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物价
书迷正在阅读:身为勇者被魔王俘虏了该怎么办、魔法侦探事务所、妖1纪、无限从霍格沃兹开始、吉缘、寒火记、大罗天纪、改嫁后我成了人生赢家、从今开始当学霸、黑白魔君
眼看着灾民越聚越多,朝廷也没下达任何安抚政策,宋青苑不由的心急。 他们赈灾的成败和朝廷的政令息息相关。 若是这个时候朝廷通知各县开仓赈灾,甚至让灾民遣返原籍,那宋家所做的一切就成了泡影,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 若是朝廷一直不行动,灾民数量加大,他们也要想出相关的对策。 所以前思后想,宋青苑还是决定给京城去一封信。 询问一下,朝廷对这次洪灾的处理办法,宋青苑这次去信的对象是萧十三。 先是对萧十三问候了一番,接着,闲唠家常般说了榆林县灾民情况,又把宋家所做之事一一写上。 主要就是,宋家把皇上赏赐的一百两黄金拿出来,赈济灾民建立福泽村,借皇上的福泽恩遍天下。 再然后,询问一番朝廷对这次受灾的政策,和宋家的做法是否有冲突。 写好,晾干,放进信封封口,宋青苑又去取了些粉条带给萧十三。 又去钱婉茹的铺子取了些胭脂水粉,送给萧十三的娘子。 做完这一切后,宋青苑派人找了刘五,约在天然居会面。 天然居内。 宋青苑把信和礼物一起交给了刘五,“麻烦小五叔把它交给十三爷。” “十三爷?”刘五握住东西的手顿了顿。 抬起头笑道,“这些都是给十三爷的?” 宋青苑点头,“信是给十三爷的,东西是给十三嫂的。” “那……萧大人那边?” “没有东西要传达?”刘五问道。 宋青苑一怔,默默的摇头,“没有!” 萧大人官比萧十三大,懂得比萧十三多,对于朝廷的动向,知道的也比萧十三更加准确。 她不是没想过把信写给萧大人,只是,向朝廷命官询问朝廷政令,有些犯忌讳。 可萧十三就不一样,跟他通信完全可以闲话家常的方式来说,只能算是友人之间询问,不涉政事。 若跟萧大人唠闲嗑…… 宋青苑抖出一地鸡皮疙瘩,简直不敢想象,磨磨唧唧肯定不是萧大人的个性。 “麻烦小五叔了!”宋青苑轻声道谢。 “农女大人客气了。”刘五一拱手。 “当的这个差事,拿的这份银子,这些都是我们该做的。” “正好,我们这边也要把灾民的情况传递过去。” “不出几日,农女大人的信就能到十三爷手中。” 宋青苑点头,“越快越好!” 她也需要萧十三的回信,来确定宋家下一步的行动。 跟刘五分开,宋青苑直接去了福泽村。 村子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老百姓累是累了点,可脸上的喜意日见加重,总算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看了看熬粥的情况,又叮嘱新村民一定要喝烧开的水,防止生病。 交待一番后,宋青苑直接入了县城,回了县城内的宋宅。 宅院内。 大郎义愤填膺,气恼不已,“这**商,坐地起价,那五文钱的玉米面现在竟然卖到十文,直接翻了一番。” “这还让不让老百姓过日子了!” “爷!有没有办法控制一下,由官府出面让那些粮商降低粮价。”大郎询问道。 宋老爷子摇头,脸色为难,“这根本办不到,别说赵县令会不会出头,就是官府出面这事也办不到。” “除非朝廷下死命令,才有可能压下粮价。” 不然那些富商,根本不会卖官府的面子。 “咱们手里的粮食还有多少?”宋老爷子问道。 “不多了!”大郎摇头。 “仅够支撑两天,可二郎没有十天回不来。” “如此一来,咱们就只能花高价收粮食,这成本就贵了。” 尤其是,还不知道日后会是什么情况,北方的粮价是否也会上涨,这些都不是他们能预料的。 “收!” 宋青苑推开门,清脆的声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不从粮食店买,咱们从百姓手里收。” “今年榆林县不算遭灾,老百姓手里肯定多少都有些余粮,咱们花高价,从他们手里把余粮买过来,应应急。” 闻言,宋老爷子,大郎,三郎同时沉默。 这个计策他们并不看好,老百姓的日子过的苦,手里有余量的少,真正的粮食还是存放在大户手里。 “行!我们收收看,能收到多少是多少,总比从粮食店买便宜!” “那你看咱们什么价格收合适?”大郎询问道。 “七文!”宋青苑报出价格。 “往年的时候,粮商收粮都是三文多不到四文。” “咱们现在给出七文的高价,手有余粮的愿意卖就卖,至少卖给咱们比卖给粮店要合算。” “实在不行再找找富户,大地主,真正的大头都集中在他们手里,若是他们愿意,倒是能解一时之需。” “行!我再去找那些地主老爷谈谈,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带头降低粮价。” 话音刚落,书房的门被敲响,田大奎进来回禀,“老爷子,县令大人派官差来报,请您去衙门议事。” ………… 直到傍晚,宋老爷子回到宋宅,带给众人一个好消息,县令大人竟然要开仓平物价。 “什么,这怎么可能?”宋青苑一脸惊讶。 赵县令在她眼里根本就不是个好人,如今竟然会为了百姓开仓平物价,这简直就是天上下红雨的事。 震惊的不止宋青苑,还有大郎,三郎,钱婉茹等人,众人纷纷不敢置信。 “爷!这里面不会有什么阴谋吧?”宋青茉猜测着。 那个赵县令看着,还真不像是能为百姓说话的人。 宋老爷子拉过椅子一叹。 初听到这件事,他也觉得难以相信,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赵县令怎么突然就会要开仓平定物价。 “不管怎么说,这对老百姓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宋老爷子沉声道。 “赵县令已经给知府递了折子,只要上头同意,咱们榆林县就可以开仓卖粮。” “以官府的名义低价卖出粮食,等明年年景好的时候,在用手里的银子把粮食回收。” “这样一来,既帮助了百姓,衙门也没有任何损失。” “爷!县令大人打算把粮食怎么定价?”宋青苑问道。 “正常价,以没涨价之前的粮食价为标准。”宋老爷子回答着。 “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以为县令大人卖粮多少要涨两文,没想到他竟然真的会以平价售粮!” “果然人不可貌相!” “难道赵县令是想通了,也想从这次受灾中捞些政绩?”宋老爷子疑惑不已,轻声呢喃。 “我看未必!”宋青苑摇头。 狗改不了吃屎,赵县令突然开仓平定物价,若说这里面没有猫腻,打死她也不信。 “爷!你找人多盯着些,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或者风吹草动立刻禀报,咱们好商量对策。”宋青苑叮嘱着。 “这我知道。”宋老爷子点头。 “衙门那边的自己人我已经打过招呼,无数双眼睛都在看着,咱们的县令大人是否真心开仓平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