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是李元芳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正文卷第一章我是李元芳大唐,陇右道,凉州。    学堂内,李彦跪坐到蒲团上,将笔墨纸砚一一拿出。    磨得只剩半截的残墨,没有经过仔细打磨的石砚,一叠粗糙的竹纸,半尺高的竹节笔筒,装了两支旧毛笔。    在学案上摆好文具,铺好纸,李彦见时间还早,从书囊里掏出一个酒壶,起身走到堂外的青瓷罐子前,倒了杯酪浆,慢慢喝着。    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免费的酪浆福利,是每天来上课的动力之一。    虽然这玩意,根本不入堂内那些世家子眼,但对他来说,是难得的享受。    准确的说,酪浆应该分开。    酪,类似酸奶,是用牛羊的**加工制成。    浆,则是果饮,比如桃浆、乌梅浆、葡萄浆,最符合后世口味的是蔗浆,在长安很受欢迎。    可惜这里是凉州,能在学堂内准备酪浆,都是新上任的县令关怀,奢求不了太多。    “我想喝甘蔗汁、快乐水、奶茶,甚至连芦荟汁……不,那个还是算了……”    一杯酪浆喝完,李彦叹了口气。    来到这个世界,快三个月了。    前世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李彦整天琢磨着转行。    不同于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被调剂的,他是真的喜欢历史,但现实是残酷的,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实在有些尴尬。    别的专业要么就业率低,要么就业薪资低,历史专业是就业率和就业薪资双低。    毕业十年的学长学姐们,还在从事历史研究的少之又少,专业最对口的,是中学历史老师。    而接触过大学历史课程后,回头再看初高中内容,都会觉得一言难尽。    李彦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尽可能从事相关行业,但也要留好退路。    估计是老天看他日夜cao劳,心生不忍,直接帮忙做好选择。    梦回大唐!    专业好特么对口!    李彦暴风哭泣!    再也见不到父母,撕心裂肺。    告别现代化生活,浑身不适。    面对战乱纷争,满怀彷徨。    越了解历史,越能体会到现代人的幸福,不同于那些期待回古代呼风唤雨的,李彦是真的不做穿越梦。    但来都来了,怎么办呢,凑合过呗……    不幸中的万幸,在与原主融合记忆后,李彦发现,自己似乎穿到了一位“名人”身上。    凉州人士,同名李彦,早早起了表字,字元芳。    元者,大也。    芳者,高洁。    所以……    他又叫李元芳。    神探狄仁杰世界?    李彦小时候特别喜欢这剧,本来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同名巧合,但当脑海中多出了一个奇特的人物面板后,基本实锤——    【本尊:李彦】    【历世:李元芳】    【颜值:8】    【体质:19】    【智慧:7】    【家世:3】    【运道:8】    【五大基础属性可以自行成长,也可以由成就点数提升,本世界限定,最高30点】    【天赋:异界来客】    【经历事件:无】    【名望:默默无闻,无名小卒,沧海一粟】    【成就点数:0】    ……    颜值、体质、智慧、家世、运道。    人生五大要素,很真实。    李元芳武力拉满,反派中有口皆碑。    运气不错,逢凶化吉,贵人提携。    颜值稳定,硬汉风格,堂堂正正。    智商不低,粗中带细,不好糊弄。    最差的是家世,边陲之地,当兵起家。    平心而论,这个属性很不错。    李彦松口气,至少有了几分自保的力量。    但他很快发现,年纪不对,年代也不对。    他今年才十四岁,神情俊爽,便若成人,年代不是武周时期,而是高宗咸亨二年。    也就是公元671年。    这一年,大唐皇帝是李治,武媚还在乖乖当皇后。    这一年,狄仁杰正在太原当法曹,已经干了十几年。    这位未来的名相,要在基层干满十八年,才能调入长安,担任大理寺丞,厚积薄发,岁断滞狱一万七。    如此一来,自然谈不上原剧情的展开。    说实话,李彦也记不得电视剧具体是啥剧情了。    只记得李元芳疯狂装逼,狄胖胖不断钓鱼,反派实惨……    现在狄仁杰还是地方的小派出所长,他也没有参军入伍,前路茫茫。    没了狄阁老的大胖腿抱,那只有自己找机会。    进入学馆学习,就是一步尝试。    漫无边际的想了片刻,李彦又灌满了一酒壶酪浆,悠哉悠哉的回到座位上。    他来得最早,一刻钟后,一个个学子进了学堂,分别找位置坐下,凑在一块三三两两的交谈,也没人理他。    直到旁边来了人。    此人曲裾深衣,正装肃然,标准的汉人打扮,但鼻子又高又尖,瞳孔略带浅蓝,显然有胡人血统,只是身材瘦削,垂着头,神情有些自闭。    “元芳,早啊!”    他跪坐下来,拿出的文房四宝都是上品,一边研墨,清香散出,提神醒脑,一边问好,眼睛扫过李彦学案上惨不忍睹的学具,则安慰道:“元芳真是风物简朴。”    李彦笑道:“早,三郎说话好听,真是高情商。”    这位同窗叫康达,比李彦还小两岁,家中排行第三,性格文静,在班上与他关系最好。    