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调名单
    首辅官邸,书房。    蒋冕日落时来访,交给杨廷和一份名单,涉及到京城官员外调的情况。    基本都是六部主事、给事中、中书舍人等外调,大明官员冗员情况非常严重,很多考上进士的人,其实只是混着一份虚职,比如说在这份外调名单中,就有不少前一科刚考中进士,在六部观政的那些人。    理论上来说,观政可以有三年时间,但其实几个月到一两年,就会根据各地的需求,把这些进士一批批放走,补各地出现的官缺,正式走马上任。    杨廷和大致看了看,跟蒋冕简单交谈后,送其离开。    随后杨廷和将杨慎叫到书房,并把名单交给儿子看了看。    杨慎不解地问道:    杨廷和道:    杨慎随即明白杨廷和的用意。    并不是确定袭来再呈报皇帝御批,而是先交给皇帝做一番增减再上报,这就很有学问了,若是其中有皇帝想用之人,或是皇帝讨厌哪个,想把其调走……这些杨廷和就能得悉,然后有目的进行针对。    杨廷和在儿子面前没什么避讳。    杨慎道:    杨慎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朱浩。    近来朱浩去皇宫日讲三次,到七月后,日讲便停了,朱浩再也没机会入宫。    以之前三次日讲的情况看,朱浩跟皇帝闹得很,眼下这份外调名单中,并不包涵朱浩。    若皇帝有意把朱浩外调,那岂不是说害了朱浩?    杨廷和道:    杨慎觉得很奇怪。    为何父亲要新皇的决定?难道有些人杨廷和也看不顺眼,想借助皇帝之手,把人调出京城?    还是说想以此来试探皇帝的用意?    分析皇帝到底跟哪些人走得近?    毕竟有很多外调的人,尚无法确定是否是新皇派系的人,若是皇帝有意把一些人删除到名单外……那就又说法了,父亲可能会更加坚决把这种人调走,哪怕现在不调整,回头其在仕途中的前景也着实堪忧。    皇帝增加或者减少,好像都会暴露很多真相给外人知晓。    那父亲走的这步棋,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妙招。    ……    ……    当朱四拿到名单时,有些莫名其妙。    名单很长,有一百多名即将调出京城的中下层官员,这些人以往留在京城就是混资历的,其中有一半是观政进士,调出去后有的出任知县,有的为监察御史等职……    就算一些户部主事调出京城,也不过是混个府同知,或是通判等职务,再有的被放到了漕运、都转运盐使司等衙门。    乱七八糟。    朱四看完后,发现除了几个好像是本科进士有那么丁点印象,就没熟悉的了,甚至把名单合上后,他都不记得还有谁。    张佐在旁立着,提醒一句,意思是,咱家侍奉在旁呢,要是您有何不解的,可以问问呢咱家的看法。    朱四道:    张佐谨慎地问道:    朱四百思不得其解。    张佐试探着分析道:    朱四问道:    张佐道:    朱四跟着点头,    ……    ……    朱四不明白,一群朝中属于边缘人物的下层官员,自己有什么好关心的。    等他见到朱浩,立即就把名单交到朱浩手里。    朱浩看完后笑着说道:    朱四没有反应,倒是旁边的张佐惊叫一声。    朱四瞪着张佐。    张佐急忙道:    朱四撇撇嘴:    朱浩笑着问道:    朱四道。    朱浩点头嘉许:    张佐问道:    朱浩摇头:    ……    ……    名单原封不动交还给吏部。    乔宇特地趁着中午吃饭时,找到杨廷和,把事情一说,杨廷和面色倒也平和。    杨廷和道。    乔宇迟疑地问道:    杨廷和道:    乔宇很意外。    好像所有人都觉得,杨廷和是在试探朱四用人思路。    但以杨廷和的说法,他就是想测试一下,小皇帝在这种可参与可不参与的小事上,是否会以文官的决策为先。    若是小皇帝对下面的大臣不信任,必定会在名单上进行一些改动,以体现出他这个皇帝的威严和能力,无论最后改动是否恰当,至少皇帝把自己的意见添加进去了,让文官吃瘪……    现在皇帝直接把名单一字不改丢回来,便说明皇帝只在意他所在意之事,对文官尚未到不信任的地步。    杨廷和道:    乔宇道:    因为先前吏部是提前上报,没走证实御批的流程,现在就算皇帝一人不改、一字不动丢回来,但还是可能会在正式批复中做一些文章。    吏部涉及大明朝官的升迁和贬斥,可说是六部中最有实权的衙门,也是涉及党派斗争最激烈的地方。    吏部尚书一直都是六部尚书之首,相当于外臣之首,皇帝现在于吏部中没安排人,难道不想在吏部人事任免调动方面做点文章?    杨廷和摇头道:    ……    ……    吏部将最新一份人员调动的名单呈报上去。    就再乔宇猜测皇帝改动或者不改动的时候,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这份上奏,居然被留中了。    也就是说……    皇帝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否决,甚至连批都懒得批,事情好像被耽搁了。    这让乔宇大跌眼镜。    还能这样?    人事任免,涉及到地方太多官职调动,照理说应该是加急等待审核的题本,不应该耽搁,但现在皇帝却好像根本就不着急,对于地方上出现官缺也毫不在意,一留中就四五天,几时会神婆过都没个下文。    吏部先前出了一通乱拳,本以为就算打不死老师傅,也能把老师傅打出个屁来,但老师傅猴精猴精的,直接避战了。    乔宇还不好意思去提,只能再找杨廷和商议。    杨廷和道:    乔宇觉得,好像吏部以外调官员之事去针对新皇,有点不厚道。    为人臣子,还能拿朝事来算计皇帝的?    难怪人家新皇有脾气,你们连正式名册都还没定好,就交上来给朕看一眼,摆明是在试探,朕现在就回敬你们,正式名册朕也先丢到一边去。    杨廷和瞪着乔宇:    话不用说得太玄乎,乔宇明白,杨廷和不是在跟他商议,而是命令。    免费阅读.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