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高岭土坑,维京战斧!(4k,求订阅!)
    直播之极限巨星正文卷第396章高岭土坑,维京战斧!“666666!”    “真·炼金术师!”    “炼铜癖了解一下?”    “主播快开始吧?等不及了!”    “卧槽,终于要打造铜斧了吗?”    “支持,加油!”    开场白的寥寥数语,瞬间就点燃了直播间里的气氛!    弹幕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久久都未平息。    安抚了一下大家的情绪后,陆羽继续说:    “经过我们几天的努力,相关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准备差不多了。”    “陶土坩埚,铜料,熔炉,鼓风机,应有尽有……”    “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的,把这些铜料烧熔,基本就大功告成了。不过,在正式开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咱们费点心思,那就是打模。”    “熔断铜料的目的,是为了把其铸造成我们想要的模样,并不是随性而来。”    “所以,制作模具,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通常情况下,铸造金属所用的模具,大都是用耐热材料打造出来的。    比如铂金,石英,碳化硅。    但这些东西,对于陆羽来讲,并不是首要之选。    就算搞得到,也没有相关工具能把其变成适合自己的模具。    所以,上述材料,并不再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最靠谱的还是黏土。    用黏土打模,也是古来有之的铸造之法。    方便易取。    成型率也很可观。    制作流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无非就是在铺平的泥料上,用利器刻画出自己想要的模具类型。    最后,再把烧熔的液态金属倒进去,让其风干固定即可。    没什么难的。    但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黏土的土质。    最好采用优质的干黏土。    含水量大的,不能胜任。    但水源地旁边的黏土,大多湿润。    所以,得另想办法。    “打模,是决定最终成品好坏最为关键的一环。”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千万别马虎大意了,不然的话,之前所有的努力,可都全白费了……”    说话间,陆羽已经回了屋子,背上了竹篓,大踏步地离开了营地。    准备先去林子里碰碰运气。    “耐火黏土,通常情况下都分布在水源地周围,但也有例外,在岩石系或是煤系地层,也有少量分布。”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河边找?”    “根本原因就在于含水量过大的土质,不易于浇筑,即便没有沙粒,也不是好选择。虽说不是不能用,但为了万无一失,最好别冒这个险。”    “因为有更稳妥的方法可供我们选择。”    走进丛林后。    陆羽兜兜转转,找到了一条岩脉分裂带。    沿着左岸杂草丛生的沟壑,一路向前推进。    一边注意脚下,一边细心观察着土层的变化,没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相比水源地的湿黏土,岩石系地层所产生的黏土,大都是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所形成的。    颗粒较大。    成分也比较接近原来的石块的。    这种黏土,被地质学家们称之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    原生黏土的耐火性,更为强劲。    也更能胜任冶炼作业。    步入青铜时代后。    人们除了完全掌握了冶炼金属的方法,对于其他自然材料的应用,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黏土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能更高效地冶炼青铜,人们逐渐放弃了低质黏土。    而这时,原生黏土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所钟爱的对象。    现如今,在被发现的很多古文明的遗迹中,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原生黏土的影子。    究其原因。    其实就是生产技术发展和壮大的必然结果。    ……    没了阳光的直射和持续加温。    丛林里的状况终于得以改善。    微风袭来。    清爽了不少。    烘托着雨季彻底爆发前,最后的宁静。    背着竹篓。    又朝前走了一会儿。    岩脉断裂带的走势,突然就发生了变化。    紧接着,一个巨大的深土坑,就平白无故地闯入了视线。    俯身查看。    深坑断层明显。    应该地震、山洪、或是岛内地壳变动所形成的。    坑内可以看到很多树木的根系纵横交错。    luo露在外的土层,呈灰白色,看上去非常的细腻。    正是陆羽所要找的原生黏土。    “看。”    指着一处土层,陆羽抬高了声音道:    “这里面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岩石系地层中所蕴含的原生黏土,是非常完美的泥土。”    “有了它们,咱们的模具就有着落了,想点办法搞一些上来。”    话落。    陆羽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当即就是纵身一跃。    从土坑的边缘来到坑底。    找了一个泥土量较为丰厚的地方,观瞧了一番。    结果,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陆羽顿时喜上眉梢,就差笑出声来了。    这种土。    可不是一般的原生黏土。    而是十分罕见的高岭土!    要知道,优质的高岭土,不论是耐火性还是吸附性,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各位,这看看我找到了什么……”    抓了一把高岭土后,陆羽张开掌心。    将其放到了镜头下。    “吃的?”    “主播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这不就是很普通的泥土吗?”    “看羽神这小表情,不会又找到吃的了吧?”    “吃土?”    “卧槽,这种土我好像在景德镇看到过,叫什么来着?!”    “羽神别卖关子了,赶紧揭晓答案吧!”    看了眼弹幕,陆羽呵呵一乐。    满眼喜悦之色:    “兄弟们,这可不是一般的原生黏土。”    “而是高岭土!”    “高岭土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非金属矿产,大多是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白色而又细腻,咱们华夏人又把其称之为白云土。”    “高岭土多无光泽,质纯时颜白细腻,如含杂质时可带有灰、黄、褐等色。外观依成因不同可呈松散的土块状及致密状态岩块状……”    简单介绍了两句后,陆羽再次推近镜头。    