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万年话特色
    虽然现代的白话已经普及,但是毕竟语言是成百上千年,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下来的,影响深远,所以有些词汇,在万年方言里还是用着古代词汇。    比如万年话要表达“今天星期几?”,就说成:“今朝星期几?”    “明天”就说成“明朝”    “下雨”就说“落雨”    “下雪”就说“落雪”    “晚饭”就说“夜饭”    “长得真漂亮”——“生得真排场”    “客厅”——“堂前”    “厨房”——“灶前”    “落几(茶几)”——“go(四声)几”    “衣服”——“衣裳”    万年话和普通话所发的语音,听起来还是比较相近的,虽然万年话听起来,不会像四川话、天津话、东北方言,那么能让人,听懂其所表达的含义,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能明白的,但还是有不少的词汇,表达的时候听起来,和普通话相差甚远。    比如普通话说:“你在搞什么名堂?”    用万年话来说就是:“你cei(一声)bei(一声)mo(一声)了名堂?”    其中的“bei和mo了”听起来就和普通话的“做和什么”相差太大,几乎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发音。    万年话中的“wa(二声)事”意思就是“说事(说话)”    “睡觉”用万年话就说成“kun(二声)告”    “睡在地上”——“困得体哈(都是一声)”    “吃饭”——“qia(四声)饭”    “相当聪明”——“xiuji(一声)ting(一声)dang(二声)”    “下午”——“夜满”    “你怎么总是这样”——“你罗伊读个是呢样”    “做什么做饭吃”——“午摸了午饭恰”    “做游戏”“背把戏”    “割稻子”——“割窝”    “嫁人”——“娃宁嘎”    “柜子里”——“嘎鱼kyu(三个字母连起来读从一个字)”    “厨房”——“kyu房”    “怎么了”——“咯衣滴”    “彤红的”——“东fonggo”    “水绿的”——“fidiugo”    “很黑的”——“么无go”    “雪白的”——“谢趴go”    “很黄的”——“崩王go”
    “很粗的”——“gue粗go”    “很尖的”——“续尖go”    “桃子熟了”——“桃了翻地”    “女的”——“妹头了”    “男人”——“男子宁”    “小孩子”——“萝be头”    “藏起来了,放起来了”——“扛起累滴,嘎其累滴”    “这里”——“诶得”    “哪里是这样的啊!”——“ho(三声)得是呢样go哟!”    “放手放脚”——“go暑嘎jio”    “自行车”——“jio自ca(一声)”    “一点儿”——“一按呢”    “吹牛”——“拉天”    我们那有个顺口溜,是这么说的:“pon子pon打麻将,需地钱不玩帐,卡的胖子补衣裳。”    意思就是:“胖子胖打麻将,输了钱不还账,抓住胖子补衣裳。”    还有“疤子疤,把火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