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场子费
贾善正在屋里吼秦腔,陈灯亮推门进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票递给贾善:“这是儿童班最近几天的收入,我怕路上不安全就把银元全部换成了银票。” 贾善拿起银票看到上面的数字高兴地笑了:“这么多?” 陈灯亮说:“儿童班这次在霸王镇可是唱红了,一连五天场子都是暴满,我看最少唱半个月没什么问题。” 贾善:“好好好,哎,你走了儿童班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陈灯亮:“儿童班有梦安和童祥照看,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童祥那小子不但戏唱得好,人也聪明,是梦安的好帮手。” 贾善:“如果儿童班没什么问题的话,你就先不要回儿童班了,我这几天事多,一个人忙不过来,还想请你这几天帮我干点别的事。” 陈灯亮:“什么事,你尽管吩咐。” “你明天去把小秦河西边那几块地卖了。”贾善知道那是庙上的地,但是自己现在是庙上的主事,偷偷的把地卖了别人不会知道。况且陈灯亮长年在外做生意,对这些地的底细他也不是很清楚,找他来卖地,将来还可以把这事推到他的头上。 陈灯亮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打发走了陈灯亮贾善想趁这个时候去县城,先把镇长的事情坐实了再说。他怕夜长梦多,别人再盯上这个位子,他贾善就不好对付了。 正当他要起身的时候,贺老三却走了进来,这是贾善万万没有想到的。贺老三还是老样子,只是这一次他的身边多了一个背枪的,可能是他的护兵吧,贾善也没有在意,不想这时这个护兵竟然把枪指到贾善的额头,这一下着实把贾吓了个半死。贾善完全明白,贺老三既然敢这样对他,那他肯定是做了一番准备的,他要是真开了枪,自己岂有活命怕道理?那贺老三杀人简直就跟捏死一苍蝇一样简单。贾善当然明白贺老三此行的目的,他收了贺老三的定金,这已经好几天过去了,可是他连一点动作都没有,你想贺老三能愿意吗?不是贾善人不办此事,而是他最近确实忙,忙得过了头竟然把这样一件事给忘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贾善退了一步坐在了沙发上:“你这是干什么,快收起来,有话好好说。” 贺老三皮笑rou不笑地说:“当初你可是收了我十根金条的订金,你总不至于忘得那快吧。” 贾善:“贺家大掌柜的,那么大的事我怎么能忘了?只是我派出去好多人,他们都没有打听出来,我想她是不是跑到关中去了,要不,我把订金退给你?” 贾善原本就不想和贺家寨的人打交道,只是上次贺老三来时,他贾善手里没有钱,现在他贾善发财了,而且还是发了大财,那十根金条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贺老三嘿嘿一笑:“行,只要你当着我的面把拉出去的屎吃进去,这十根金条我就不要了,咱从此两清,谁也不欠谁的。” 贾善:“你,你,你这不是难为人吗?” 贺老三:“咱没有那金钢钻就不要揽那瓷器活,如今是钻到了刺林里了,你就是想退出来恐怕也没有那知容易。” 贾善:“这,她确实没有在金安呀,你让我上哪去给你逮人去?” 贺老三:“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这几天根本就没有派人打听,你只顾忙你那镇长的事了,早把我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给你说,我的事你办不成,你就是当上了镇长,我也可以让寝食难安,信不信我会把你的头挂到你们秦风县的城门楼子上?” 贾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贺老三起身离开了,他临走时恶狠狠地瞪了贾善人一眼:“别以为什么事别人都不知道,王大头家的五口人命你敢说不是你在背地里倒的鬼?十天之内把人交到我的手上咱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要不然,你自己知道你的下场。” 