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我要当王爷
农家科举之路正文卷第二百二十八章我要当王爷春耕的折子陆陆续续上报了上来。 各地州府都感念皇上恩德,百姓齐心,乃大魏之福。 苏琉玉心里看的高兴,决定不如趁此时候,免了一些不相干的税收。 大魏税收实在是多。 什么乱七八糟的税都有。 而粮税竟然高达百分之三十! 所以苏琉玉决定,除了免了乱七八糟的税,把粮税降到百分之十,给老百姓松松气。 但一提到降税,朝臣立马反对,就连沈埕安也在其中。 “皇上,大魏国土并不辽阔,我国百姓人口也不如大齐多,要是降税,那如何发粮饷,如何发军饷?” 这句话是沈埕安亲自说的。 大魏减税的人多,劳动力少,要是降税,一年都不知道收上来多少银子。 这件事情,苏琉玉早有考虑。 “我大魏以前重文轻武,一人入仕,全家免税免徭,而旁系亲戚受此福利,也攀附其中,拿到不少免税福利,现如今,不如一起重整。” 众位朝臣一惊。 沈埕安只觉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皇上,你说什么呢,你这要是动了世家利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就没了! 这些都需徐徐图之啊皇上! 果然,他刚刚这样想,刑坤和其门下所有门生全部跪了一地。 “皇上,万万不可,如让世家文人交税,我大魏根基必定动荡!” 老百姓没什么实力,但那世家家族,却有私兵的。 要是全部联合起来,造个反,那真是群起而攻之。 这内乱,要不得啊。 朝中老臣都快哭了。 磕头磕的砰砰响。 “皇上,此举需从长计议,万万不可莽撞,求皇上收回旨意。” “求皇上收回旨意。” 苏琉玉看沈埕安都跪了,心里还是有点动摇的。 她在脑子里面快速思索如何两全其美。 众朝臣看皇上未说话,那气氛一下子沉闷起来。 中立党派的文臣,吓的瑟瑟发抖。 他们现在觉得皇上不是在考虑收回旨意。 而是在考虑先杀谁。 “此事便听各位爱卿一言,但减税朕势在必行,至于国库空不空,怎么赚银子,不用各位爱卿cao心,退朝!” 她一说完,台阶之下的群臣马上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皇上没有一意孤行。 只要有转圜的余地就好。 退了朝,沈埕安马上递交了折子准备面圣。 而刑坤等人,则是在立朝之后,全部聚到了一起。 “皇上此举,真是太过分了,刑大人,咱们必须想想办法啊。” “我等世家,旁系众多,依附众多,若是全部交税,那怎么行?” “我看不如还是推举太子当朝。” 刑坤,乃是京城四大家之首。 苏琉玉今日,可是真正的动到了他的头上。 户部尚书贪污案,他卖给皇上一个面子,毕竟皇上不连根拔出,动不到他刑家,他就算了。 但是今日,皇上要全民纳税,那就不行了。 他略整了一下子思绪。 缓缓开口:“从今日开始,你们联系大小世家,把这消息给我放出去,夸大了多,引起世家民愤,下一步,我们便改朝换代!” “大人,你早该如此了,那小儿幼帝不就有兵马,咱们联合世家,要说这兵,我们也有。” “京城驻扎骁武军两万余人,新军营一万余人,就算她有弩箭和炮台,难不成她要打自己人?” “如果她动了百姓,那就正好,更给我等一个机会,逼她下台。” 几人立马激动了起来。 这几日朝堂之上,太过憋屈了,他们是敢怒不敢言。 现在联合整治,他们必须让小儿幼帝看看,他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 京城,卯时。 南城城门打开,一辆马车,行至主街之上。 车帘被一只胖手掀起,圆圆的脑袋也露了出来。 模样仔细瞧着还有点精致,他好奇的看了一会,又把脑袋缩到了马车里。 “娘,咱们把地和房子都卖了,那咱们住哪里啊?” 说完,一个巴掌就拍在他脑门。 “当然投奔你三弟,你三弟如今厉害,你可是要做王爷的人了。” 刘慧娘对着王氏献媚一笑: “娘,你以后可是诰命夫人了,要我说呀,还是娘最有福气。” 坐在马车上的苏明远微微呵斥一声。 “我们来京城,是找余哥儿,可不是找皇上的。” 这话一出,刘慧娘不乐意了,嗓门都大了不少。 “难道我说的有错吗?我们家辛辛苦苦把皇上养这么大,这会子皇上登基,可不得给我二哥儿封个王爷什么的?” 她越说越气。 现如今,那贱人还被封了太后,以后说不定看到她还要跪下磕头,她怎么能忍? “说什么混账话,那位如今可是天子,王爷是你想封就封的?”苏明远一脸怒气。 刘惠娘不想和他吵,反正来了京城,她见了余哥儿,让余哥儿安排。 旁边王氏看到车里安静下来,忍不住看向苏明远开口。 “远哥儿,以前咱们误会了秀芸,如今要是能见到,还是别给她添麻烦了吧,她不容易的,好不容易过上个好日子。” 王氏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人。 对什么诰命夫人其实是看不上的。 一家子人和和气气,有饭吃,也就行了。 而且当初自己误会林秀芸,让她住了几年鸡棚,老太太只要一想到,心里就不是滋味,这觉都没睡好。 此时她看刘惠娘还要见皇上,说这些有的没的,她生怕儿子利益熏心。 余哥儿可还在朝堂上呢,不能误了他的仕途。 苏明远点点头:“和离书我已经写好了,准备让余哥儿交给皇上。” 他们余哥儿也不差的。 没必要攀附皇权。 看着苏明远这样子,刘惠娘就来气。 活该穷一辈子,有福都不会享,还得自己出面。 她看着自家二哥儿,余哥儿聪慧,不用她cao心,但她二哥儿却是个混的,她必须要为儿子考虑考虑。 此时,福寿宫。 一封信,传到了林秀芸手里。 她不识字,便让一个伺候的小宫女看看。 “回太后,这信上说,有人想拜见你,请您同意?”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