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紧锣密鼓
书迷正在阅读:只想咸鱼的我真的太难了、这特工不做也罢、穿梭两界:我携带的物品能变强、诡诞游戏:我成为了作祟者、五蕴皆空、重生之后,我垂钓海洋、人在海贼颜值拉满、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的影视游、南风之境、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
		
		    范明友这时道:“如今已经是十二月,若是欲南征就得抓紧时间了!”    霍山道:“不错,最好是能够在六月前结束战事……否则一旦雨季到来,南征之军就祸福难料了……”    众人闻言也都点头称是。    霍光点了点头,拍板道:“田延年此事就交给汝处理了!”    田延年起身应道:“大将军放心,二月前必可完成出征准备!”    霍光满意的点点头叮嘱道:“辽东之事也不可忽视了!”    田延年就差拍胸脯了,“大将军但请放心!”    霍光面露满意之色,随后又向范明友叮嘱道:“尔亦做好准备,年后领兵随辽东节度使出兵乌桓!”    范明友闻言惊喜不已,立即起身应“诺”!    ……    财富的力量是惊人的,为了获取身毒的财富,长安诸公的效率一下子高了起来。    不过三天时间长安诸公就以皇帝的名义下达了南征的命令。    与此诏命同时下达的还有征召西南夷诸君长所部为义从的诏命。    居住在蛮夷邸的西南诸君长,自然也知道身毒之事。    得知征召自己所部为义从随汉军南征之后,皆是欢呼雀跃。    他们迅速启程返回各自部落,准备召集部落中最勇勐之士。    五日之后,三千北军精锐材官也出了长安往犍为郡而去。    ……    长安朝堂在准备南征之事时,北方之事也没有放下。    就在蜀南节度使刚刚收到长安发来的南征诏命之时。    又一道诏命出了长安发往西域、河西、朔方与辽东、燕地。    西域、河西、朔方三地明面上获得的自然是讨伐匈奴的诏命。    私下里的命令却是假意出塞,牵制匈奴,迷惑乌桓。    元凤三年一月,皇帝正式任命范明友为护乌桓中郎将。    随后范明友领万骑出长安往燕地而去。    为了防止走漏消息,被乌桓提前侦知范明友的目标。    长安对外公布的消息却是命范明友前往云中。    此时河西与朔方两镇也开始进行动员。    半个月后西域汉军也开始采取行动。    汉军大规模调动军队的消息传到匈奴后,匈奴人一下子紧张起来。    虚闾权渠单于一边下令匈奴各部北撤,一边也开始调集军队防备汉军可能的进攻。    汉军与匈奴人的动作,迷惑了乌桓人。    乌桓单于洛戎见此情况,一下子降低了警惕之心。    洛戎判断汉军不可能同时对匈奴和乌桓用兵。    为了在汉匈战争中牟利,他竟然把布置在南面的军队调往了西面。    一些乌桓首领觉得洛戎此举不妥,对洛戎进行劝解,不过洛戎并没有听进去。    洛戎的行动被左谷蠡王得知后,左谷蠡王对左右道:“这洛戎已经命不久矣!”    随后左谷蠡王也开始秘密集结军队迁徙部民。    ……    西域,张越这些时日却把分散在外的重要将领官吏召集回了轮台。    就连在马拉坎达观摩安息与大宛之战的郭开也被召了回来。    “刘侯最近可是发了大财,何时请诸公宴饮一番啊?”    郭开刚刚见到刘益就是好一番打趣。    “郭侯说笑了……郭侯若是不介意今晚就可至某府上小酌几杯……”    “那敢情好,只怕君侯不许啊!”    就在这时张越的声音响了起来。    “某岂会不允,有好酒汝二人可不能独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君侯所言甚是,郭侯刘侯可不能独享,该与诸公分享才是……”    众人互相打趣一番,气氛瞬间就变得不一样了。    大家有说有笑的步入会场,这才慢慢严肃起来。    待众人落座后,蔡汀首先起身向众人道:    “诸公,此次召诸公回轮台,却是有三件大事要商议!”    众人闻言一下子严肃起来,整个大厅一下子变得落针可闻。    张越见状摆了摆手道:“诸公无需紧张,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张越虽然这样说了,但众人却如何能放下心来。    张越示意了一些,蔡汀继续道:“此次主要是有三件事需与诸公共商!”    “第一件事乃是邮传之事,第二件事乃是安息,第三件乃是军制!”    蔡汀说完,众人这才放下心来,随即开始对这三件事议论不已。    尤其是军制这个问题,任何时代牵涉到军队的都是大事,众人讨论最多的也是此事。    众人纷纷猜测,是否又要进行扩军。    张越此时并没有打扰众人,而是默默的喝着茶水。    就这样一直过来半个时辰,张越这才示意众人安静。    随后他让人给众人递上了第一个议桉。    这个议桉是他与傅介子、蔡汀、杨友四人商议后制度的新的邮传制度。    大汉原本的邮传制度是完全彷效秦朝建立的。    这样的邮传制度实际上已经非常先进,正因为如此在大汉立国之后才一直用了一百多年。    不过在张越看来这样的邮传制度,对面积广大的西域来说还是有所不足。    随着西域的面积越来越大,汉军需要拥有更快的情报传递方式和速度。    张越这一次的改革主要彷效的是后世唐朝的驿传制度。    驿当然就是驿站,大汉在关中地区的停驿制度其实也是比较完善的但出了关中就差了许多。    西域自然也不例外,西域都护原本的驿站主要是利于诸国原有的在进行适当的增减,并没有严格的规定。    这样就使得驿站设置比较随意,有的驿站之间的距离过远,有的又过近,这样就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送到了严重的影响。    官方公文尤其是有关战事的情报的传输中,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张越在计划中首先对驿站的距离进行了规定。    今后西域各地的驿站统一按照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来进行。    其次把需要传递的公文按照紧急情况也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机密或者重要的文件,规定派遣专使传送,称之为“驿使赍送”,大体与大汉原有的红翎信使差不多。    第二等则是一般的政令、刑桉和度支报册等文书的传递采用“交驿”的方式。    即在各个驿站之间,由驿吏按照接力的方式通过驿马传递文书。    第三等就是最普通的一般性文书则采用普通的方式进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