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倭国变成了香饽饽
书迷正在阅读:全民领主:我靠作弊争霸、几两千秋事、我能百分百预判危险、神话蛮荒,从咸鱼图腾开始、我不要做渣男、孙悟空的人生模拟器、阿祖快收手吧、斗罗:从镇魂街开始称王、执剑纵长歌、龙族世界的腰带开发商
		
		    次日起来的时候。    徐妙锦感觉到浑身都是软绵绵的,没得力气。    其实像是这样的未婚先睡,已经是违背了当代的世俗道德,不过朱英是皇太孙的话,这就有些不相同了。    早上的早朝自然就没必要去了。    这不反正老爷子在的吗。    宫廷里。    朱元章看着奉天殿的臣子们,心里头也有些无语。    本想着自己这个点的话,应该往后都不用怎么去在乎早朝的事情了。    说好了交给大孙去做,结果是转来转去还是到了自己的头上。    好在昨夜的情况,朱元章这里也比较满意,终归是为了老朱家的开枝散叶,比较能想通。    自己都有了二十多个儿子,大孙这能力,瞧着可是要比自己强多了,且现在才二十出头,不得生上百来个儿子才行?    想到自己可能有上百个曾孙,朱元章的嘴角就不由微微的翘起。    下边的大臣看了,顿时就知晓今日的早朝好过了。    今天陛下的心情,可是相当不错呢。    如今的早朝,也没了往日的那般繁琐,基本上是汇报总结一下各地最新的情况就好了。    唯一需要讨论的,也就是一些大的事情。    早朝现在差不多就是个例会。    现在的朱元章,都有想着可能不需要每天都开了。    或者以后改成几天开上那么一次?    这倒不是说朱元章不勤快了,而是他发现如今的早朝,好像没有了什么事情。    稍微大的事情,基本上在华盖殿几个大臣商议着就能处理掉了。    便是像今日,还没半个时辰呢,早朝就差不多冷场了。    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平日的工作汇报和总结,也都是每七天就会交上去审核,一些小的方面,依照如今的规矩,也不需要在朝堂上来进行单独禀告。    各司其职便就行了,工作效率比之先前不知道高出多少。    比如说是刑部这边,每个桉子都会根据情况进行一个分类划等。    有着完成时间的规定,和详细证据的归档。    若是说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那么必须就要上归三司审理,判断个中缘由。    到底是刑部的问题,还是桉子更加棘手。    有了这个规矩之后,但凡想在仕途上有点发展的官员,就必须要注重到效率这块了。    吏部那边对于官员平日的工作情况,也是有着严格的限定。    资历不够,工作效率不够,可是没有办法完成升迁的,连候补的机会都没有。    整个大明的官场,现在已经是开始内卷起来。    且如果是长时间的出现工作效率不达标,同样吏部这边也会进行一个考核。    在考核不通过的情况下,一般会进行一个降职处理。    哪怕是吏部尚书,现在也已经没有了越级提拔的能力,即便是有特别优秀的人才,破格提拔的权力也是掌握在皇帝本人的手里。    违规cao作一经发现,最次都是降职,甚至品级较大的情况下,会直接贬为庶人,免除官籍。    这年头,不再是说简单的举荐入仕,或者说考取功名就能稳步上前的。    各部门条条框框的订立,也让皇帝本身变得更加的轻松起来。    朱元章也是基于在这样的情况下,觉得早朝已经没有必要每天都开了。    “今日起,没有咱的谕旨,往后的早朝改成两日一次。”    “谢陛下隆恩。”    朱元章还是比较严谨,没有直接改成三天一次或者更多,先行定下两天一次的早朝。    这样的话,至少每次早朝的时候,还能有些话说。    不至于像是今天这样,一套流程和仪式走完之后,零零碎碎汇报一下,就没啥话说了。    大臣们也是极为兴奋。    不用赶早朝的话,他们的早上就能够多睡一会了。    尤其是在这寒冷的冬季,谁还不想多在热乎的床上躺一会呢。    散朝之后。    作为右军都督府左都督的徐增寿,正准备回家去。    他出门的时候,太孙殿下可还没起床呢,现在得赶紧回去伺候着。    “徐都督请留步。”    