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身世之谜
梦蝶轩风平浪静了,醉霞阁也是骤雨初歇。 几个丫头正战战兢兢地收拾地上的茶盏碎片。 郑锦水余怒未消。 金盏被迁怒,不敢再进言。 只有胡嬷嬷能劝说一二。 她虽然也很恼怒,却并没把筱筱放在眼里。 她劝郑锦水:“主子!那孤女固然可恶,可到底碍不到主子什么,不足为虑。明日王爷也定会为您出气的。” 郑锦水:“嬷嬷认为王爷会处罚那丫头?” 胡嬷嬷:“谁近谁亲,王爷可不糊涂。再说那个野丫头算个什么玩意?啥时候抓个把柄,顺手就能收拾了。哪里值得主子大动肝火。” 郑锦水面色稍缓。 胡嬷嬷语气转厉:“倒是那位宋侧妃,原以为是个憨的。如今看来竟是个内里jian的。今天她抓机会和那个野丫头联手,让咱们失了脸面。主子!当务之急,咱们得尽早筹划筹划,怎么一脚下去,让她再也翻不了身。” 郑锦水点头:“哼!这笔账,本妃马上就要讨回来。” 郑侧妃主仆的密谋结果还未实施,第二天就被打脸提现。 先是宫里来人宣旨,宋侧妃的册封正式下来,已被记入皇家玉蝶,让她入宫谢恩。 等她一回来,前院就有人来送贺礼。 领头的是成王府大总管全安的徒弟全宁,也是成王身边的贴身太监之一。 最让人震惊的是,他竟是代表梦蝶轩来的。 他大大方方的昭告众人:他,已经是洛姑娘的手下了。 并且他身上的穿戴更是让大家惊疑。 茴香跳出来,得意洋洋替他宣扬:全宁小公公已经是正七品了! 众人齐齐吸了口冷气。 王爷赐给洛姑娘正七品的内监,这是何等恩宠啊! 醉霞阁里,这回碎了一地的,就不仅是茶盏了。 郑锦水气急败坏的对着胡嬷嬷:“这就是你说的给我出气?!连她身边的人都比你品级高,生生打我的脸!表哥这是中了什么邪?” 胡嬷嬷脸色难看,无言以对。 郑锦水咬牙切齿:“我要进宫,告诉贵妃姑妈,堂堂王府侧妃还比不上一个野丫头,表哥这可是被那个小狐狸精迷昏了头。” 成王严令内院女子不得随意出王府,这条铁律对郑侧妃不太灵。 有胡嬷嬷这条通天桥,郑锦水很快就把状告到了郑贵妃跟前。 于是成王被他贵妃老娘请去喝茶。 面对郑贵妃的指责和质问,成王面不改色。 等她说完,他请母妃屏退众人。 他凑近郑贵妃,低声说:“母妃!儿子一点都不糊涂。那个洛姑娘并非舅父部下遗孤,其实是……” 后面的话低的只有两人才能听到。 郑贵妃大惊:“皇儿说的可是真的?她竟是……” 成王做了个禁声的手势,然后重重点头。 郑贵妃:“那你收留她,又这么高敬高待的,意欲何为?” 成王:“母妃!你没听说最近北疆吃紧么?舅父正和高国一起对抗契丹。” 郑贵妃点点头,依旧糊里糊涂。 成王:“母妃可知我四皇兄一直惦记北疆附近的封地?那里可是肥得很呢。” 郑贵妃哼了一声:“他想得美!” 成王:“他可不是想得美,十有八九父皇真会封赏给他呢!到时候舅父在那里可就待不住了。白白失去一个建大功立大业的机会。不然,一旦打败契丹,舅父封侯都有可能的。” 郑贵妃急了,正要说话,又被成王止住。 他伏在她耳边一阵低语。 听得郑贵妃的脸色不断变换,心砰砰直跳。 皇儿这是……莫非本宫有可能坐到那个位子? 越想越激动,她一把抓住成王的手臂, “皇儿!