拍了一下掌心黏土的细节。    而后接着说:    “这里的高岭土,看看这颜色,纯度真的可见一斑。”    “质纯的高岭土,洁白细腻,呈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其矿物成分主要由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伊利石、蒙脱石以及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    “高岭土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造纸、陶瓷和耐火材料,用它来打造浇筑模具,再合适不过了。”    高岭土的密度在2.54-2.60g/cm3之间。    熔点大约1785℃,十分耐火。    同时,还具有可塑性。    湿土能塑成各种形状而不致破碎,并能长期保持不变!    “高岭土在华夏,备受推崇,因江溪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    “不过,它并非华夏所独有。”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世量也很大,差不多有两百亿吨。”    “其中,距离我们最近的澳洲大陆,就有一座极为产量极为可观的高岭土矿床,所以,能在这里发现高岭土并不奇怪。”    说话间。    陆羽已经卸下了竹篓。    一举扒开土层。    一捧接着一捧地装填了起来。    因为只是打造一个模具,反正也用不了多少。    弄个半筐基本就差不多了。    与其都带回营地,倒不如放在这儿随用随取。    还能方便不少。    “好了,兄弟们,应该差不多了。”    “这些土,已经足够我们打造出一个完美的模具了……”    背起竹篓,陆羽在坑里踅摸了一圈。    最后,找了个相对低矮的地方,爬上了上去,并按原路返回了营地。    ……    到了地方。    陆羽先把黏土放在了一边。    转身把之前制作瓦坯时的木条瓦模给翻了出来。    “这个瓦模,可以帮我们大忙,大小正合适。”    “不然的话,还得重新做。”    说完。    陆羽一屁股坐在了熔炉旁。    把瓦模放到困泥的石头板子上。    而后,又捧了一大捧高岭土倒入其中,直到将其完全填充压实才作罢。    有了这个泥模,接下来只要在上面刻画出想要的形状就行了。    “因为还原出来的铜料有限,要想搞一把大块头的丛林斧基本没希望,但搞个维京战斧玩玩还是绰绰有余的。”    手握石刀。    陆羽一边在泥模上小心翼翼地画着,一边为观众们解说:    “维京战斧,是维京人最常见使用最多的武器。”    “冷兵器时代,几乎是人手一把,是由常用的伐木斧改良而来,头部呈新月形,挥舞起来杀伤力巨大,还具有破甲破盾的效果,应付日常的生产生活也不再话下。”    “维京战斧的重量往往不是很重,既可以投掷,又是近战利器,比起剑来要轻快的多。”    “而且易于cao纵,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笨重,算是短小精悍的类型,对于材料的要求,也没那么苛刻,应该是我们眼下不二的选择了……”    很快。    边聊边画。    只用了不到五分钟。    陆羽就把战斧的大致形状,深深地刻在了泥模上。    斧刃长度适中,弯曲的刃面,很是夸张。    这也是维京战斧的特点之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设计,维京海盗在手持战斧战斗时,能轻而易举地将杀伤力聚集在一点。    可以非常容易地破开头盔和锁子甲的防护!    事实上,在北欧历史中,也经常能看到维京战士一斧子就把敌人连甲带人劈开的相关描述。    “好了,到这里,模子基本就打好了。”    “接下来,咱们直奔主题——”    接着。    陆羽没有停歇。    急忙取来火种,点燃了熔炉里的木柴。    握紧鼓风机的弓钻,不停地推拉起来。    “呼呼呼——!”    火苗时大时小的当儿。    炉内的木柴终于彻底烧了起来。    见状。    陆羽先把装有铜粒的陶土坩埚放到了柴火堆中。    然后,又倒了一圈木炭。    “火烧起来后,直接引炭。”    “让炭火把坩埚包起来,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在坩埚受热均匀的同时,尽可能地加大火力,不要吝啬木炭,也不要吝啬自己的力气——”    一句话还没说完。    陆羽再次拿起钻弓,疯狂地抽拉起来!    “羽神加油!”    “手速无敌了!”    “炼铜癖 麒麟臂=?”    “疯狂输出ing!”    “鬼畜区又有新素材了!”    “厉害了……”    ……    cao作了大概十多分钟。    熔炉内的炭火。    越来越红。    陶土坩埚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还没变红,但从陶土表面的结构来看,炉内温度貌似乎早就达到了峰值。    瞧了瞧炉内的情况,陆羽还不作罢,又倒了一堆木炭进去。    “维持炉温,是熔炼金属的关键。”    “一定要及时加炭。”    “千万别嫌麻烦。”    “因为温度一旦走低,之前所有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    说话间。    一个小时过去。    此时,熔炉已经吃了三波炭了。    坩埚的底部也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反应。    不知不觉间,竟然完全变红了。    里面的铜料,似乎也正在一点一点地融化……    看到这里。    陆羽总算是松下了一口气。    但手上的动作还是没停。    依旧握着弓钻,不住地推拉。    “等到陶土坩埚完全变红,里面的铜料自然就会变成铜水。”    “但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    “就算一切顺利,可能还得个把个小时。”    “这段时间,一定要看好炉温,如有需要及时添炭即可……”    话音落地。    陆羽把无人机召唤到身前,推近镜头,拍了一下焰火内的状况。    系统的无人机是特殊材质铸就的。    无惧高温。    就算是极端暴力手段也无法将其摧毁,别说这千八百度的炉火了,就算探到岩浆里也是小事一桩。    下一秒。    镜头拉近之后。    观众们很清晰地看到了坩埚内铜料的变化!    直呼神奇!    “666666666666”    “真的融化了啊!”    “卧槽,牛逼!”    “羽神这无人机也太硬核了吧?伸到火里都没事?!”    “毕竟土豪专属!”    “感觉还是无人机要牛逼一点!”    “233333333”    ……    很快。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期间,除了与观众们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陆羽又在炉子内添了一茬炭。    此刻。    持续的高温,终于把坩埚烧得红透红透的,十分扎眼。    而里面的铜料,貌似也已经化成了水了。    看到这一幕。    陆羽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说:    “烧到这个程度,基本就差不多了。”    “好了,接下来,咱们找个东西把坩埚夹出来,然后再把里面的铜水倒在泥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