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董决观典,纯粹之心
    在观读这本《农典》的过程中,董决的情绪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一开始,当他看到开头“农典”两字之时,他的心情是极为气愤和不屑的。    在他看来,项明不过偶然想到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点子,便自大到为农事作典,单凭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到此人品性。    他甚至都不想翻看这本书。    可他虽然痛斥许重,但他还不至于相信对方会递给自己一本以农典为名的烂书,这样不但是对农家的侮辱,更是有损许家圣人之后的名声。    出于这个原因,他还是翻开了第二页,看到了项明所书的卷首语。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这是何等心胸!”    董决直接被项明那包罗天地的言语震惊。有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项明这种颠覆性的言辞便是想要对农家灌输破陈出新的理论,从许邵兄弟开始,到许家众人,无一不为此言惊叹,自然也震惊到了董决。    这也是许邵兄弟当初重点抄录此句的目的。    “以此人心胸,写出来的东西必定不会肤浅。”    在看到这句话后,董决心中暗暗转变了对项明和《农典》的看法。    事实上,项明的理论也是董决十分认同的,否则他不可能在青年时期便花费大把时间印证圣贤典籍。他同样是想要告诉农家众人:圣贤也并非绝对无错,不要太过循规蹈矩。    但在种种原因牵制之下,他的《农瑕集》虽然让他扬名农家,但实际上却并未改变农家众人的想法,这也是令他扼腕的一点。    近几年,他埋头农事,也是想通过开创一条农家的新路来告诉众人这个道理,却没想到项明会如此直接露骨地将这个道理写在了《农典》的扉页。    正是因为这句话,他重新对《农典》产生了兴趣。    带着试探的想法,他继续翻看下去。    这一翻看,便完全停不下来。    懂得农家知识越多,便越知晓《农典》可贵,许邵兄弟“仅仅”是对《农典》所记载的知识耳目一新,但董决却慢慢通过这些制度,看到了《农典》的本质。    这个本质,并非眼花缭乱的农事技术,也非是令人高声叫好的完整制度,而是农事经过漫长时间的沉淀与发展,所应该呈现出来的样子。    项明的《农典》,为农家指明了前路!    尽管董决还没有深刻探究过这本《农典》所载知识是否属实,但他却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未来的模样!    时间就在他不断翻看之中一点一滴地流逝,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场合,甚至忘记了一切,直到看完《农典》最后一字,翻无可翻。    豁然开朗!    这便是董决此刻的感觉。    自己一直以来所探求的,农家未来之路,尽在此书之中,虽然有些内容还不够完善,但倘若加以完善,则足以成为农家未来千年的指路明灯!    不知从何时起,他便开始不断思考农家未来的走向,思考从农家创立至今,农家农事是否在按照应有的轨迹进行发展。而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到的却是否定的答案。    这个农家是否被朝廷罢黜无关,关键是百姓的生产方式,除了革新一些工具之外,似乎和许圣当年并无多大不同。    数百年来,农家弟子也只是教导百姓如何耕种,而不是开拓更为有效的耕种方式。    甚至连思考此事的人都寥寥无几。    这样的农家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耕种方式太过僵化,连带着天下农事仿佛一潭死水,连波澜都少得可怜,让人看不到希望。    在归结出这一结论之后,董决便从来没有流露过笑脸。而是终日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在不断探索农家、农事新的出路。    他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什么声誉,什么留名千古,什么圣贤之名,他统统不在意。    甚至说他热爱农事都并不正确。    但他就是不想看到农家走向绝路,他埋头田野,就是为了开拓出一条道路,让天下百姓不至于饥寒,让传承自神农的农之体系得到不断发展。    就是这么纯粹。    处身田间,而心系天下。或许世人不会知晓他的姓名,但他还是在为这个天下倾尽全力,做出一番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在知晓“增社均摊制”有害农事未来之后,他会表现得如此愤慨。    他早已为发展农事奉献了自己的灵魂。    但他此前的探索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无论他再怎么努力思考,终究是局限于时代,任由他苦思冥想,也思考不出农之一道未来的归属。    但项明这超越时代的眼光给了他新的方向,让他一下子看到了农事之途并未断绝,而是将继续发展下去。    倘若能够按照应有的规划发展,终有一天,会达到天下人人有粮可食,有衣可穿的盛况。    纵使他也许不能亲眼见证这一天的到来。    不知不觉中,他早已热泪盈眶。    当他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才发现台上台下一片静默,许重闭目养神,而尹成早已不见踪影。    台下众农家弟子极其混乱,都分成一个个小团体,有些甚至十数人聚在一处,静静观看着被他们围在中间的纸张。    虽然看起来杂乱,但他们都有意识地保持了会场的绝对安静。    看到此景,董决也只是微微一笑,他知道这部《农典》将会给众人带来多大震撼,所以台下如何反应他都不会吃惊。    这是,许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张开眼睛,见董决已然看完全书,还正用一种欣慰的目光扫视全场。    两人视线交集,许重微笑颔首,董决读书的速度比他想像中的快了不少,此刻刚到丑时,距离他的规划还有一些时间。    董决虽全神投身于农事,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懂得人情世故,只是有些时候不屑为之。所以此刻,他读懂了许重的意思。    于是,他再度翻开《农典》读了起来。    此前只算是通读,只能算是了解一个大概,这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他没有在一夜之内便读透这本书的意思,但还是不愿意放过一点时间。    很快,他又沉浸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