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登基
书迷正在阅读:无门之门、缘天随记、长生不可期、文娱:我的每一天都可以提炼演技、从入学卡塞尔开始屠龙、木叶之最强黑影、美利坚1881:他们叫我传奇、绝世唐门之永恒降世、大魔头炼成手册、美漫:我变身神奇女侠
		
		    乾隆五十一年,乾隆退位,途迪登基。年号不改!    尊乾隆为太上皇,途迪生母愉贵妃为太后,令贵妃为皇太妃。    封方慈为皇后,陈知画为贵妃。其余格格侍妾一应人等皆按品级分封。唯有索菲亚,被途迪封为侯爵,不入后宫品级,以作酬功。    毕竟,索菲亚这些年可以说为途迪立下了汗马功劳。    各种西方先进的科技,均由他买入国内。    不过,就算是途迪当了皇帝,和之前依然别无二致。    乾隆倒是有意去往圆明园住。只不过途迪一句话让乾隆熄了念头。    “皇阿玛,天底下没有子女逼迫父母迁家的。紫禁城是您的!现在是,以后还是。”    乾隆打消了搬家的念头,途迪呢,安心住在了太子府。牌匾都没换。    对于大臣来说,一切并没有什么区别。    做上面的,早在几年前就坐在哪个位置。    说的算的,依然说的算。    不过私下里他们没少嘀咕。    这种嘀咕经过粘杆处和柳青柳红的讯息传了过来,途迪暂且记了下来。    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途迪重新认命和珅为内务府总管。    和之前不同,如今的和珅大权在握。将内务府中德关系一根根的详细捋了出来。    途迪将这些关系深深的记下,等着日后清算。    如今内务府最大的靠山不是别人,正是乾隆!    他们,是乾隆手中的权利。    这个时候,途迪不能动。    另外,封十五阿哥为商王,十七阿哥为秦王。封地在殷商故土。    途迪无偿支援了两位秦王铁甲舰十艘,大型战船百余艘,火枪火炮刀枪弓箭并炮弹若干。两黄旗青壮各千人,老八旗内务府包衣各五千人,用他们来当做两位王爷嫡系。更有白银五百万两。    全是将当年太后的股本折了给他们两个。    从此之后,皇家商贸公司就再也没有太后的份额了。    相对应的,绵远有了小小的一股。    而刚刚五六岁的嫡次子和庶子,他们生的太晚,赶不上老太后的恩德。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乾隆五十三年,中英正式开始贸易。    原本以为打开了大清国门就能扭转贸易逆差的大英商人们发现,情况有些不妙。    他们,每年相比于之前要多花三千多万两白银。    不仅如此,同比之下,优质的货物都进行了一轮大规模调价。    这就让大英帝国的商人们忍不了了。    资本家的血,都是黑的。如果把他们的血抽出来,放到地上,那么方圆十米的土地,都会被染黑,臭气熏天。    这群聪明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既然搞贸易搞不过,何不买鸦片呢?    这方面,他们可是有着十分充份的经验的。    以药品之名,行贩卖鸦片之实。    鸦片的大名,已经如同基因一般,刻在了途迪的记忆深处。    当名为福寿膏的东西传入他的耳中,他知道,大清和大英,只能有一个站着话事。    乾隆五十四年,巴厘岛,纪晓岚站在沙滩之上。    沙滩处挖出了上百个十米有余的深坑。    坑中,少部分是装满了鸦片的深坑。而大部分,是英国商船上面贩卖运输鸦片的船员。    在老水手的提示之下,纪晓岚看了看日头还有风向。    又看了看整整齐齐围观的旗民野民以及西方列国代表。    从袖子里抽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卷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英夷人犯钦命纪晓岚入岭南三省督办凡涉鸦片者销骨蚀髓,三代同诛,九族尽灭    钦此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九。”    纪晓岚的话音刚落,就看见慢慢涨起的海潮流进沙坑之中。    海水侵泡了鸦片之后,纪晓岚命人往里面投入生石灰。    生石灰和海水发生反应,释放了热量。同时将鸦片腐蚀。    与此同时,也往英国人的深坑里面投入了生石灰。    纪晓岚强忍着悲天悯人,硬下心肠看着。    空气中嘈杂的,响起阵阵嚎叫之声。    这是卖鸦片的英国人的嚎叫。    “大清皇帝谕    自今日起,胆敢以烟毒乱中华者,破国绝嗣,鸡犬不留。莫谓言之不预。”    乾隆五十五年,大清海军除远东地区用来警戒沙俄入侵以外。    其余四只舰队,在印度洋,太平洋海面上,和自商洲澳洲以及印度而来大英皇家海军大小三百余艘船只和五千多艘商船组成的联合舰队在海洋上面,展开了殊死搏斗。    大清的海军这些年在途迪的努力之下,拥有了五百余艘铁甲战船。这些战船,是大清海军的主力战舰。剩下的,还有五百多艘大型战船以及三千多艘大型舰船。    说是大型舰船,其实就是商船。不过是有大炮的商船罢了。    而大型战船,主要是争强了机动性和追击能力。免得敌人见势不妙直接跑路。    铁甲船火力猛,耐艹。但是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他跑的相对而言比较慢。    得益于皇家军事工业大学的培养,在两白两黑旗中,涌现出来了大批精锐的海军的军官。    二十年树人,给这只军队带来了无穷的改变。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白热化。    第一天,在岭南省的海面上,上百艘英国舰船载着印度士兵,想要浮海而击,给大清好好的上一课。    驻岭南的大清皇家海军舰队发现敌情,果断对其进行处置。    三十余艘铁甲战船满载实心弹和开花弹,对来犯之敌进行猛烈炮击。    同时大型战船组成了舰队,尝试从旁边绕过去,对大英帝国的海军进行包围。    第一轮齐射,炮弹击沉了一艘,击伤了三艘。    此时大清的战舰还未进入大英皇家海军的射击范围之内。    二十多年来,大清有意藏拙。海面上来往的,都是木制风帆战船。    他们哪里想得到,想在的大清,已经有一部分铁甲舰升级成了蒸汽动力了。    二十多年,大清的火炮已经迭代十多次。射程更是有了大的突破。    途迪更是开始在北京和西伯利亚中间修建铁路,用来运输西伯利亚的矿产资源和加强对西伯利亚的统治。    因为乾隆五十年冬天的时候,第一辆蒸汽火车试制完成了。    而这,更是乾隆想要退位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