康达习惯了李彦用词的古怪,但还是一本正经的强调:“我绝非夸谈,元芳为人勤勉,笃静好学,来日会有一番成就的。”    “哈,承你吉言!”    李彦叹了口气:“不过我们凉州士子,不比六学二馆,想要高中,很是艰难啊!”    “我们州县学子,通过州试,获得文解,才能随贡入都,而六学二馆的学子,于本学内考试,就能参加省试……”    康达闻言深有同感:“如此倒也罢了,更可虑的是,朝中偏厚,咸亨元年五十四位进士,天下各州英才仅得三席!”    咸亨元年是去年,这一科录取了五十四个进士,这数目跟后世动辄数百没法比,但已经破了纪录。    隋朝的科举完全是摆设,三年出一个进士,到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平均每科进士人数在十人左右,最少的一科就录了三个。    李治继位后,数目略有上升,去年那科正是大唐开国来最多的。    结果州县学子只有三位得用,其他全是出自六学二馆。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怎么加入长安的六学二馆呢?    答:有个好爸爸。    李彦耸耸肩。    这就是现实。    关键是,就算成为进士,也只是获得了选人出身,可能由于家世不好,还是被卡在吏部的铨选上,穷困潦倒。    想想宋朝考上进士,马上就有榜下捉婿的待遇,比较起来,真的差远了。    “这就是平民百姓,在唐初学文的窘迫啊!”    “寒门士子出头?呵呵,寒门也是门!落魄的高门士族,和老百姓有关系吗?”    “博士到!”    正巧这时,老师来了。    在唐宋,把对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为“博士”,如律学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等等。    走进来的这位老师,就是县学博士,教授官。    博士规行矩步,儒者气象,开始授课:“今日读《通玄经》。”    《通玄经》是道家典籍,在一众教材里并不算热门,在凉州这里,并不是人人都有。    康达从书囊里取出课本,李彦则是摊开纸,准备硬抄。    “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临,阴阳和,四时化,怀万物而不同……”    “此言之意,是圣人效法天之无所不覆,地之厚德载物,日月之无私照耀,四季之更迭变化,胸怀万物而修持自我……”    博士诵读一遍,立刻讲解,语速很快。    在一片沙沙声中,众人奋笔疾书,记得很辛苦。    等到一篇讲完,博士起身检查。    扫过一张张学案上的字,博士眉头微皱,露出明显的不喜。    太差了。    别说少数没有课本的,就连有《通玄经》的学生,解释也抄的磕磕绊绊,跟不上节奏。    博士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只认为孺子不可教也。    直到李彦面前。    那纸面上的列列小楷,方正光洁,一丝不苟。    细细一瞧,结构方正,笔体浑厚,横竖勾折间,竟有一股不俗的气概。    “咦?”    李彦垂着头,听着对方惊讶的声音,心稍稍提了起来。    他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可没闲着。    跟随师父习武练功的同时,也抽空读书写字,找回感觉。    准备良久,才有了此时的颜体发挥。    不错,这是颜真卿的颜体。    在后世被称为唐书正体的书法,里程碑式的存在。    李彦的书法水平,自然不足以彰显出颜体的境界,但也能令这个时期的人眼前一亮。    毕竟有穿越众的优势。    然而博士的目光,很快从李彦的一手好字,转到他穷酸的笔墨纸砚,再看穿着打扮。    褐麻布衣,卑贱黔首。    博士微微摇头,转身离开。    李彦并不生气,甚至还有点想笑。    李元芳不通文墨,他自己的学识跟古代学子没法比,没有扎实的基础,学文抄公卖弄诗词是作死。    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书法,结果博士看他出生低微,连询问的兴趣都没有。    事实证明,学文救不了他这个穿越党。    至于从军……    很不巧,也是在去年,唐朝与吐蕃爆发了大非川之战。    三箭定天山的大唐战神薛仁贵,由于将帅不和与高原反应,惨遭失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那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失利,还是一个转折点。    高宗一朝前期很是威武,灭西突厥,平高句丽,几乎无往不利,疆域大大扩充。    但和汉武帝一样,都是高开低走。    等贞观之治的积累,被挥霍得七七八八,府兵制开始崩溃,国力外亢内虚,军事失利也接连而至。    接下来与吐蕃的战争败多胜少也就罢了,曾经摇尾乞援的新罗,都敢捋大唐虎须,高句丽灭了个寂寞,突厥也死灰复燃,边境不宁。    在这样的国家大局下,个人的武力,基本无足轻重,李元芳再挂逼,也不例外。    “他奶奶的,都给我赶上了,回古代当个小老百姓,是真的难!”    “既然这样……”    李彦最后查看了一遍属性面板,目光在其中一项上停留片刻。    本来想以普通人的身份与你们相处,换来的却是疏远。    行啊,是你们逼我的!    “使用橙色天赋,异界来客。”    “开始重新分配基础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