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第六集:高原相遇!
书迷正在阅读: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史上最狠NPC、成长型男神、重生成慕容复:这次我是主角、绝世唐门:我才是气运之子、和学姐恋爱真难、西游:我孙悟空誓不成佛、我能强化加点、我的系统有点强、星雨楼
“第三极,拍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热情,从摄制组进入藏地高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了它的一员,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一起,体会生存的意义。” “我们的纪录片讲述的是高原之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不断遇见大自然恩赐的惊喜。” 这一集的旁白与的大结局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都把镜头的视角从内容转到了拍摄者身上。 伴随着呜咽的箫声,苍凉的质感一下子扑面而来。 让人不由的对旁白所说的“恩赐的惊喜”感到好奇。 小陶眯了眯眼。 纪录片记录的是拍纪录片的过程吗? 怎么跟自己听到粉丝群里面的姐妹们说的不一样啊。 ...... 如果说遇见是摄制组的主题。 那么从他们初进高原开始,便是无从遇见。 记录黑颈鹤的工作是拍摄初期最重要的工作。 摄制组的人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终于确定了在藏北地区,黑颈鹤会聚集在这里大量产卵。 “就跟恶作剧一样,当时我们去了很多的地方,结果就是一只黑颈鹤都看不到。” 黑幕前分集导演胡同面对镜头苦笑了一声。 在辽阔的平地上,摄制组的人在向导的带领下,拿着望远镜张望不远处的一群鸟类。 “是吗?” “不是,尾巴看着有点像,但全是斑头雁。” 想要有所突破就要向当地牧民寻求帮助。 在高原,很容易见到成片的黑颈鹤聚集在一起,但是在产卵期间,他们就会躲藏起来。 经过林业部门和当地牧民的多日合作,终于在一片湖水中发现了黑颈鹤。 工作人员赶紧来到湖边架起机器,同时还准备一个用来伪装成石头的罩子。 讲摄制组一干人等笼罩在里面。 好让黑颈鹤放松警惕。 “黑颈鹤是一种警惕性很强的动物,只要你一露头,哪怕是很远的距离,他们也会发出警报,所以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用一个隐蔽帐篷。” 摄影执导温柔讲解着团队的拍摄方法。 虽然寻觅到了,但是黑颈鹤夫妇俩相对单调的活动,让摄制组再度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到了晚上,摄制组依旧等候在这里。 就在摄制组在这里等待着黑颈鹤的活动时。 另外一组摄制组的人已经去往了另外一个地点。 第三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海拔。 堆村的海拔超过5000米。 选择这里是为了探寻人类生存的极限。 这里的环境考验当地人的生存智慧,也考验摄制组的准备。 “在措莫莫雍措的拍摄,很大一部分是违背我们一开始进入高原的程序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赶羊过冰面,我们也不能确定是那一天。” 王田在寒风中面对着镜头说道。 随着冬天的时候到来,湖面彻底结冰。 摄制组的人也见到了他们期待已久的赶羊过湖面的奇观。 但是一连好几天在岛上的高强度工作,摄制组的身体状况都出现了问题。 沉默代替了刚来时候的兴奋。 在藏地拍摄的最主要难度就是海拔。 “5000米的海拔其实已经不适合人居住了,到冬天了,它的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的百分之六十,走在冰面上,相当于背着一袋六十公斤的大米。” 王田回忆起这段时光,脸上笑道。 ...... 六十公斤的大米? 小陶有些惊讶。 她自己目前才四十公斤重呢。 这不是相当于全天都要背着一个比自己还要重的人? 小陶一想到自己那个时候为了应援哥哥们时,背的道具不过几斤都让他手臂酸的不行。 一想到六十公斤的大米,小陶简直是无法想法。 ...... 堆村的人利用冰面,让怀孕的羊冒险走上好几公里,小岛上享受丰盛的牧草。 为了能更立体的表现这样的场面,摄制组使用了冰下拍摄。 锯开厚厚的冰层,摄制组冒险进入湖面拍摄。 在这样的冬天拍摄,小陶光是看着就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实际上,平时很多能够正常拍摄的设备面对这样的高海拔都出现了问题。 