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臣和皇上一起回宫
    农家科举之路正文卷第二百四十章臣和皇上一起回宫一道道调令自皇宫发往各府邸。    几家欢喜几家愁。    要说如今京城新贵。    当属工部尚书郑大人。    连升两元,实属罕见。    如今郑府府邸都要被京城中人踏破了。    拜访的,攀亲的,络绎不绝。    就连酒席,郑大人都去了无数次。    席上,众位大人笑的殷勤。    “郑大人现在深受皇上器重,下官可否请教一二?”    “皇上心思我等实在猜不透啊。”    “不知圣意让我等喘喘不安啊。”    原六部尚书是刑坤党派,已经全部调离出京。    除了郑大人升任工部,其余五部都是尚书侍郎升上去的。    这虽然升上去了。    但皇上说了,要是不干实事,就滚回家去。    腐败十三年的大魏要重新运转建国,让各位文官一时之间不知从哪里下手。    郑大人放下酒杯,目光流露出崇拜。    朝天拱手一礼,又道:    “皇上乃大魏千古明君,所知所学所用让本官实在佩服。”    众位尚书连忙附和。    “郑大人所言极是,皇上朝政方面,就连先帝都不能及的。”    郑大人点点头,表示赞同。    “皇上说了,首当其要的,便是重农兴水,让我大魏人人吃饱,其次的,暂且不谈。”    这句话让人有点疑惑了。    “大人可否细细说来?这重农兴水,我等虽然知道,但是从何处下手啊。”    这话一出,郑大人看着各位同朝大臣,心里叹了口气。    皇上建设独到,但这些朝臣,还真是,一无用处啊。    难怪皇上不满朝堂。    不过能问他,也不算无可救药。    他略略调整思路,又道:“而今,兴水有河道总督,我们要做的,就是重农。”    “开荒地,兴良田,户部尚书,这田产登记,荒地减税方面你就要注意了。”    “我听皇上说,因为伪帝苛政,不少百姓逃至深山,这匪患问题,刑部尚书还得通知各州府啊。”    “皇上重视科考,在京中有长白补习班供各位寒窗读书人有所束脩读书,礼部尚书,不如从此地入手。”    他说的这些,都是皇上和他偶尔提及的,如今由他来说,也算全了这些尚书的面子。    几人听到这些见解,都恍然大悟,恨不得现在就按照皇令去办,让自己有所政绩,不受皇上嫌弃。    这酒,就没兴趣喝了。    众人已有思路,赶紧敬了郑大人一杯,就回去了。    现在必须要振作起来了,现在的大魏,可不是以前了。    ......    苏琉玉发现,自从调任后,朝堂这些个文臣像是开了窍一般。    还真做了不少实事。    让她实在是轻松不少。    现在就等秋收,看看效益,其余的安排,急不得。    但她也不会闲着。    先把大魏的矿脉全部收归国有,顺便在京城北部,建了一座军工坊。    把云崖儿的五百万两花了一半,让她实在是rou痛。    军工坊,研发各种武器暗器,不仅如此,还要做弹簧,螺丝这些铁器配件。    都是为了以后建造各种大型建筑,所以这些不可或缺。    苏琉玉一有空蹲在工坊,和打铁师父打铁。    本来那个打铁师父不带她。    看她瘦的跟鸡似的,表示有点嫌弃。    但苏琉玉虽然瘦,可是练武奇才。    那内力一挥,打铁这种事情表示轻轻松松。    “剑弩方面,至少让弓箭兵人手一把。”    “你这个不能这样做,这里加个弹簧,威力更好。”    “斥候军的暗器以小为主,消声方面要注意。”    宋彦之找过来的时候,就看到苏琉玉坐在地上,月白色的长衫全部都是脏污,就连脸上都是漆黑一片。    不过谈到如何打造武器,苏琉玉眼睛神采奕奕的,说不出的兴奋。    他微微皱眉,这几日,除了处理朝政,就是窝在这里,这都多晚了,还不回去。    外面为了找她,都忙疯了。    他走近几步,把苏琉玉拉起来,拍拍她长衫上的脏污。    “皇上,宫门要落锁了。”    看到他过来,苏琉玉有点惊讶。    “你怎么过来了,尚书台不忙吗?”    这都子时了,还忙,也就你这么辛苦。    看他不回,苏琉玉也不介意,两人打马开始回宫,回程的路上,宋彦之看着她,忍不住开口。    “皇上,无需如此勤政,交给别人即可。”    朝廷文武百官,不是摆设,用得着她这么累?    苏琉玉让马稍微慢了一点。    “等你升上来,朕估计就轻松了,现在朝堂那几个榆木脑袋,朕累的慌。”    宋彦之在苏琉玉刚刚入朝时,是七品闲职。    如今苏琉玉调令一下,他被上官提携,调任从六品。    按京城时局来说,已经升的很快了。    但金銮殿,却要四品才能进,估计还要许久。    “对了,宋丞相的病......还好吗?”    “偶尔认得人。”    苏琉玉眼神黯淡了一下。    气氛稍显的有点沉重。    “新军营副统领,如今居在承明殿?”宋彦之问了一句。    “那小子,拦不住他的,下了职就往朕这里跑,偏殿左右空着,就给他了。”    少年握剑的手紧了紧,看着前排马上的人,打马前进几步。    空气又安静下来。    偶有夜鸟鸣啼,打破寂静。    两人现在一个月都见不上几面。    生疏距离感让两人话都少了许多。    宫门很快就到了,苏琉玉下马冲着他挥挥手。    “别送了,朕走了,帮我向宋丞相问好。”    少年坐在马上,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微微皱眉。    他摸了摸腰佩,摩挲着玉佩之上长白二字的刻印。    如果,在尚书台熬资历,还不知道要多久。    他深吸一口气,突然喊了一句。    “皇上!”    前面的人回过头,疑惑的看着她。    他起身下马,眼神慎重,半跪于地。    “臣,想接过长白书斋铁骑和影卫,分布列国,皇上以为如何?”    渗透列国,筹建情报网,发展大魏势力。    苏琉玉眼睛一亮。    “彦之兄,此法当可一试,其实朕也想过,只是朝政繁忙,无法顾忌,不过交给你,朕放心。”    月色下,少年抿唇一笑,感觉那份距离感,消散不少。    “那走吧。”他说。    “嗯?”    “臣和皇上一起回宫,以后布局,还需皇上亲自交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