贾善彻底懵了,他贾善的什么事情他没有瞒过贺老三,而且还知道得那么清楚,这金安镇里可能有贺家寨的人,贾善想想都肘子发凉。 贾善半会才清醒过来,看来自己的事不能放松,贺老三的事也不能置之不理。于是他叫来了卢志飞,让卢志飞找几人可靠的人迅速打探梅艳的下落。并让他打听到了后不要打草惊蛇,立即告诉他。卢志飞走了后贾善就立即收拾东西准备去县城。 这几天童祥心里总有个疙瘩,这是谁家废弃的骡马店呢,虽然说废弃了,但是人家总不会不要了吧,儿童班在这里唱了十来天戏,主人难道不知道?既然是人家的场子,给人家出点场子费也是应该的。他也曾经跟陈灯亮说了几次,可陈灯亮都是一付大大咧咧毫不在乎的样子,童祥总觉得这样不妥。 果然出事了,今天早晨一起床就有一位老妇人来到了骡马店,她说这个骡马店是她的,她要儿童班给她把场子费出了。梦安觉得人家说的也在理,就答应了,因为人家要的也不多,梦安觉得合情合理,就把钱给人家付清了。 童祥练功回来后听说了此事便来找梦安问情况,他问师叔,这人是那里人,姓什名谁,可是师叔竟然对这个老妇人的底细一点都不知道。童祥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这老妇人走了已经三天了,一切风平浪静,儿童班把所有学会的戏都齐齐的演了一遍,再要演就要重复了。再加上夏收也到了,人们忙着收麦,看戏的人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梦安觉得趁夏收这几天,让儿童班回到土地庙休整一下,虽便再学几出新戏。因为陈灯亮回金安后就一直没有回来,梦安和童祥商量了一下就这样决定了。 第二天梦安负责拆戏台,童祥负责装车,梅艳负责给儿童班做最后一顿饭。几个人刚分好工准备行动的时候,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抱着孩子来到骡马店,她说是要找班主,小凤就把梦安找了过来,这名妇女说她名叫鲁艳娥,就住在霸王街道,她来是收骡马店的场子费的。 梦安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拿出了老妇人写的收条让鲁艳娥看,鲁艳娥说她根本就不认识那个老妇人,也从来没让任何人来收过场子费。梦安这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鲁艳娥要租赁费也不为过,因为这场子毕竟是人家的,但是没想到她确来了个狮子大张口,竟然要二百块现大洋的场子费,不要说儿童班现在没有那么多钱,就是有也不能给,这不明显是讹人嘛。 鲁艳娥可不像老妇人那么好说话,她一把就拉住梦安的领口把梦安拉到了街道。刚好今天是霸王街逢集,街上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也不少,不一会就围上来一群人,鲁艳娥是连哭带骂,说儿童班欺负她们孤儿寡母,在骡马店唱了十几天戏挣得盆满钵满却不想给她开场子费,大伙也为这位鲁艳娥抱打不平,纷纷指责儿童班不地道。梦安一时百口莫辨,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童祥赶来了,他向大家说明了原因,并保证,虽然儿童班上当受骗了,但这个场子费儿童班绝对不会赖的。只是这位大嫂要的价格太高了,儿童班一时半会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钱。 当大家知道鲁艳娥要的场子费是二百块大洋时,众人又指责起了鲁艳娥“这也要的太高了吧,那有唱十来天戏就要二百块现大洋的道理。”“儿童班的孩子们也不容易,这十几天,要吃要喝那一样不花钱?就是把挣的钱全部交了场子费恐怕也不够吧。” 鲁艳娥一看大家的风向变了,拍拍屁股走人了。临走时她放下狠话,我家的事我说了算,二百就二百,少一块都不行,要不然就别想从骡马店里走出去。 童祥一时也没了主意。这问题必须解决,儿童班是行走江湖的,今天离开了这里,明天说不定又会转回来,和当地群众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 童祥决定去她家再和她沟通一下,于是他就打听到了她家的地址,直接去了她家。 