高原环境复杂多变,航拍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 在措莫莫雍措的航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高海报带来的难题还远远不够概括拍摄的艰辛。 喜马拉雅的沟壑里虽然海拔降了下来,植被也丰富了起来。 但危险却依然难避,因为环境的不同当地的生活环境也天差地别。 生活在这里的人会攀登到危险的悬崖采摘蜂蜜。 对夏尔巴人来说,攀登悬崖峭壁的事情也许显得稀疏平常。 但让摄制组拍摄这样的拍摄方式却充满了危险。 剧组专门从广栖请来了专业的攀岩高手担任岩壁摄影师。 “你们下去之前先拍蜂群的反应,但是你们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摄影指导在叮嘱着请来的摄影师。 摄制组所作的努力只为了能够与夏尔巴人站在同一高度面对考验。 采蜂蜜这种事情,小陶也不是没在网上看到过相关的视频。 在他看来,穿着全身防护的服装好像也不是特别的困难。 可是当小陶看见偶尔闪过镜头前的喜马拉雅蜂那巨大的身形时,还是被吓了一跳。 这么大的蜂,被蛰一下那还得了啊? 不知不觉间,小陶也被带入了这种拍摄情境之中。 ...... 工作人员被分为四个小组,攀岩组负责拍摄采蜂人。 一名摄影师拍摄丛林中的夏尔巴人。 另外一名摄影师用长焦镜头拍摄全景画面。 航拍小组负责拍摄人与环境的关系。 为了拍摄完整的蜂巢画面,岩壁摄影师需要先下去,但是他的举动却引起了蜜蜂们的怀疑。 蜜蜂已经开始对他发起了攻击。 蜜蜂大范围的攻击让摄制组不得不急忙把各种的防护措施带好。 为采摘蜂巢,夏尔巴人会先用烟把蜜蜂熏走。 经历数次失败,火把终于点燃。 但是此时摄制组面临新的问题。 那就是亲眼看着好不容易才成功启动控制的航拍器,坠毁在江中。 摄制组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 随着拍摄的逐渐深入,环境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离开了墨脱,华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进入更为偏僻的大山。 车辆已经无法使用了,只能依靠骡马进行。 骡马背着器材,摄制组人员跟在骡马背后,穿着雨靴在山坡上行走。 谷枢 拍摄点位于雅鲁藏布江边的一个陡峭的悬崖上。 在这里制作墨脱石锅的制作过程。 淋淋沥沥的大雨总是不停,在拍摄完回去的过程中道路的情况比进入时严重了许多。 泥石流塌方随处可见。 摄制组的一辆差点就翻车了,好在司机及时刹车才没有及时酿成大祸。 白色的越野车去了墨脱一趟。 回来的路上车身上下浑身沾满了泥巴,根本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 拍摄的过程这么幸苦的吗? 小陶有些讶异,生活在出门就可以选择是坐地铁还是打车的城市。 想要吃饭也可以选择自己做还是点外卖。 小陶实在是无法相信,当地的环境有多么的恶劣。 或许就像书上说的,负重前行。 美好留在镜头前,险恶自己承受着。 ...... 连绵的山脉勾勒出第三极的轮廓。 人们在这里世代延续着自己的生活。 拍摄虽然辛苦,但也多姿多彩无比精彩。 “在的拍摄过程,我们也是遇见了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我们拍摄时候看到的美好。” 胡同回想起来,脸上还是带着笑。 山脉、草原、河流、森林这些场景的交错变换。 城市和戈壁荒滩的不断转场。 让人们感受到了第三极的磅礴与包容。 “我们所有的拍摄时间加起来,应该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车上呆着的,开着车子要跑很远的地方,好在路上的风景绝无仅有。” 胡同的声音便随着在正片中不曾出现的风景出现镜头前。 金黄的火烧云下是辽阔的平原。 行走的蓬松羊群反倒是变成了云朵一般。 在这样的风景下,柏青的公路就像是让城市人来到这天堂般的风景中架好的望远镜。 便捷的公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转场的时间。 现在的路几乎可以到达任何想要达到的地方。 ...... 小陶看着屏幕前的画面,忍不住惊讶的张大了嘴。 大自然的神奇在于,你对任何一件事情再怎么感到平常普通。 它依然能够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给你带来惊喜。 小陶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还能够被除了哥哥们的盛世美颜之外的东西所吸引。 ...... 马。 赛马节的主角,但是牧民们都是开车去参加赛马节。 在拍摄中,遇到一位藏医,他正苦恼自己的ipad遇到点小毛病。 摄制组的人来到工作室,据说那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洞xue。 在这里有全套的电子产品,他利用互联网研究自己的药材。 “我认为这一幕挺有意思的,就是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但实际上,现代的生活现代的文明完全融入了进去。” 胡同的声音倒是成了旁白。 接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人们也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多杰是藏地造纸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之一。 藏纸跟普通的纸张最大的区别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位略有毒性的草药。 那便是狼毒草。 可是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仅靠人工挖掘狼毒草根本不能够满足制造藏纸的要求。 在现代机械的帮助下,多杰已经开垦了一大片土地用来种植狼毒草。 为了找到这位藏纸传承人,摄制组都是花了不小的时间。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人们的共识。 为此藏地大学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多吉入校学习。 在过去,这种艺人多不识字。 “在见他的前两天,除了聊了格萨尔王的事情之外,其他的事情他完全就跟现代的大学僧一模一样。” 导演温柔笑着说道。 多吉即将毕业他主动选择留在学校,继续学习和研究格萨尔王传。 很多变化来自精神面貌。 画面一转,来到一处正在繁华装饰屋顶的地方。 他们正在打阿嘎。 打阿嘎是藏地传统的屋顶或是屋内地面的修筑方法。 这里打阿嘎的方法与藏地传统的打阿嘎没有两样。 不一样的是,年轻人赋予了它现代的气息。 “打阿嘎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的藏地传统活动,看的时候有时候觉得挺有意思的。” 摄制组中的王田看着镜头说道。 这群在工地上的年轻人看着与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并无不同。 只是高原上的阳光,让他们绽放的更加热烈。 ...... 这种传统的藏地活动对于小陶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东西。 小陶喜欢的是热爱唱跳的哥哥们。 但是这种跟他不一样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还是让小陶觉得有一丝共同的东西。 ...... 在藏地古老的寺庙里,敏珠寺里也多了很多现代的活力。 敏珠寺虽然古老,但是生活在这里的僧侣们却都是年轻人。 年轻的面孔也给这座古老的寺庙增添了些许了很多生机。 一转眼,这群顽皮可爱的学生用无比虔诚的态度投入到坛城的制作中。 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沙砾描绘着佛国世界。 活泼、质朴、严谨都不足以概括高原人们的精神所在。 因为早已深入人心的观念一直在生长,那就是慈爱,善良。 拍摄完黑颈鹤的所有活动,回程的时候路过牧民们的帐篷。 善良的阿妈热情的招待了每个人。 在大家伙吃的正热闹的时候,一个小家伙便登场了。 只见画面种一只棕色的小狼崽便被抱着进来。 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众人,毛茸茸的就像个小团子一样。 可爱的小狼崽,此刻在人群中变得十分的惹人爱。 不仅让帐篷里面的众人喜爱不已,就连屏幕外的小陶也是满眼冒星星。 “哇!这个小狼崽好可爱阿!狼群都是这样的吗?” 小陶看着看着似乎没有发现时间流逝的飞快。 浑然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开始的目的是想看一看徐文的纪录片到底是怎么样的。 没想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看的入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