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菩萨的眷顾,命格大行!
    回到威远侯府的时候,夜已深了。    父子俩免不了被秦氏念叨了几句。    然后,威远侯去了书房,他想静静。    余闲回了房间,即刻以意识进入黄历空间中。    彼时,白色流光已盘旋在观运台的上空。    这是今天连续悖逆黄历的提示,涉险完成【安葬】和【祈福】两件忌讳事项所获得的奖励。    随着余闲心念一动,代表天机气运的纯白流光飞向了那座刚解锁的【圣殿】,沿着殿门口左侧的石柱绕了几圈后,没入其中。    当即,石柱闪烁了一下,陆续浮现出几个字:【命自我立】    余闲左右看看石柱。    福自我求,命自我立,    这大约便是黄历的主旨了吧。    下一刻,殿门缓缓的对开。    呈现出深沉无尽的幽暗。    依稀,还有一丝苍凉遥远的气息扑面而来。    余闲揣着好奇心,拾级而上,穿过殿门,来到了这未知的空间里。    里面黑森森的,伸手不见五指。    正当余闲茫然之际,突然,门外面飞来一道五色流光,落在了余闲的面前。    又是一盏天灯,却是有橙紫青蓝金五种颜色的线条盘旋在灯壁上。    “这应该是那五道福缘合成的请神灯了。”    余闲有了明悟,抬起双手,捧住了天灯。    “接下来该怎么请神呢?”    余闲刚要思考,那道气运流光也飞了进来,钻入了天灯中。    顷刻间,请神灯被点亮了。    绚烂闪耀的光芒,照亮了四周。    余闲举目四望,发现这是一个类似今晚祈福的寺庙大殿。    只不过,供奉台上却是空无一物。    “请神,请神,应该是让我利用这一盏灯,请来某位神灵吧。”    余闲这般猜想,但又抓瞎了。    怎么知道该请哪位神灵呢?    好歹给点提示啊。    正当余闲准备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等神仙轮番试一遍的时候,有几行信息从脑海中冒了出来。    【根据命格宫位,你有较大的机会请来贪狼星君和禄存星君】    【但神灵会因为你收集的福缘特性而选择接受或拒绝】    【若心意难决,可放灯由神灵抉择】    看到提示,余闲想起了黄历金手指刚激活的时候,曾展示过自己的命格宫位。    自己的命主星是禄存,宫位主星是贪狼。    所以自己比较受这两位神灵的青睐?    不过根据自己合成请神灯的五道福缘属性,未必能成功召唤出这两大神灵。    左思右想,余闲最终决定开启随机模式。    他轻轻松开了手,请神灯缓缓飘起。    余闲眼巴巴的望着,突然,在空中的请神灯爆发出万丈光芒。    余闲眯起了眼,影影绰绰之间,他看到了供奉台上出现了一个身影,似乎是一位女菩萨,具体是哪位却是不知。    但女菩萨身上散发出的威严肃穆,竟是比皇帝更加的雄厚。    来不及反应,脑海中又冒出来了几行信息:    【普贤菩萨接受了你的拜请】    【生肖属龙之人,更受普贤菩萨眷顾】    【获得命格:大行】    【知而行之,事半功倍,无有疲厌,无有间断】    当光芒渐渐敛去,余闲再定睛看去,供奉台上已然又空无一物了。    余闲只得转而研究起了刚获得的神明恩赐。    普贤菩萨,余闲还是有印象的。    西游记里,骑着一头大白象,貌似主要教化世人要行善积德。    据说,这还是属龙人的本命佛。    不过自己一个六根不净的俗人,怎么可能得到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青睐呢?    余闲思来想去,觉得原因应该出在了合成请神灯的那五道福缘:善缘灯,放生灯,祭祀灯,事业灯,招财灯。    这五盏明灯凑到一块,妥妥的就是行善积德有福报的意思!    不由的,余闲想起了刚刚如海和尚的话……自己难道真的跟佛门有缘?    这些琐碎不做过多思量。    余闲的重点放在刚获得的【命格】。    大行!    普贤菩萨是以大行而闻名的,全称应该叫大行普贤菩萨。    行,就是行动。    普贤菩萨度化众生的精神,便在于行动中需要极大的耐性韧劲,坚持不懈,方能有成果。    根据命格的注释,大概是自己学习某些理论再付诸实践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不会疲倦厌倦!    这么一来,自己岂不是成了修行奇才?!    余闲大喜过望。    将意识退出黄历空间,接着,余闲从床头捡起了一本书:《金刚练骨拳》    这是一本市面上没有的拳谱功法。    武者修行至八品筋骨境,需要一些功法武籍来锻骨。    人体有两百零六块骨头,一般的锻骨功法,却是难以全部锻炼到。    而这本《金刚练骨拳》,是威远侯极为看重的珍藏,即便已至武道三品,仍时时勤练。    