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元宵佳节 他乡遇故
周霆回到自己的住处,打开包裹。 首先看到里面那露着半截手指,五指还能分开的特殊手套。 真的太适合拉弓时用了。 想起meimei平时的古灵精怪,奇思妙想,周霆又是宠溺又有点小无奈的笑了。 等他看到一个大大的荷包,里面居然有大大小小近20个银锞子! 这肯定是历年中祖母给眉眉的。 祖母偏心,男孩压岁钱是铜板,独独给眉眉是银锞子。 还也许有这次去上都伯母她们给的。 周霆抓起荷包,呼的站起来,要给姝眉送回去。 可刚想迈步,又想到什么。 他一手紧紧抓着荷包,一手放在眉眼上,静静站了许久。 初冬的一天,平静了几个月的周家大院,又一次乱起来: 周霆周二少爷学着大爷周纪春,不告而别,留书参军去也。 周霆的有样学样,别人不说,让三爷最是焦头烂额。 虽然他对此事早就心中有数。 周霆知父亲开明,事先和他坦白交代了。 父子也深入的谈过几次。 三爷见儿子的计划还算周全,并不鲁莽。 更知道二儿子对从军的执着,再加上以前大哥叮嘱他的话,也就默许了。 还暗中和大哥周纪春写信打了招呼:看看北疆防军中有没有关系,能不能暗中照顾几分。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爱总是很深沉。 母爱则是无处不在,不做任何修饰。 所以虽然事出突然,可王氏聪颖,猜出自家夫君和二儿子应该有默契,既牵挂担忧儿子,也恼夫君的隐瞒。 三爷的苦逼日子可想而知。 另一头三爷更担心病体刚愈的母亲再受刺激,在赵老太太面前谎称:是大哥给找了个好差使,机会难得,机不可失。怕母亲着急不舍,急坏身体,才不声不响的走的。 精明的赵老太太,又不是没看见三儿媳好几天红肿未消的眼睛。 也不是不清楚二孙子的志向秉性,也明白三儿子的小心。 全当自己信了三儿子的说辞。 她轻叹一声,心中自解:儿孙自有儿孙福。 到了这把年纪,还是这种身体,自己还是少cao些心,多享些清福吧!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北疆以外的鞑靼果然因暴雪连天,人畜冻饿,开始在边境入侵掠夺。 大战役虽无,中、小规模的作战一直有。 周霆走后,周家只接到过两封他的平安信,告知他顺利的考取了小校尉。 还投在杨毅给他推荐的赵将军营中,据说很是如鱼得水。 知他报喜不报忧,实情肯定不会这么轻松,又加上北疆的不稳定。 王氏的慈母心,老太太的念孙意,忧思常长。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佳节又至,今年还是老太太的六十大寿,又有添丁进口、金榜题名那么多大喜事,本该热热闹闹大办一场。 周纪春去年就打算偕全家回乡,给母亲祝寿。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久不孕的张氏一年内竟然喜得贵子。 宝贝金孙周小五才几个月大,连赵老太太都不许他折腾。 再加上北疆不宁,各处防军都不同程度的戒备,周纪春也请不下假。 短短一年内,喜事很多,烦心事也不少。 尤其赵老太太的身体更得静养。 又因忧心二孙子,任凭儿孙们怎地张罗劝说,老太太坚决不同意大办。 六十大寿只小范围庆贺了。 就算小范围庆贺,还赶上过节,周家也是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为了让祖母欢欢喜喜过大寿,哄娘亲放下忧心,开开心心过个年,姝眉动了不少心思。 