。 俩人此时终于感受到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心情了。 熊廷弼知道成败在此一举,如果此次改革失败,大明或许将要真的寿终正寝了。 因为他知道恒古人绝对不会给大明太多时间。 真是时不待我!时不待我! …… 刚刚回到大明边境张家口的田乐,看着城外车水马龙的帝国商堡,越发的感到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