依稀记得,老娘把这本秘籍交给自己的时候,曾叮嘱这本书绝不可以外传,更不能让佛家人知道。    询问缘由,老娘直言,这是老爹年轻时收拾一个jianyin掳掠的花和尚,从对方的手中夺得了这本据说是佛门至高典籍的功法。    这也是余闲每晚入睡前的必备读物,靠着这本武学经典,余闲每次一分钟不到就能轻松入眠。    而这次,靠着【大行】命格的加持,余闲坚持看了半个时辰才酣然睡去……    ……    当余闲沉浸于梦乡的时候。    皇帝却是夜不能寐、难以入寝。    他手捧着一张宣纸,默默看着上面的短短诗词。    时而全神贯注,又时而神情恍惚。    忽然,他伸出手指,由上往下的摩挲着纸张,当指尖落到最下行的时候,用哽噎的嗓音喃喃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一笑中。”    读完,他的指头微微颤抖了一下,眼角拧动出了细纹,动容的神情,弥漫着几分感怀触动。    似乎为了转移情绪、平复心境,他强迫眼神从宣纸上离开,望向躬身在旁的太子:“这真是那余闲吟给……他们听的?”    “回父皇,千真万确。”    “……”    皇帝的眉宇间忽然冒出一缕凶意,像是要发怒。    太子赶忙说情:“当时情况危急,镇安侯他们的亡灵凝结在一起,煞气冲天,连威远侯都几乎招架不住,万般无奈,余闲只好以急智想出此诗词,来劝慰化解亡灵之怨气。”    他知道皇帝很敏感,担心皇帝觉得余闲在歌颂这些受诛的勋贵公侯,甚至是想替他们平反。    正提心吊胆之际,没想到,皇帝的怒色转瞬即逝,他动了动嘴角,最终无力的垂下了眼帘。    他好像没脾气去发火了。    然后,他轻轻冷笑了一下,“这个如海,着实将了朕一军啊!”    见状,太子悄然松了口气。    如果皇帝“迁怒”如海和尚,那基本不会出事了。    同时,他也暗暗惊叹于这位白衣太宰的心机谋略。    装糊涂收裴琦为徒,是如海这盘大棋局的第一子。    利用裴琦引出潜藏在圣京的虎狼豹,是第二子。    再通过裴琦完成佛门四品的因缘修行,又是第三子。    而他最妙的落子,却是放任裴琦用诡术收集镇安侯他们的亡灵!    直到今夜,他以身饲虎,诱使裴琦放出勋贵亡灵们,终于亮出了他这盘棋的真意。    他希望通过这些勋贵亡灵们的控诉,能触动皇帝的心思,让他收回屠刀,悬崖勒马。    唯一超出计划的变数,大约就是余闲那段惊天动地、醍醐灌顶的诗词!    寥寥几段诗词,虽不太工整,但效果来说,却比得上至高无上的佛法超度。    而且,更能引发皇帝的同理心!    毕竟,天元皇帝是率着这帮出生入死的勋贵们实现了宏图霸业的。    诗词里,描述的磅礴大气,深远意境,以及淡泊含蕴,最是能打动他们这些戎马一生的豪杰!    接着,皇帝又细细审读了一遍这首诗词,腮帮动了动,忽然往桌案上一丢,臭着脸色道:“牵强附会,有缺工整,这小子自以为有点才气,就敢胡乱作诗,也不怕贻笑大方。”    太子连忙道:“待明日这孩子来文华殿,儿臣定当好好训斥。”    “不仅要训斥,还得让杨吉严厉督促他用功学习!”    “谨遵父皇旨意!”    太子弯腰俯视地面的那张肥脸上,脸颊rou渐渐松弛了下来。    “还有,今夜之事,绝不能外传,在场每个人都须牢记,否则严惩不贷!”    撂下这句话,皇帝甩了甩手掌。    等到太子退出去后,皇帝往椅背上靠了一下,长长舒了一口气。    蓦然间,无尽的疲惫涌上心头。    他突然觉得累了。    因为那首诗词而衍生的苍凉孤独,更加重了这种颓然感觉。    “究竟是你们负了朕,还是朕负了你们……”    这个念头在皇帝的思绪间一闪而过,立刻就被皇帝压制住了。    他摇摇头,又拿起宣纸看了一会,然后拿到了火烛边上。    但迟疑半晌,他又收回来,走到书架子前,将宣纸折叠起来,塞在了一本书籍之中,然后离开了勤政殿。    这一夜,这位大景的开国帝王,走在深宫长道,徐徐夜风吹动着黄袍,以及他已经花白大半的须发。    常伴左右的太监发现,一向步履矫健的皇帝,这次走得慢了许多,并不时欣赏着苍茫寂寥的夜色。    “月半将满,中秋快到了呀。”    皇帝轻吟道,他回想到了什么,忽然若有所觉,扭过头,望着来时的路。    恍惚间,他好像看见了一群意气风发的将领们,在勾肩搭背,在欢呼雀跃,在嬉笑打闹,在用清澈又炽烈的眼神看着自己。    “大帅,等打下这江山后你打算封俺个啥?”    “你这么能吃,封你做个灶王。”    “那我呢,可说好了,不封王我可不干。”    “都封都封,一个都不落下,只要有我在,你们世世代代都有rou吃有酒喝。”    “我要求比他们低,赐我一堆美人就行。”    “你个憨货,这辈子迟早栽在女人裙子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