她请家里每个人都做一个灯笼,还要在材质或样式上不重复,上面还得出带一灯谜,灯笼做不好可以请一个亲人帮忙,不许买或让外人帮忙。 等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挂在祖母院子里,一家人举行小型的灯会,猜谜观灯,有奖惩。 至于如何奖惩都有寿星祖母定。 一家人都觉得这个建议有趣得很。 虽然四爷夫妻觉得出谜、猜谜太高大上,可看到老太太被孙女的鬼主意哄得眉开眼笑,也就没好意思吭声。 反正四爷心理素质超好,俗称皮厚。 心想:到时候耍个赖也就过去了。 于是一家人开始忙碌,连远在上都的大伯一家从家信中得知,也急忙忙一家五口都做了灯谜。 当然小五的由二姐替做。 都随着大车小辆的年礼送了来。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元宵节的周家,场面虽及不上诗中元宵节的绚丽震撼,却是异样别致温馨。 赵老太太院子里的树上,挂着一家人做的各种各样的灯。 全能型选手三爷做的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走马灯。 上面手捧寿桃的老寿星不急不缓的走着,后面三个挑着福禄寿花灯的小童,紧紧追随。 灯谜是:遇水则清,遇火则明。(猜一字)。 王氏的灯自然是全能夫君三爷代做。 雅致的灯笼上画的是媳妇最喜欢的兰花,画工逼真,似有幽香飘散。 姝眉先看到后,建议巧手的娘亲,用稍硬的纸剪几只蝴蝶,只把蝶身沾花灯上,翅膀翘起来。那效果简直绝妙,以假乱真到。 第一眼看到这个花灯的老太太眼花,还以为大冬天飞蝴蝶了。 灯谜是王氏自己出的:一手拿线一手拿针。(打一成语) 大伯送的年礼里,林林总总。 姝眉惊喜的发现,居然有一些南方水果:柚子和桔子。 转转眼珠,想替二哥作了几个柚子灯。 完整剥离很是不易,还得把厚厚的皮削薄。 好不容易做出两个,抠字时怕自己手生再毁了,只好不求神秘,求爹爹了。 三爷看着闺女的创意简直赞上天。 王氏在一旁笑他被比下去了。 三爷却越发得意:青出于蓝么。 连虎父无犬女都出来了。 一边的霁哥儿急了,拉着jiejie,缠着也要这样的,不要爹爹代做了。 姝眉捏捏他小脸儿:“没问题!咱不和二哥做一样的。你自己都能做,还比谁都做得多!” 霁哥儿开心的直转圈,催着快做。 于是姝眉弄一大盘子桔子,自己先示范着做了一个小桔灯。 不用说霁哥儿立刻就开始动手。 连一边看着的王氏和三爷都跃跃欲试。 结果一家四口作了一大串小桔灯。 还嫌不过瘾,姝眉又让雪碧去厨房要几个南瓜。 打算再做几个南瓜灯,算自己的。 灯上不刻字,刻各种笑脸:微笑,大笑,傻笑…。 傻笑那个可把负责刻画的三爷愁坏了,恨不得自己对着镜子练练先。 等周霖得知,发现材料都没了。 被落单的学霸一气之下把兄妹四个的灯谜都包了。 统统不给你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等到元宵这天,这几种特殊材料,还造型奇特的灯笼,绝对碾压群灯,连三爷那技术含量最高的走马灯都被掩了些风光。 甭说老太太的嘴都没合拢过,连周老太爷的脸上都菊花开放。 一家人围着灯赏玩欢笑好久。姝眉赶紧提醒还有猜灯谜呢。 于是陆续的,大家都有了斩获。 三爷猜出自家媳妇那“一手拿线一手拿针”的成语是: 望眼欲穿。 王氏猜出婆婆的字谜是:安。 老太太在某人的帮助暗示下,猜出三爷的字谜:遇水则清,遇火则明。 是:登。 