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这一届的臣子太难带了
    “要知道,自从这年关之后,紫禁城传出来仙门、仙境、仙师的消息。    便一直未曾停过,差不多是世人皆知了。”    左良玉如果事事都靠着左灵韵,那真的就是小瞧此人了。    能够在历史上寿终正寝,但是却又褒贬不一的名人,就不可能是一个没什么才能的人。    “万岁爷第一次进入仙境,回来就杀了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两个朝臣。    想当初,这两位可都是万岁爷身边的红人,多少人想要吹捧这两个朝臣。    就是左家能有如此地位,也是有着他们的关系。    只是啊,你也说了,紫禁城的万岁爷疑心重,不可能宠信一个臣子到十几年光景。    要让为父早做打算,你说的不错。    万岁爷出了仙境,就让人砍了他们两人的头,还再一次启用锦衣卫和东厂,清肃朝野上下。”    说到这里,左良玉看了看左灵韵,对方微微蹙眉,看起来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如今这大明与其说是听万岁爷的,不如说,是要听仙师的!”    左良玉此言一出,便让左灵韵不再深思,直接看向了他。    “仙师到底是何许人也,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最起码可以肯定仙师真的存在。    这位仙师不是以前的那种江湖术士,也不是茅山道宗之流。    而是一位真正的仙师,他知道周延儒和温体仁是jian臣,还知道这龙井关之危。    那么,他肯定也知道辽东乱局,我左良玉为人吧?”    左灵韵从其父亲的眼中,看出来了担忧,也看出来了迷茫,却也有野心。    “父亲想说,这便是一次试探?”    左良玉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说道:“龙井关难守,却也不是守不住。    这个地势于我而言,便是一个优势。    再加上如今有了几门虎樽炮架在城墙,鞑奴的骑兵想要爬上来,就很难。    军饷自然是要的,不然,那些战死的将士们,就白白死了。    而活下来的将士们,见到那一点儿抚恤金,只会寒心,以后也就不好带了。”    左灵韵点点头,带兵打仗要的就是精兵强将。    何为精兵?    除了训练出来的善战之兵以外,自然还有一个装备问题。    然而最大的关键,自然还是在于将士们不怕死。    他们知道自己死了,也会有一笔抚恤金,以此来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    战死也算是值了。    当然了,也不是每一个士兵都有家人,那些人并不稀罕什么抚恤金。    人死了,也没家人,这抚恤金自然也就用不上。    他们自然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多的钱财,可以随便挥霍。    这才是他们愿意上战场,愿意去赴死的原因。    “仙师啊!为父从未见到那仙门是何等模样,更为见过那仙境之地。    一个太监,又是何德何能?”    左良玉说着便又有了一些不满,更有一些强烈的希望。    有一天。    自己也能够踏入仙境之中。    之所以如此要军饷,就像是想要崇祯皇帝在下一次去仙境的时候,能够提起自己。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就是赌了。    左灵韵微微蹙眉,看着左良玉的神情,也有些复杂和无奈。    “不用说了,想来,下一次万岁爷进入仙境,也就有接过了吧?”    左良玉站了起来,号角声响起来了。    代表着鞑奴的正黄旗,再一次发起了攻击。    “不管如何,为父也要打退关外的鞑奴,不是吗?”左良玉一边走,一边说道。    左灵韵瞬间就明白了其父亲的心思。    “杀!”    关外的喊杀之声响彻天地。    “轰!”    等到鞑奴接近了虎樽炮的射程之后,都尉立即下令放炮。    鞑奴还是有不少爬了上来,却被一阵一阵的箭羽给射成了刺猬。    但是后面的鞑奴之人还是不畏死,杀上了城墙。    “挡住!”    战况的惨烈,左良玉是没有撒谎的。    鞑奴是死了心想要入关。    也是有可能想要消耗完这关口的守备,从而破关。    前面的汉儿军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鞑奴竟然推着浑身褴褛、骨瘦如柴的中原人上前。    都尉咬着牙,还是下达了放炮的命令。    “轰!”    随着虎樽炮发出巨大的响声,一阵硝烟出现,火光四射。    在长城的前面山腰上,一阵尘土冲天而起,其中还伴随着一些鲜血或者是残值。    火炮打完了。    箭羽也射的差不多了。    后方的补给还没有来,如若鞑奴再一次坚持攻城,可能真的就守不住了。    幸好,对方也损耗很大,不敢再一次攻打关口了。    “又退了。”    左良玉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退下去不见人影的山地。    “父亲,满总兵到了。”    左良玉的儿子也上了战场,一身戎装。    不过嘛,他不过是一个后方的副将,就是传话兵差不多,不会真的上战场之上和敌人面对面。    “嗯,来的倒也及时。”    崇祯皇帝没办法,只能是派遣了大同总兵满桂带着物资和军饷,押送到密云的关口。    之所以用此人,乃是现在的钦差大臣,也就是负责清肃朝野的孙承宗推荐。    有了满桂的加入,北方的战线自然就更加好守了。    只不过,当得到来自于东厂的奏折之后,崇祯皇帝已经是吃不下,更睡不着了。    陕西因为大旱,导致不少人开始反抗官府,出现了叛军。    有什么直接自立为王的一个“闯王”,还有什么草上飞、彭和尚、过江龙等等占山为王的草寇。    陕西一下子就乱了。    而陕西巡抚送来的奏折是什么?    是百姓虽然遭受旱灾,但是却还能养活自己,还没有反抗的声音。    是陕西官员一起协作,控制住了灾情。    是各地粥棚都在建立,让那些守在的百姓能够活下去。    是粮食不够了,赈灾之银用完了,要请朝廷拨款了,不然就坚持不下去了。    并不怎么会骂人的崇祯皇帝,这个时候一个人在御书房,大骂陕西巡抚、陕西的一些官员。    当然,还有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一个一个奏折里面要么是弹劾,要么就是无病呻、吟的毫无作用的内容。    什么大明打的鞑奴不敢入关,又或者是仙师庇佑,大明现在繁华一片。    都是亡国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