这,这,莫非你想……” 成王眼神一闪,随即微一点头:“母妃,此事只能你我知道,否则大事不成,咱母子也没了性命。” 郑贵妃点头如捣蒜:“知道!知道!母妃知道!” 成王垂了垂眼皮,又道:“所以那个丫头是颗最重要的棋子,不可有半分损失。” 郑贵妃成了点头虫。 成王又是面色一肃:“母妃!皇儿有一言请您谨记,知您疼锦水,可她乃小女人眼光,决不能参与这种大事,否则除了坏大事,没别的用处。” 正做美梦郑贵妃自然深以为然,表示绝不会让外人坏了她们母子的大业。 于是郑锦水惊怒的发现,贵妃姑妈对那个野丫头的态度变了。 泛泛劝她几句后,暗暗警告她不许再与那个丫头较劲,和她不要有厉害冲突。 要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枝散叶,和对付宋侧妃上。 郑锦水强压住满腔愤恨,能让表哥和姑妈都非等闲视之,那个丫头绝非寻常。 看来揭开那丫头的身世之谜并收拾她,都得从长计议。 心下盘算好,调整好表情。 就向郑贵妃撒娇道:“姑妈~锦儿知道了,好像人家跟一个小丫头吃醋似的。锦儿还不是担心表哥一个大男人,不会带孩子。万一那孩子娇纵了,以后还不是丟表哥的脸?姑妈和表哥都这么疼我,我也想替你们分忧不是?” 郑贵妃被她哄的心里熨帖,好一番母慈女孝。 郑锦水忽然叹道:“唉!表哥从不进后院,洛妹子也是。我就是从心里把她当亲小姑,也是没机会亲近和照顾。那么乖巧可疼的孩子,要是天天养在身边多好!” 郑贵妃闻言,若有所思。 思忖片刻,她拉过郑锦水的手,说到:“锦儿!你的心思姑妈都懂,养那丫头也就罢了。姑妈能保证你和瑾儿早得贵子,这才是最要紧的。姑妈只盼着你俩个瑾儿(锦儿)生的大孙子!” 郑锦水红霞飞满面,故作娇羞不依:“姑妈~” 郑贵妃笑容满面,话里有话:“好好!姑妈不说了,你先回去,马上就要过年了,到时候好好准备准备,姑妈再宣你入宫。” 郑锦水瞬间双眼精亮,忙行礼谢恩。 赵国今年两次节日的烟火中都夹杂了战火的硝烟。 中秋时,北方契丹人悍然犯边。 朝廷出兵和高国联手抗击,现已进入胶着期。 期间南方的陈国突然派使臣,前来联姻。替陈国国君求娶赵国公主。 陈国这个时候来联姻,用意有些险恶啊。 试探要挟,趁火打劫哪样都不缺。 赵国君臣俱是气愤,但等到了朝议时,却分成了两派。 强硬派拒绝联姻,陈国要以此为借口寻事,那就战,打服为止。 温和派主张联姻,暂时稳住陈国,等平定北疆,再找回场子。 显而易见,赵国将有一位公主成为牺牲品。 强硬派以为国耻。 温和派认为大局为重,牺牲小我,保赵国子民安宁,是值得的。 两派各持己见,吵成一团。 崇德帝只有两位公主,一个是丽顺华所出大公主,今年十六,已有婚约。 另一个是柔顺仪所出二公主,年方十四,尚未婚配。 两位的母妃各有站队,丽顺华属德妃麾下。柔顺仪依附郑贵妃。 闻讯后,德妃派不痛不痒,甚至还幸灾乐祸。 柔顺仪则是一口气撅了过去,醒来后披发跪在郑贵妃跟前哭求。 她是个不得宠的,不敢求皇上,只能苦求郑贵妃。 她就二公主这一点骨血,怎能忍看她沦为牺牲品。 一时间,朝上宫里都挺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