周霖猜出上都来的字谜: “夫人走娘家,头戴两朵花,住了一个月,骑马走回家” 是:腾。 姝眉猜出大哥替二哥出的字谜:“校场前后” 是:杨。 老太爷,薛氏也都猜到一个。 甚至霁哥儿都把薛氏那个“不点儿不点儿浑身是眼儿”的顶针给猜了出来。 这可把四爷急疯了:就剩自己了!除了吃奶的自家小强,连几岁的霁哥儿都猜出来了。 这,这也太没面子了! 他抓耳挠腮,在剩下几个灯谜前乱窜。 平儿不声不响的端盏热茶过来,先奉给了薛氏一盏。 等薛氏低头喝茶时,她才把另一盏送到四爷面前, 轻声:“四爷!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没等四爷回话,就赶紧侧侧身:“奴婢挡了爷看这个灯谜了!” 身后让出一个字谜:八十多了一横,六十少了一点。 四爷看了眼平儿又扫了眼灯谜,浆糊脑袋忽然扒了缝儿:这不就是“平”字么? 兴冲冲跑到出这个灯谜的老太爷面前求证,没有看到身后的平儿低下头浅浅一笑。 正月一过,二月二龙抬头,三爷就起程去京都准备春闱了。 随行的还有周霖。 他虽不参加这次春闱,但是游学长经验还是很重要的。 毕竟周霖的目标更高更强。 他们走后不久,王氏也带着姝眉和周霁去了北都,这是赵老太太特许的。 原本王氏嫁妆颇丰,还在小弟王勇之的一些买卖里有入股,手头相当宽裕。 自得知姐夫要再续科考,头脑灵活的王勇之就说服jiejie、姐夫自己买些铺子,他帮着照应或打理都行。 多年在外闯荡的他知道姐夫如果高中,势必入仕。 一旦入仕花销就大的多了去。jiejie这里有充足进项才稳妥。 这也是双赢,姐夫做官有钱做后盾,他行商就有了做官的亲姐夫做后盾。 虽然他原有那远房族兄,可是谁还嫌靠山多?何况这靠山还是亲姐夫。 他给jiejie、姐夫的建议是在不算太远的北都开铺子。 不仅因为他在那里有不少买卖,还因他那格外灵活的经商头脑,敏感的觉得北都将来的发展前景无限。 三爷对这个妻弟经商的脑瓜很佩服,对他的人品也相当信服。 所以对他的建议满口同意。 后来此事由王氏出头向婆母禀明:她想用自己的嫁妆在北都开铺子。 赵老太太当年也当过官夫人,哪里会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无论从儿子还是大孙子的角度,此举她都会大力支持的。 周家是不差钱,可是那大都是公中的。 公中的东西,上有名正言顺的周纪春长子继承,下有偏心幼子周纪冬多得。 分到老三的就少多了。 可目前最出息的长孙又出在三房。 这让她一直是相当为难的。 现三儿媳此举无疑解了她的心病。 她能做的就是暗地里大力支持。 于是才有王氏以看弟弟为借口的北都之行。 草长莺飞二月天,王氏一行由亲自来接人的王勇之护送去北都。 一路的初春之景,让姝眉姐弟两又想起去年的上都之行。 去上都也走过同样的路,不同的是当时同行的爹爹和二哥此时却天各一方。祖母也留在老家中。 尤其在路过一个村庄时,看到天空飘着的几只纸鸢。 霁哥儿拉着小脸,眼巴巴看了好久。 车走过去好远,那几只纸鸢都成了小黑点,他才蔫蔫的收回眼。 车上挂着一串他和爹娘jiejie一起做的小桔灯。 小家伙保存的很好,这次去北都非要带着。 前不久爹爹还和他一起做小桔灯,往年这个时候还给他做漂亮的纸鸢,哪里像刚才看到的那几只那么难看? 放纸鸢时多是二哥陪着,二哥放的特别高,比刚才那几个放的高多了。 姝眉看他蔫蔫的,以为他又要晕车,赶紧询问。 他和jiejie藏不住话,就把刚才想的叨咕一遍。 姝眉爱怜的捏捏他的小鼻子,小小年纪还挺多愁善感。 也知道小家伙喜欢热闹黏亲人。 