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我的兄弟
“仁兄,真是叨扰了” 北城,太史慈正在朋友家中稍座,眼中似有郁结,朋友也没多问,还是和几年前一样,热情的招待着他。 “子义稍座,我去准备些饭食!” 太史慈从怀中摸出一吊钱,有百十文的样子,想要答谢朋友招待,想了想又揣进怀里,有点拿不出手。 现在的物价飞涨,这点钱对其来说也就一顿饭钱的事,太史慈箭术极为不错,本在山中打猎也能够养活自己。 奈何听闻母亲被黄巾军请来县中做客,赶路甚急,也没带上盘缠,哪成想人家是为了自己。 和母亲一番商谈,在其劝解之下,决定先避避风头,如此,只能叨扰友人了! 许朗看见太史慈的动作,微笑着摇摇头,拍拍太史慈肩膀。 “干嘛呢,这是,兄弟我有手有脚,还管不起你一顿饭了,咋地!” 说完转身去了后厨。 太史慈脸上微微一红。 “没有,没有,那就麻烦了!” 见着友人离去,望着屋外的暖阳,太史慈刚刚还愉快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自家世代清白,母亲可不想自己从贼。 太史慈心里也苦啊,虽说自己箭术不错,闻名于黄县,但也不至于被黄巾军大将管亥看中啊。 凭着自己的箭术,也可确保家中衣食无忧,自己并非名士,也非豪门,其实这条出路在他看来也蛮好的。 虽说自己确有一丝心动,奈何黄巾贼毕竟是黄巾贼,汉室威望仍在,母亲并不是很看好黄巾军。 想来母亲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能有个好出路,甘愿为其人质。 “唉,这可如何是好!” 要知道,去年张角黄巾起义,波及28个州郡,最后不也被灭了吗,更何况,这小小的青州黄巾。 假装开心的和朋友一起吃饭。 “子义,来吃这个,最近几年怎么不见你了。”将一条清蒸鲫鱼推给太史慈。 “嗯,挺香啊,仁兄手艺见长,佩服佩服!” “这不被一游方老道收为弟子,跟其学习箭术、枪术和一些粗浅武艺!” “那你多吃点,补补身子,知道你饭量大,我准备了足足四条,哈哈!” “成!” “最近学成归来可喜可贺啊!” 太史慈谦虚的点点头。 “只是粗学而已!” “那也比我厉害多了,哈哈,来再喝点,最近虽有无数黄巾难民涌入,不过对咱们的影响不大。” 太史慈一口干完杯中酒水,略有感慨的说到。 “嗯,这批黄巾军不比往年,更有组织性,更有凝聚力,我见过他们头领,是一个挺不错的人!” 许朗嘿嘿傻笑。 “听说,这次太平教圣女要给我们分地,我家也有,每人两亩地,这些土地都不收税!” 太史慈嘴角微微抿起。 “我家也有,好像是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土地,是挺不错的。” 一聊起最近的事,许朗也是滔滔不绝,本以为即将面临一场兵灾,未曾想到竟是如此结局。 “嗯,最近一个月时间,黄县的变化太大了,黄巾军几乎把东莱郡无数豪强都清洗了一遍。 分田地的同时,还规划了近百个农业区,养殖区,渔业区,林业区。 我家在北城,田地都是就近分配的,我家的田就在黄县北城贰号农区。” 太史慈举起酒杯,二话不说又闷了一口。 “那恭喜你了,来再喝一个。” 友人用有些木讷的眼光看着太史慈,打趣道: “看你今天心情不是很好,要不我请客,带你去翠云居玩玩!” 太史慈不屑的笑笑。 “去你的,没事没事,就是想些事情,跟你唠唠嗑心情好多了。” 一顿饭吃了许久,太阳已经西斜,许朗不顾酒劲上头,又连续下厨两次。 “什么事,你可别憋在心里,时间久了对身体不好!” “吾晓得的,只是,唉!” 许朗又给太史慈碗中添酒,好几年不见,两人竟然一点也不生分。 “吾也不问你啥事,反正有需要找兄弟,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人活着什么都有了,死了什么都没了!” “汝这还感叹上了,嘿,不说这多,喝酒喝酒!” “哎,这可不是感叹,事实好吧,你看那些死了的人,多可怜,我亲眼见过一个7岁的小娃娃,眼睁睁的看着父母身死,却无力给父母收尸。 他只知道哭,什么事都做不了,直到哭的嗓子都哑了,依旧在抽泣。 时间慢慢过去一天,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父母尸体腐烂,尸身上爬满了虫蝇。 如此,那小孩依旧不肯离去,还是不愿走,即使内心恐惧、恶心,依旧守着两具尸体。 人来人往,没有人多看小男孩一眼,直到有个好心人一把火烧掉了尸身,小男孩这才止住了哭声。” 太史慈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生气的安慰道: “汝又在说自己的经历吧!,仁兄不是我说你,一切向前看,想来这也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许朗哈哈大笑,眼泪都不自觉的夺眶而出。 “吾就是感叹,生命有时就是那么脆弱。” “仁兄就是那个好心人,虽然咱两当时一般大,但我能看出来你的心中有一股血性,从那以后我就认定你这个朋友了。” “提这个做什么,来,喝酒喝酒!” 许朗大口闷了。 “痛快!”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许朗正喝的兴起,不想让人搅了酒兴,对着门外就是一声大喝。 “谁啊,今天有事,概不欢迎!” “砰”的一声院门被一脚踹开,管亥身后跟着近千人,拍拍手,无数弓弩手攀上院墙,手中的弩箭适时对准院内。 两三步上前,身后士兵踩着整齐的步子紧紧跟随,哗啦一声几十人一下子涌进了小院。 目光越过小院,一扫前厅,正是太史慈、许朗两人,一时间无数弩箭瞄向两人,管亥身旁几十士兵举起大盾,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此时,太史慈已经动作迅速的提起一旁长枪,同时一个转身,将长弓、箭袋挂在身上,仅片刻之间已经完成所有准备。 管亥眼神一凛,声如洪钟。 “太史慈,汝让吾找的好苦啊,哈哈。” 妈的,自己辛辛苦苦找了他半天,他到好,和朋友一起吃酒聊天,谁人能忍,定要将其一刀了结。 “喝!” 说完,也不继续言语,提起长刀跨步而上,太史慈赶忙护着许朗后退,眼睛一转,连忙喝道:“且慢!” 眼见已来不及,长枪一扫身前,将那刀力道带偏,长刀顺势而下,将太史慈身前案几劈成两段。 管亥哪里肯听,挥刀再砍太史慈,后者见状,知道今天已无法善了。 只能挺枪相迎,管亥的刀势又快又猛,唰唰唰长刀连续落下,形成一片片残影。 而太史慈的枪势更急,然竭尽全力之下,也只能够护住周身,再加上厅内空间狭小,太史慈一时施展不开,渐渐落入下风。 管亥心中明白,长枪可是属于长兵器,擅长中远距离伤敌,而刀号称近战王者。 听闻少将军刘起所言,这太史慈实力不弱,这一战自己必须全力以赴,有屋外几百弩手,心中更加有底。 管亥的武力值本就不俗。 加之来到青州后又连翻征战,积累经验足有十几万,整个青州近乎其一手打下,刘起也已将他全部属性提升至巅峰极限。 那段时间,管亥感觉自己好像突破了瓶颈一样,刀法大成,上阵杀敌每战必先,竟无人可挡住自己一合。 也是那些门阀豪强实力太过弱小,没法称出自己斤两,还暗自神伤不已。 再加之原本历史上管亥死的早,身体并未到达真正的巅峰,而提升之后。 刘起敢断言。 管亥再次面对关羽支撑个百十回合,甚至几百回合都不是问题。 历史上太史慈担任东莱郡奏曹吏,21岁为使,为郡守劫州章,如此闻名于世,但也因此得罪州家,避祸辽东。 193年也就是其27岁时,助孔文举(孔融),求助于刘玄德,这个时候其战力才差不多达到巅峰了。 两年后29岁的太史慈,战力可是与江东小霸王不分胜负的,这时候其战力可谓是真正的巅峰。 而现在,太史慈只是一个刚刚年过19的青年,甚至还未及冠,战力还远远未达极限。 也未曾游历天下,枪法也只是闭门造车,两方交战,竟与管亥差距颇大。 十几回合后,眼见太史慈要被管亥一刀砍死,许朗见事不妙,想都没想直接挺身而出,连忙飞扑上前,双臂死死从背后狠狠抱住管亥。 腰部一扭将许朗震了出去,顺势挡住太史慈刺来的一枪,后退两步,管亥稳住身形。 随即不在主动进攻,他这次是有任务在身的,必须将其生擒,刚才也只是出手试探而已。 难得碰见一个让少将军都夸赞之人,手痒痒了,也就不顾及许多了,太史慈也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此时两人皆是满头大汗。 “呵呵,心里舒服多了,太史子义,果然名不虚传!” 太史慈叹息一声,连忙扶起一旁的许朗,见其只是撞的七荤八素,其他并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对着管亥抱拳行礼。 “果不及管将军,刚才多谢将军手下留情,吾感激不尽。 但是,并非慈不想效力太平教,实则天下百姓多不容易,吾不愿做那裹挟百姓之人!” 管亥歪了歪脑袋,疑惑道: “你太小瞧我们青州黄巾了!” “我们太平教如今做事皆由圣女定夺,绝不会做此等恶事。 那你可去警备司啊,我有这个权限的,负责维持城内治安,怎么样!” 太史慈有些犹豫的问道: “可家母那里!” “这汝无需担心,我们并未责怪,刚才已经送其归家,时间久了,想来家母会对我们青州黄巾有所改观的,毕竟,我们都是青州人嘛!。” 管亥摆出一个请的手势。 “可随我一同拜见圣女!” 许朗站在太史慈身后,轻轻推了一下他,对他点点头。 太史慈这才答应。 “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