刚跨出殿门,旁边就传来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的声音。    “刘公公,这是有什么事情吗。”    徐增寿笑着问道。    刘和同样也是笑着说道;“陛下召徐都督后殿问话,还请徐都督随咱家一同去面见陛下吧。”    徐增寿喜笑颜开,他当然知道陛下找自己是因为什么事情。    肯定是跟小妹有很大的关系。    “臣徐增寿,拜见陛下。”    “平身吧。”    “谢陛下。”    朱元章看着面前的徐增寿,问道:“咱听说昨日大孙睡在了中山王府?”    徐增寿赶忙道;“昨日太孙殿下随小妹徐妙锦一同到府中晚宴,期间多喝了两杯,因此便就在府内歇息了。”    朱元章点点头,基本的情况他自然有所了解。    便道:“徐妙锦这孩子,是个好孩子,咱先前其实也跟宁妃商量过,想让她入宫来。”    “现在这般,也算是不错了,往后一个贵妃的位子,是少不了的,毕竟是徐达的女儿,咱也不可能说亏待了她。”    徐增寿连忙道:“能够被太孙殿下瞧上,自然是小妹的福分。”    “陛下有所不知,小妹早些年间遇到过太孙殿下之后,就一直记在心里,这两年即便是到了出阁的年纪,也是谁都未曾见过。”    “如今总算是得偿所愿,臣这个当哥哥的,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朱元章听完之后,微微点头。    沉吟一番后道:“你在京师也待了不少年了,可有什么想法出去历练一番。”    徐增寿闻言,心下大喜。    道:“臣听陛下吩咐。”    朱元章想了想说道;“咱记得你跟老四的关系不错,他这些日子也快是要回来了,等到年后,大约是要去倭国的。”    “到时候你便是跟着他一起去吧。”    徐增寿没想到陛下竟然给了这么好的差事。    要知道目前的武将们,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倭国了,这个曾经大家都觉得鸟不拉屎的小国,如今已经是成为了最大的香饽饽。    这里头的原因也很是简单,如今倭国那边海运每个季度,都要运送大量的白银到大明来。    做这门差事,里头的油水可是非常足够的。    稍微有点见识的就明白,倭国往后不会缺少得功劳的机会,区区小国,哪有资格坐拥金山银山。    日后平定倭国,定是会要论功行赏。    功劳有,油水足,可谓是最好的差事了。    “谢陛下隆恩。”    徐增寿当即磕头不止。    .....    “这大明京师,当真是每次回来都完全的不同。”    “本王的那个大侄子,还真是有天大的本事,便是本王怎么也想不到,竟然可以发展到如此宏大的规模。”    正阳门下,朱棣带着两个儿子,还有随从的亲信将领们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是回到了京师。    朱棣在草原上被俘虏之后,因为朱英和额勒伯克的和谈,很快就放了出来。    不过当时朱英并没有去等朱棣放出来就走了。    虽说是俘虏,因为朱元章早前的关系,加上本身朱棣跟额勒伯克也算是熟悉,是以自然没有说吃什么苦头。    从俘虏开始,一直享受的都是王爷的待遇,也就是行动没那么自由而已。    后边整个北元算是跟大明谈成了合作,尤其是北元雇佣行会的成立,意味着草原上近几年来说,都不会存在什么战事了。    顶多就是一些小方面的争执。    按照朱棣的性子,再继续待在草原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而京师这里,朱英也同意了关于他去倭国的事情。    在来京师之前,朱棣还特意的去了一趟北平王府。    那里曾经是他的藩地。    现在已经是变了个样子了。    自从朱英定下了关于海外藩地的事情之后,这就意味着所有的藩王,已经不再是有藩地了,所有的王府都进行一个回收。    朱棣的北平王府也不例外。    北平现在是大搞建设,这是为日后的大明国都作准备,王府自然也在改造的范围里。    这让朱棣颇有几分感叹。    最大的感叹还是南京城。    都快是已经认不出了。    “好繁华啊,这感觉,好像是我好多年都没有回来过了。”    “这人也太多了吧,一眼看去全是人,那边的巷子里密密麻麻全是人,都不知道怎么走进去了。”    朱棣的两个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轮番感叹着说道。    这大概就跟乡下人进城差不多的感受。    因为海贸的繁荣,加上大明京师近乎三百万人口的日常需求,且作为京师,这里的百姓多数富裕。    在京师这里,有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随便做点什么小买卖都很是赚钱,也就导致京师百姓的口袋里,都很有余钱。    是以大量的外国商人,都会跑到京师这里来进行买卖。    临近长江的南京,海船都差不多能够直接开到正阳门码头这里。    不过也正是因为船只太多,想要开船过来可没那么简单。    对于船只的管理和限制,目前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的船只根本没有资格在这里停靠。    单单一个停靠的资格,就已经是极高的价钱了。    且只要进入到南京这边的支流,都是按照每日来进行一个收费,单单就这一点,便给京师创造了不小的效益。    朱棣回京,也意味着年底也就这两天的时间了。    今年,对于朱元章来说算是一个极为热闹的年。    不仅仅是朱棣,因为皇曾长孙出生的缘故,所有的藩王在朱元章的准许之下,全部都回归了。    本来朱允炆在年前就已经是准备好了就藩占城,现在也是等着这个年过完之后再出发。    而对于整个京师来说,那就是更加的热闹了。    “今年难得一个团圆年呀。”    朱元章这两日,听着每个儿子回宫的消息很是开心。    年纪大了,自然就是享福了。    作为皇家,团圆过年其实是一个很难的话题。    尤其是前些年,自从藩王们就藩之后,就不可能说随便的回来,而且朱元章也需要自己的这些儿子坐镇边疆。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可能一些儿子就很难说再见到第二次了。    现在因为大孙的关系,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草原的威胁解除了,自己忌惮的北元也和谈了,自然不需要这么多皇子去镇守。    内陆这边,因为取消藩王封地的关系,也就纷纷回了京师。    今年,即将来临的洪武二十九年,可谓是一家团圆。    而随着皇子们的不断回归,宫廷里面也变得热闹的许多。    往日比较安静的宫里头,现在有一种到处是人的感觉。    不过对于皇子们来说,比较憋屈的是没有什么住的地方,还好藩王这边,基本上在京师里有赏赐的府邸。    一些即便是没有府邸的,也只能是暂且住在宫里头。    这日,洪武二十九年正月初一。    朱元章举行了盛大的朝会。    这次的朝会,先行开始便就是各部尚书,对于洪武二十八年一些事情的回忆。    讲述去年整个大明的变化。    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当今大明的繁荣强盛。    这些事后便也会跟着刊登在京师邸报之上进行发行。    大朝会单单的奉天殿完全是待不下,官员们都已经是排到了奉天广场这里。    主要是皇子们都回来了,除了一些在外战事镇守的,多数的武将们今年也全都回来了。    还有各地官员来京师进行一个年度汇报的。    大朝会的人数,达到了一个空前盛大的规模,足足三千多人。    好在是现在的大明国库充盈,不然就这一场宴席,都不知道能不能承担起来。    在今日的大朝会之上,倭国可谓是成了最为炙手可热的地方。    不少官员心里头非常的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去倭国。    那里不仅仅可以敞开的施展抱负,更是有着大量的油水。    像是晋王朱棡,齐王朱榑,以及跟着一起回来的燕王世子朱高炽,可谓是成为了这个大朝会的明星人物。    很多官员更是上了心思,在这正月的时候看能不能搭上线,也跟着去倭国干上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