除了大哥周霖在外的时间多些,其他人几乎都是和他朝夕相处的。 现在各分东西,他一时很不能适应。 不同于以前去上都小住。 周霁隐约明白,以后他和大哥二哥朝夕相处的机会很少很少了。 他小小的心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分离。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总有一天他也会像雏鹰飞离温暖的家,去更广阔的天空,经历风雨也遇见彩虹。 北都离老家确实算不上远,三五天行程在古代就算近的。 一路有官道更算幸运。 只是所谓官路比起现在的水泥路还是差得多。 一场春雨半路突至,虽然猝不及防,好在王勇之财大气粗,接jiejie的车绝对结实安全,严密舒适。 泥泞的路况只是车速慢了些,人在车里不受丝毫影响。 正慢慢行进间,忽听前面一阵sao乱,车也随之停下来。 等了好一会儿,已经嫁人的麦香从前面打伞过来。 出了平儿的事后,麦香一直伺候赵老太太。 后来大爷从三爷的信中,得知四弟和平儿的事,忙让张氏随年礼,又送过几个得力的丫头小厮。 麦香便又回到三房,和老太爷身边的周来成了亲。 婚后夫妻甚是相得,周来就随着麦香都跟了三房。 这次夫妻两都跟了过来。 麦香上车向几个主子禀告: 原来是上都调防过来随军的守备家眷,因雨大路泥泞,有辆车车轮陷在泥坑里,正挡了路。小舅爷已经派人手帮他们拉出来了。 一会儿一个十四、五岁的憨厚少年,来在车外道谢。 言语间知其父乃刚换防到北都的张守备――张焕。 他护送母亲等随后而来,谁知遇此大雨,多谢相助等等。 坐在车里的姝眉,隐约听到一些老舅和那少年的寒暄。 尤其听到上都,守备,张焕,这些字眼觉得格外耳熟。 等到下一个驿站休息避雨时,守备夫人带着一双儿女亲自来道谢,姝眉才明白先前的耳熟感何来。 守备夫人是她在上都大伯家,大堂姐婚礼、小五的满月宴上见过的。 她女儿张晴正是她在上都结交的,不多几个的小伙伴里,最合得来的一个。 他乡遇故交,在这样的破天气,还有这样相助的缘分。 性恪开朗的张晴,小苹果脸笑开了花。 恨不能几步窜上前和姝眉来个大熊抱。 张夫人狠狠瞪了她一眼,她才维持住行礼如仪。 不过脸上笑意盈盈,双眼弯成了月牙。 张夫人略觉头疼。 王氏却对这个喜相爽真的小姑娘印象颇佳。 知道双方的渊源后,两家人更觉亲密。 张夫人言谈举止爽快得体,很有亲和力。 长子张成和周霆同龄,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实诚的棒小伙。 张晴比姝眉大一岁,也是浓眉大眼,红扑扑的苹果脸,个子高挑匀称。笑起来眼睛弯弯很是讨喜。 王氏一边夸赞,一边动了点小心思:长子好姻缘已定,二儿子可也不小了。 这张家闺女不错啊! 另一边的张夫人更是在动大心思,在上都就看姝眉很有眼缘,加上这孩子的言谈举止、相貌都相当不俗。连自家闺女犹有不及。 后来闺女和她成了手帕交。 更了解到这姑娘的种种好处。很是动了想给自家儿子讨媳妇的心思。 可惜后来听到风声,说自家老爷的上属家有意这姑娘,自己抢先不合适才暂时放下。 谁知今日竟然有此巧遇,岂不是缘分? 双方娘亲边热聊,边各自为自己儿子动讨媳妇的心思。 姝眉和张晴则是jiejie来meimei去的诉说别后事。 本来见完礼就想避出去的张成也被霁哥儿缠着问长问短。 身在驿站也没法太讲究。 双方长辈的也没多说什么。 谁也没注意到张成脸微微发红的小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