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佛道之争
木吒说完! 金鳞双目微眯,心中暗道:“难道这看似和谐的佛、道之间,在私底下还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而且斗争已经上升到如此白热化的程度!” 他仔细地观察着众仙的反应。 “木吒行者所言,恰恰暴露出,道教在心法修炼上的短柄!”一位身着道袍的神仙,语重心长地说道。 “的确如此!”又有几位道友附和到。 话毕! 太上老君、玉皇大帝、西王母面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 他们贵为道教鼻祖,眼看着座下修道之人,不思进取,贪慕佛教心法,心中怎能好受。 但他们自恃身份,当然不会与座下进行争辩。 只见西王母略带期许地望向金鳞。 金鳞点点头,顿时明白这才是西王母,请他参加蟠桃盛宴的真正目的。 他得了人家的便宜,自然是要办事的。 金鳞缓缓站起身来,抱拳道:“敢问惠岸师兄,这则故事,是何寓意?” 木吒见是金鳞,口中不屑道:“佛门奥义,我也未曾全部领会,但慧能老祖的偈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物一物,何处染尘埃。 大抵的理解是,禅心修持达至大成,便是无形无相、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 “惠岸师兄可知五祖禅让的后续?”金鳞侃侃道:“五祖弘忍见惠能见解非凡,远远高于神秀师兄。 但是,又恐神秀得知此事,加害于慧能,于是便将慧能训斥一番,命人将其偈语毁掉。 又在慧能头顶之上敲击三下,暗示慧能三更之时,偷偷将衣钵传承与他。 之后,弘忍为保全慧能,将他赶出寺门。 慧能潜迹多年以后,方才重整旗鼓,弘扬佛法。 弘忍贵为五祖,却不得不堤防弟子神秀。 为了保全慧能,又不得不将其赶出寺门。 可见有时候佛心与凡心并无区别。 惠岸师兄何必将佛心,说的如此超凡脱俗、超神入圣。” 没等惠岸有所辩驳, 金鳞便继续说道:“道教经典《老子》、《庄子》中所说:安贫乐道、安时处顺、逍遥自在、齐物我、齐万物、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便是寻求大解脱、大自在、大超然的大智慧和根本法。 这与佛教的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有着如出一辙,殊途同归之妙。 庄子所倡导的修炼与养生的学说,比如“心斋”、“坐忘”之说, 并不是普通层次的修炼与养生。 因为他是佛教静坐参禅的启蒙。” 金鳞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向着四周望去,只见众仙友,皆是连连点头。 木吒更是一副皱眉沉思的表情。 西王母、玉帝同时向他投来了期许的目光。 金鳞放慢节奏,继续说道:“所谓: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佛教经典首推《楞严经》,他是明心见性的宝典,是试金石、照妖镜、降魔杵, 是佛教的骨髓,正法的代表。 而楞严经的奥义在于‘真大’; 尽虚空、遍法界,算是‘大’。 但是,‘真大‘比虚空法界还要大。 他指的是法身‘大’。 正如经中所阐释的: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这个能生虚空宇宙的‘真大’。 就是法身、就是真心。” 金鳞毫不停息,继续道: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道既可生万物,自然也包罗万物。 从万物来讲,道之大可与佛教的法身、真心相提并论。 但是,道之能,并不限于大,道可以是云、可以是雾、可以是金丹、可以是精神。 法相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道法的一种。 因为道包罗万物。”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根据道教经典所说,在佛教的最高境界:法身和真心之上, 还有更高的境界。 而这个境界便是道法自然。” 一席话毕! 灵霄殿内鸦雀无声。 众仙皆是被其论道所折服。仔细地体悟着他话中真谛。 更有甚者竟然就地突破到了更高的境界。 半晌后! “好!好!好!真是精彩绝伦。 金先生将我道家思想阐述的淋漓尽致。 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今日乃是西王母大寿,金先生可谓是送了一份大礼啊。” 玉帝高兴地拍手道:“金先生赠送如此大礼,不知金母可有赏赐,赐予金先生。” “赏赐?既然玉帝如此赏识金先生。 那还是由你来行赏吧。”西王母说道。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金鳞是她请来的。 由玉帝行赏,自然比她自己行赏,更加有份量。 不然,岂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 “好!那就封金先生为博元天尊。掌管天地道典。” “谢玉帝圣恩!”金鳞慌忙道谢。 金鳞正欲退下,只见惠岸上前抱拳道:“听天尊一席话,小僧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只是我还有一事相讯。” 此时的木吒却是谦逊了许多。 “惠岸行者但问无妨!”金鳞道。 “道教经典博大精深,如若小僧想要研读, 不知需从哪部经典开始?” 金鳞沉思片刻道:“《庄子》又名南华经,你可从庄子开始。 也可从《老子》开始。 因为,庄子是对老子学说的补充。 如果说《老子》一书是经典,那么《庄子》一书则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发展和补充。 老庄留下的文字很少,特别是老子仅仅五千言。 这与汗牛充栋的佛经相比,可谓是少之又少。 虽然如此,但却句句是纲领、字字是真经, 只有认真研读,方能领悟其中精髓。 《庄子》、《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 是华夏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你若感兴趣。也可尽数参详。” “多谢天尊指点!”木吒道。 “木吒徒儿,你且过来。”观世音语重心长道:“当年我与诸位师兄弃道从佛,的确令人诟病。 怪只怪当年的慈航,对于道法的领悟太过浅显。 而佛教却又专精于心法修行。方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但是,佛、道殊途同归,你也不必太过拘泥于流派。” “哈哈!” 一直未曾说话的太上老君笑道:“论辈分,观音你该叫我一声师伯,我也就倚老卖老,直言不讳了。 当年封神大战,九曲黄河阵,十二金仙。 尽数被诛!而佛教法门,注重心法,正是你等重铸元神的绝佳之选。 观音有此选择,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师伯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弟子多年心蒂一朝解除。 他日更上一层,定当拜谢师伯。”观世音感激道。 金鳞看着众仙,彼此间坦诚相待。 知道他此行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 正在此时! “咯咯!” 一道熟悉的娇笑声响起:“小仙有一疑问。不知天尊可否赐教?” 金鳞定睛一瞧,说话者一袭黑裙,身段婀娜,头上云鬓高耸,玉颈颀长,生有倾国倾城之姿,比之月宫嫦娥,更是不遑多让。 黑裙女子面带微笑,但是那笑容在金鳞看来,却是有些诡异。 黑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