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书友会
片刻后,黎强才说道:“此物工艺精美,玉石也是和田美玉,浑然一体,能挖掘出如此一块玉石也是非常难得了。” “倘若卖出去,也能得一百两文银!” 黎强说着将玉佛还给了王淮安。 “什么?” “一百两银子?” 闻听此言,张常先当即就不乐意了。 “你看清楚,这可是我张家祖传之物,怎么也能抵千儿八百两,怎么可能仅值一百两?” 看到张常先气急败坏的样子,黎强淡笑道:“张公子,实不相瞒,这尊玉佛是本朝之物,仅仅是个赝品,不信你看他底座,上面还刻有年份。” “据在下所知,当年大唐时期,西域就向唐王进贡过玉佛,与这尊一模一样,如今就保存在当今管家的佛堂里。” 此话一出,张常先当即就哑火了。 这尊玉佛是怎么回事他自己心里清楚。 正品正是在皇宫,如果他硬说是正品,不光是他有麻烦,就连其父张叔夜都会有杀身之祸。 他万万没想到这黎强还真是个识货之人。 听黎强如此说,王淮安心中也升起了怒气。 好在有黎强在,否则自己还真被此人给蒙蔽了。 看来这张常先与他的两个兄长都不是什么好货色。 看到脸色难看的王淮安,张常先急忙赔礼,甚至还乃父之名。 “看在张相公面上,此事就此接过,倘若再有下次,别怪王某人不客气!” 张常先忙不迭称是,并且声称仅此一回,下不为例。 看在张叔夜的面子上,王淮安准许了张常先事后付银子的请求。 书友会如期举行,一波波的文人雅士,当代名流蜂拥而至。 张常先代表易安居士在酒楼门外迎接,并且让手下人收着请柬。 来人足足有近千人,将四海酒楼的一层与二层全部占满了。 看着如此多的人,王淮安暗自咋舌,没想到李清照的号召力竟然如此之大,丝毫不逊色于现代的明星。 直到日落时分,易安居士李清照才姗姗到来。 “易安居士来了!” “快去迎接易安居士!” 听到李清照到来的消息,整个酒楼的人都沸腾了,纷纷涌向酒楼大门。 “快,让开,你们还让不让易安居士进去了?” 看到所有人将酒楼围了个水泄不通,张常先当即便嚷道。 “呼啦啦” 张常先话音刚落,所有人都向两边推开,让出了一条路。 紧接着一身素色衣裙,略施粉黛,面含淡笑的李清照款款走了进来。 “易安居士好!” “易安居士辛苦了!” ……………… 打招呼声络绎不绝,李清照都以微笑点头。 “各位,易安居士新近做了一首新词,请易安居士喂大家吟一遍,如何?” 正主到来,所有全部坐定,突然有一人喊叫道。 闻听此言,所有人纷纷叫好,全部看向李清照,等着她将她新作的词吟出。 李清照也不客气,落落大方的起身。 “承蒙各位不弃,小女子近日确实作了一首词,还请各位品评一二!”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好!” 一词吟罢,顿时引来满堂喝彩声。 “易安居士此风欢快,令人有一种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之感!” “是啊,易安居士博学多才,巾帼不让须眉呀!” “真羡慕赵公子能与易安居士喜结连理!” 此话一出,引来无数人的白眼。 他们都将李清照引以梦中情人,此人竟然哪壶不开提哪壶,还真是遭人恨。 那人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急忙缩了缩脖子,退回了座位。 坐在二楼的王淮安虽然没有去刻意观看,但是李清照的词却也传入了他的耳中。 这不就是李清照早年所作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吗? 其实,靖康之乱之前,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 所以,她这个时期的词风清朗明快,清丽婉约,多写其悠闲生活,闺阁情趣。 其中不乏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趣味之作,它们让彼时的旧时光都清新明亮起来。 只是很可惜,靖康之乱后,李清照便颠沛流离,所作的词大多是描述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 “易安居士,再来一首!” 这时,有人再次起哄,想要李清照再作一首。 然而,所有人全部开始附和,弄的李清照尴尬不已。 对于如此盛意,李清照也不敢推脱,只好再次吟了一首。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对于这首诗,王淮安可是耳熟能详的,其在小学之时就学过。 大概意思是陶醉于溪亭的美景,以至于流连忘返,直到天色很晚了,才恋恋不舍地往回划船。 不料,暮色弥漫,一不小心把船划进了荷花池的深处,大家都争着往出划船,嘻嘻哈哈哈的笑声惊动了满滩的水鸟,它们都惊叫着扑棱棱地飞了起来。 这真是一次愉快地游赏,尽情地饮酒,尽情地游玩,兴尽天黑始归,迷路了也不怕,误入藕花深处自是别有一番情怀。 少年情怀,扁舟荡漾,荷花盛放,青春的少女,惊飞的鸥鹭,这是生机勃勃的画面,愉悦欢快,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呼之欲出。 李清照此词作于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待字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年时游玩的情景,一时激情澎湃,思如泉涌,于是就有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王淮安还记得一首名叫《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气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成名之作,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推崇。 李清照仅仅用了“绿肥红瘦”四个字就摄取了暮春之魂。 这是这个时节的主要特征,真是清新明亮、新颖别致,可谓神来之笔,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传奇的女词人,她既有其深沉的一面,也有其活泼萌动的一面。 她将其人生的幸福注入诗词中,给予后世读者以美好和灵动的享受,令人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