鲁艳娥的家就在街东,也是一个四合院,房子高大漂亮,占地也不小,不管怎么说应该是一非常有钱的人家。红漆的大门没有锁,童祥直接就走进了院子。 四四方方的院子正中有一个圆形的小花园,虽然都是一些常见的花,但也开得非常娇艳。童祥喊了几声没见人应,他瞅了一眼见东偏厦的门开着就走了进去。 屋子里的家俱并不多,但却擦得铮亮铮亮。靠墙是一个床,床上躺着一个男人,但这个男人很显然与这个屋子就点不协调。 这名男子也就是三十几岁的样子,但却是满头白发,少见阳光的脸显得格外的苍白,零乱的胡须挡住了缺少几颗牙齿的嘴巴,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他对童祥的到来没有一点反应。 童祥问了几声见他没有任何反应就打算起身离开,就在这时鲁艳娥进来了,他先是一愣,接着就脸带冰霜地问:“你到我们家来干么?” 童祥说“其实我也没什么事,我只不过是随便来看看。” 鲁艳娥给童祥倒了一杯水:“喝杯水,只要能到我家来都算是我家的客人,咱今天就抛开咱们的过结不谈,说点别的,你看行不行?” 童祥笑着说:“那当然可以嘛。” 于是他们俩人便聊起了天。 原来鲁艳娥不是本地人,是河南人,几年前黄河决堤,她和丈夫一块逃难来到此地,丈夫是个木匠,还能雕刻。一些出嫁的姑娘专门找丈夫做家俱。这样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在这里站住了脚。由于丈夫的手艺好,活路多,他就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给他当学徒,说是学徒,其实是个帮手,他是按工价给这几个徒弟付工资的。就这样第三年他们就盖起了现在这一院子大瓦房。 这几个徒弟里有一个人非常聪明他叫喜子,也就是在他盖房的那一年,喜子挖走了另外几个徒弟自己另起炉灶,开了一家木器作坊。 丈夫觉得徒弟有了出息是个好事情,他就另外又带了几个徒弟。可是谁知,这个喜子心术不正,每当丈夫接下了活后,他便从中作梗,以压低价格为诱饵硬是生生的把活路从丈夫的手上抢走。 丈夫一看木匠活干不成了,便开了一家骡马店。由于丈夫为人厚道,收钱合理,服务周到生意越来越好,不出一年把霸王镇的所有骡马店的生意都盖住了。这时有人对他动起了歪主意,断了骡马店的水,因为水渠是修在别人的地盘上,这个断水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喜子。 丈夫以为他曾经是自己的徒弟说他几句没什么关系,谁知这个喜子根本不管师徒关系,不但恶言相加反而当众打了丈夫一个耳光,一嘴牙就被打掉了四颗。 丈夫觉得徒弟打师傅把人丢大了,因此就卧病在床,这一躺就是两年多,那个骡马店自然就开不下去了。 一家人断了经济来源,生活就变得艰难多了,鲁艳娥想只要丈夫的病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所以他就四处借钱为丈夫看病,但钱确实也借了不少,丈夫的病依然没有起色。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喜子以高价收购了她的借据,并以借据来要挟,让鲁艳娥嫁给他。 鲁艳娥当然不会答应,喜子就天天来逼债,并限定三天后如果还不答应嫁给他,那他就来收房子。 其实儿童班在她的骡马店唱戏,她是知道的,他也没有打算要什么场子费,闲着也是闲着,收什么场子费。但是她经不住别人的教唆,还是去找儿童班要钱了。 童祥不曾想到鲁艳娥原来有如此的遭遇,他也非常同情她,好好的一个家庭竟然成了这个样子,童祥很想帮她,可是怎么帮呢? 经过深思他突然他有了一个主意,不走了,为鲁艳娥来一场义演。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 鲁艳娥听童祥说要为她家义演,非常感动,她当即表示不再向儿童班要场子费了。 童祥回去把这事给梦安一说,梦安也觉得是个好主意,因此,他让童祥和小凤去街上宣传,自己把装上车的东西又卸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