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安窗帘
    老温信心大增,童建国就继续帮他提提神。    “稳住了基本面,咱们再在小菜类罐头上也研究研究新工艺、新口味。”    童建义也说:“有些小菜类的,咱们也别总整罐头了,保质期长味道反而不好。不如直接整真空塑封。”    老温点头:“嗯,可以考虑。”    集思广益一番后,众人这才纷纷散去了。    老丈人去世,童建国这一个春节都没过舒坦。    老丈人这种,按照民间的说法,属于喜丧。    满足喜丧有三个条件。    一是门丁兴旺。    长子赵武有两儿一女。    长女赵兵有一儿一女。    小女赵君有两儿两女。    是为全福。    二是寿命够长。    人活七十古来稀。    当下生活条件好了点,但依然有限,能活82岁也算凤毛麟角了。    是为全寿。    三是走得圆满体面,基本没怎么遭罪。    是为全终。    可赵君是老爸四十六七岁以后才生的孩子。    从小到大如掌上明珠一般,百般呵护。    老爸全福、全寿、全终地走了,她心里还是难免不舍。    从年前头七一直到春节都过完了,赵君都瘦了有二十斤。    童建国晚上睡觉搂着她的时候,胯骨都有些硌得慌了。    收拾新家也没啥心思了。    好在童建国的新家也不用怎么收拾。    装修好了,家具都做好以后,已经晾了两个月了,住进去已经完全没问题了。    至于窗帘、床上用品之类的,毕淑珍也早就开始忙活了,眼下已经制作的差不多了。    童建国开着车子过来时,老妈已经在炕上堆了一大堆,手头还在忙活一个窗帘。    一看那活泼的图案,童建国就知道是给两个丫头的屋子做的。    “团团和花花一个屋子一个窗户,两个窗帘就够用了啊。”    “傻瓜,不得有备用的啊。”    “窗帘还要备用的?”    “放心吧,马上就弄好了,一会儿就能拉走。”    毕淑珍也是喜欢干这些活儿。    儿女都成家了,儿女的儿女也不用照看了。    这会儿又没有广场舞可跳,毕淑珍不干点活儿,还真是挺闷的。    童建国等了会儿,老妈果然缝制妥当了。    又帮童建国收拾一会儿,反复叮咛一番,这才帮着一起往车上搬了。    “君君这会儿还没缓过劲儿来吧?”    “是啊。”童建国叹口气。    “过日子哪能这样……”    毕淑珍不无责怪地说。    “没事儿的,再过几天就好了。”    “要不妈去帮你收拾收拾?”    “不用了,再说要坐电梯呢,哈哈。”    毕淑珍一听坐电梯,立刻摆摆手:“算了,算了。”    其实,童建国还真想找个人搭把手。    窗帘、床罩啥的装了四个大袋子,童建国怎么也得分两趟搬到电梯里。    到了楼下,刚把车停稳,童建国就看到李青山和两个小伙子在忙着往楼上搬东西。    看来,李青山也搬过来了。    李青山认识童建国的车,童建国刚一推开车门,他就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过来了。    “童总!”    “青山啊,你这是正式搬过来了吗?”    “是啊,这不,往电梯搬家具呢。”    “有电梯省事儿吧?”    “哈哈,太省事了。”    去年,集团推出政策,给了皮衣厂10个名额,允许他们从集团贷一半款购买老干部楼。    结果,10个名额,他们就用了8个。    这会儿的人,绝大多数都不肯接受自己买房子这种事。    更何况是一平米650元的房子。    李青山这种也不是有超前意识,而是实在没办法。    一家四口人,有儿有女住一间半房子,实在忒挤了。    李青山订了80多平米,总价5万多元的三室一厅。    集团贷给他一半,另一半也够他忙活的。    他以前单位效益不好,两口子省吃俭用,也只攒下了三四千块钱。    不过,到了童建国这里,他一年下来就攒了一万多。    东拼西凑总算把房款凑齐了。    到了去年年底又发了两万来块钱的年终奖,一下就把借的钱还上了。    剩下的钱还够收拾屋子的。    “童总,你这也是要往上搬东西啊。”    “是啊,窗帘啥的。”    “我帮你吧。”    “不用了,没多少。”    “看着也不少,您自己一趟走不了呢。”    “没事儿,电梯又不累。”    “来嘛。”    盛情难却,童建国只好说:“你先把家具搬上去吧,我在楼下等你会儿。”    “好,您等我会儿啊。”    “别着急啊,我反正没啥事儿。”    “好的,不急。”    李青山小跑着离开了,继续和几个人往电梯里搬柜子。    他的柜子显然是以前的老古董,纯实木的,死沉死沉,幸好有电梯,不然搬到二楼都够他喘的。    童建国站在楼下四下打量打量。    有保安管理,这个小区明显比普通小区有逼格。    井然有序,没有乱堆乱放。    童建国更是有先见之明地留出20个车位。    两栋楼160户人家,才20个车位。    看起来够紧吧的。    其实绰绰有余。    老干部中有车的寥寥无几。    而且,这会儿的车子一般都是司机自己开回家的。    反而是老温他们几个农民经常自己开车。    车位当然是租的,不然没车子的住户要不满意了。    20个车位眼下也只租出去12个。    估计全入住以后还能有人租几个。    没一会儿,李青山和两个小伙子下来了。    两个小伙子继续往电梯里搬一个大纸箱子,李青山则小跑着过来。    “你不帮着搬啊?”    “不用,他们两个搬得了。”    “彩电吧?”    “是啊,俺家那婆娘非要买这个玩意,花了好几千。”    “哈哈,该花的钱还得花,千金散去还复来嘛。”    “唉……”    “来吧,你拿两个,我拿两个。”    童建国拿起大包递给李青山,两人各拎了两个大包走进楼里了。    这两栋姊妹楼每栋都是两梯四户。    非上下班高峰期时还是很悠闲的。    为了防止户主搬家磕磕碰碰,电梯的四壁也用木板钉死了。    其实,童建国还真希望有人搭把手。    四个大包倒没问题,虽然大,又不重。    主要一个人不好挂窗帘。    到了童建国的新家,李青山感叹一番。    “哎呀,童总你这个家收拾的好啊。”    “还行,还行。”    童建国也不好太得意。    童建国这两套打通的房子,卧室都铺着纯实木地板。    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地上也都铺着佛三出的高档地砖。    墙上的瓷砖也是一铺到顶。    换了一般家庭,讲究点的地上顶多铺地板革。    不讲究的,就拿红油漆涂一涂完事儿。    干装修的人很懂事,知道童建国收拾家会用到些东西。    特地在屋子里留下木梯以及各种工具。    窗帘杆都已经安装好了,收拾的干干净净。    李青山在一旁搭手,童建国没一会儿就把各个房间、各个窗户的窗帘安装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