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代价
如果要在暗影舰队,第三舰队和塔斯拉玛守备舰队三者之间做一个排名,谁排第一不好说,但垫底的必然是塔斯拉玛守备舰队。 对于这一点,不要说其他两支舰队的官兵,就连塔斯拉玛守备舰队司令苏河也是没有任何异议。 不说武器装备这些外在的条件,单就训练水平和精神面貌这两点,塔斯拉玛守备舰队的官兵拍马也比不上暗影舰队和第三舰队。 哪怕现在守备舰队官兵的精神面貌与以前比有了很大的改观和提升。 所以,当丁睿阳把正面阻击,伏击拦截,还有敌后袭扰这三个任务摆在苏河面前的时候,他毫无犹豫地选择了最后一个。 没有人不想当主角,但也要看自己的能力够不够支撑起主角这个设定。 对自家舰队的综合实力清清楚楚的苏河,并不认为守备舰队能够担负起正面阻击和伏击拦截的重任。 “唉。都是一样的装备,一样的训练,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看着舷窗外一艘又一艘排列整齐的战舰,苏河不由摘下帽子,挠了挠发痒的头皮。 “想要在自己人面前有脸,就必须要在敌人面前不要脸啊。” “啊?司令?你说什么?” 苏河身后的参谋长没有听清他的自言自语,一脸不解地问道。 “呵呵,没什么。告诉兄弟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谁要敢给我掉链子,让我在殿下面前丢了脸,我让他没脸一辈子。” “是。” …… 原本繁忙的航路,现在已经变得近乎荒芜。 这段时间,由于星月帝国舰队的四处出击,使得伊利尔大部分的星际物流活动都停止了。 除了偶尔有一两道流光划过,那是极个别胆子大到极点的个体走私者驾驶着改装的货船在匆匆赶路,基本没有成规模的船队出现。 “都等了4天了,怎么还没有出现?是不是情报出错了?” “应该不会吧。血玫瑰可以说是伊利尔的地头蛇,以往的情报都很准确。” “地头蛇也不能保证完全不出错啊。” …… 类似的讨论声,时不时地在舰桥上响起。看得出,不少人都有点心浮气躁。 苏河撇了一眼窃窃私语的作战参谋们,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也同样万分的焦急。 这一次的敌后袭扰,情报工作基本都是由血玫瑰骑士团全权负责。 若是放在正常情况下,这样单一的情报来源是极其不可靠,且非常危险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正常的商业活动中,竞争对手的情报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而有关竞争对手的情报,一般的公司都会委托两家甚至更多的调查公司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并加以相互印证。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使自己陷入信息陷阱,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而军事情报的收集和验证则要比商业情报来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军事情报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要求更是高得令人发指。 很多时候,为了获取敌方动态的准确情报,往往会派出多支侦察部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情报的收集和验证。 可现在,除了血玫瑰骑士团的特工外,星月帝国的舰队没有第二个可靠的情报来源——情报总局和总参谋部下属的情报机构,已经无法向远征舰队提供持续、可靠的情报支持。 远征舰队行动的隐秘性是一方面,这是联合指挥部在提交的作战计划中再三强调的,而星月帝国的情报人员无法像血玫瑰的特工那样,可以对伊利尔军,政,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渗透则是更主要的一方面。 对此,就连丁睿阳也没办法保证所有情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能告诫所有人小心行事。 “司令,要不要和血玫瑰的人联络一下,问问他们到底怎么回事?” 参谋长在苏河的耳边低声询问。 塔斯拉玛守备舰队共12000艘战舰,被平均分成了20支编队,每个编队都有1艘血玫瑰的战舰充当情报联络员。 “怎么联络?现在是通讯静默期间。万一正好有敌人的舰队路过,不就暴露了么?” 苏河的语气虽然不严厉,但却让参谋长沉默了。 一般来说,战舰对于敌情的探测,主要依靠监测各种有规律的脉冲类信号,而非能量波动。 在宇宙环境中,能量的扰动现象司空见惯,就算有光脑和高性能人工智能的辅助,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识别哪些能量扰动是天体自然产生的,哪些是人工产生的。 而有规律可循的脉冲类信号,只要能够排除是脉冲星发出来的,那么只有人工产生这一种方式。 所以,潜伏期间,通讯静默是避免自己暴露的最好方式。 “可这么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对参谋长的抱怨,苏河表示十分理解。 5天前,血玫瑰的潜伏特工传来消息,说是伊利尔派出了一支由100艘战列舰,200艘轻重巡洋舰组成的护航编队,护送一支千艘规模的运输船队,将一批新近开采加工好的高斯水晶送首都星。 根据随附的路线图,苏河他们计算出这支运输船队会在3天内路过这片临近航道的小行星聚集区域。 高斯水晶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战略级的资源。 若是能够将这些高斯水晶俘获,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样的战功可比歼灭一整支舰队小不了多少。 为了获取最大战果,苏河甚至还召集了距离最近的另外3支编队一起行动。 可这一等就是4天。 在这4天里,除了那一两艘走私船,连个鬼影都没见到。 不要说大部分的官兵,就连苏河也有些沉不住气了。 “再等6个小时。如果6个小时以后还没有出现,就全军撤退。” 苏河的坚持,有了回报。 在又等待了4个半小时后,负责远程监测的伪装卫星,发回了有船队路过的警告。 但根据传回来的图像显示,这支船队正是他们等待的那一支。 “引擎预热,火炮充能,所有人做好战斗准备。” 苏河没有任何的犹豫,便解除了通讯静默,下达了战斗命令。 4支编队的战舰,光战列舰就有180艘,轻重巡洋舰325艘,再加上那些护卫舰,突击舰,要拿下这支运输船队,绰绰有余。 从探测卫星到设伏地点,只有20万公里。 20万公里看上去似乎很远,但对高速行驶的战舰来说,这点距离转瞬即逝。 此刻解除通讯静默,就算被对方发现了也没关系。 因为,对方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了。 当这一列长长的队伍全部进入包围圈后,苏河的旗舰率先开火。 上百道或粗或细的蓝色流光,散发着绚丽的光芒,划过漆黑的背景,带着死亡的气息,直奔打头的那艘体积庞大的战列舰。 “敌袭……” 负责探测预警的士兵,看着屏幕上一道道直奔自己而来的蓝色流光,以及疯狂闪烁,红得像是在滴血的警示灯,惊恐地按下开启能量中和护盾的按钮。 战舰庞大的身躯根本来不及调整自身的行进姿态,只能寄希望于能量中和护盾可以挡下这一波突如其来的攻击,哪怕只是护住要害。 但既然旗舰都开了火,其余的战舰又怎么会坐视不理? 三个编队1800艘战舰的舰长们,按照事先分配好的任务,或下令粒子炮开火,或发射装有离子引擎的导弹,又或者释放出大量的无人机。 最后一个编队,按照安全保障条例,并没有参与攻击,而是依旧隐藏着自己的身形。 如果敌方有支援,他们可以进行阻击;如果没有支援,则等待最合适的时机,发起致命的最后一击。 然而,纵然苏河的这些编队占据了偷袭的先机,第一轮攻击的效果却不理想——仅仅只有两艘战舰被当场击沉,而其余大部分的伊利尔战舰都还保留了相当的战力。 究其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进行护航的这些战舰,装甲都经过了加固处理,防御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这些战舰之间的距离也拉得比较开。被击沉的两艘战舰所发生的殉爆并没有对其他战舰造成太大的影响。 另一个就是苏河麾下的官兵,在战斗意志上与主力舰队的官兵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4天多的等待,让不少人都产生了懈怠,在攻击前没有经过二次校准就匆忙开火,这就使得70%以上的攻击都落了空。 “真是一群混蛋。” 苏河气得双脚直跳。 他终于知道自己的舰队与主力舰队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了。 但好在,经过了最开始的慌乱之后,塔斯拉玛守备舰队的官兵开始回过神来。 随着参谋们不停将修正后的参数输入火控系统,伏击舰队炮火的精准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从原来30%多的命中率,到半小时后的40%多的命中率,再到1个多小时后50%多,接近60%的命中率。 要知道,双方的战舰都是在高速移动中,并不是静止不动,再加上双方之间的距离以万公里计,就算有光脑的辅助瞄准,出现30%以上的概率云偏差也是正常的。 苏河麾下的官兵能够将命中率提升到接近60%的程度,对守备舰队而言,已经是接近主力舰队的水平了。 4个小时后,在确定后续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一直潜伏不动的第四支编队也加入了战斗。 这成了压垮伊利尔护航舰队的最后一根稻草。 又过了3个多小时,300艘护航战舰被尽数歼灭,近千艘的运输货船也被大部击沉,只有不到10艘运输船趁乱逃离了战场。 而苏河指挥参战的4支编队,也被击沉112艘,还有71艘受创严重,只能就地自沉。 这其中还包括了1艘战列舰,2艘重型巡洋舰和7艘轻型巡洋舰。 尽管心痛,但苏河知道,这是塔斯拉玛守备舰队成长道路上必须要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