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爹别上吊了,我们搞科技吧在线阅读 - 第659章 成本的大头

第659章 成本的大头

    朱慈烺的话人,让周围这些官员眼神之中都露出了震撼的神色。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这个构想,实在是太宏大了!

    这么大的构想,得花多少钱???

    这些官员下意识的如此想到。

    旁边的李邦华,倪元璐的眉头都皱了起来,他们都是做事的官员,也都是内阁的辅臣,对于成本和支出哦都是下意识的心中计算了起来。

    这得需要多少钱????

    无法计算!

    全国开始教育,这得花多少钱???这可是个无底洞啊!

    李遇知也是眉头微微一皱。

    “殿下,我知道您最近算是赚了很多钱,但是国家开支,从来不是考虑一时的,眼下虽然九边澄清,但是暗中危机还是有很多,您眼下这样做,也是一个无底洞啊!”

    “放心!”

    朱慈烺微微一笑。

    他看了一眼李遇知。

    然后目光扫视过周围的这些臣子。

    “孤,本就要让全天下的子民,全部能够学习,让他们拥有学习的资格!禁绝天下文盲!至于成本,我早就有所打算了!”

    听到朱慈烺的话,周围的这些大臣都震惊了。

    太子殿下这个野心,甚至超越了太祖啊!

    太祖做的事情野心也的确大,但是也没有像太子这样啊!

    全天下的子民都能读书,禁绝天下文盲???

    怎么感觉是在天方夜谭???

    周围的大臣有些哗然。

    李邦华三人的眉头都是微微皱了起来。

    太子殿下这也太好高骛远了!

    “李义,进来把!”

    朱慈烺朝着殿外喊道。

    很快李义带着几个小太监迅速的走进了大殿之中。

    看着几个太监,这些大臣一个个有些面面相觑,不太明白,太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很快,几个太监将一堆书和一台机械搬上殿宇来!

    “下去把!”

    朱慈烺朝着一旁的李义随口说道。

    李义恭敬离开。

    朱慈烺微微一笑,从这里面的一堆书里面拿出来一本。

    “此书,是我刚刚出版的!诸位大臣猜测,此书的成本几何?”

    “工部尚书,你来说!”

    朱慈烺朝着一旁的工部尚书问道。

    工部尚书站出来,朝着朱慈烺行了一礼。

    “…………写刻银三两七钱九分,板七块五钱六分,签头纸煤八分,刊行一本书,若是刊印五千册以上,每册成本约为六分银,印制越多,成本越低。

    前提是雕版印刷,但是按照目前雕版技术,每个雕版使用次数有限,所以…………”

    工部尚书说完,周围的官员们眼神之中都带着疑惑的神色看着朱慈烺。

    他们不太明白,为什么太子殿下突然说这个,印刷书本成本高,这不是常识吗???

    在书肆之中一册最烂大街的论语,都至少需要三两银子,若是一些闲书,字数稍多,直接都需要十几两白银!

    这该是常识才对啊!

    朱慈烺微微一笑,他的目光扫视过眼前众多官员。

    “我有一器!印刷成本极低!这是论语,印刷成本不过二十文!”

    听到朱慈烺的话,周围的官员顿时惊呆了!

    二十文钱!??

    哪怕是这宣纸,这么一册都需要二十文钱了把!

    太子这是什么意思???

    看着周围殿上震惊的众人。

    朱慈烺微微一笑。

    “将这些书本,分发给周围的大臣!”

    很快,太监将手中论语纷纷分发给周围的大臣。

    很快,众人人手一本。

    众人翻看了一下,书本上的字体全都是宋体,而且字迹很细,但是却十分的清楚,每一个字都很清楚,书本纸张的质量一般,但是稍稍翻看,却也没有很差!

    不错啊!

    周围的臣子眼神之中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些书!乃是此印刷机所印制!是皇明至诚大学所制出来!为铅字印刷机!”

    “此机器,打印效率极快,而成本不过是铅石而已!一台成本不过十两银子,一台机器由三人cao控,一日便可以印刷出两千册十万字书籍!

    且!不是雕版!而是活字!铅活字的使用效率,甚至还超铜活字!”

    朱慈烺面上带着微笑,看着满朝文武。

    眼前中这些人,此时已经是彻底的惊呆了。

    三人,一日可以刊印两千册十万字书籍!

    而四书五经加起来也不过十七万多一点!

    也就是说,三个人一天可以刊印一千多套四书五经!

    而且所用油墨极少,纸张也不过是中等质量的纸张,可以说是成本极低极低了,低到让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程度。

    若真的跟太子说的一样,只需要短短一两月的时间,四书五经可以迅速的刊行天下!

    价格甚至能够做到几文钱一册!

    这简直是恐怖!

    几文钱不过是馒头的钱,但是却能够买到一本圣贤之书,这意味着什么???

    所有官员眼神之中都有些迷茫。

    朱慈烺笑了笑,眼神平静。

    其实这些官员实在是有些太过乐观了,他们所想的成本里面,恐怕是没有考虑到运输和发行成本吧!

    这对于古代来说,才是成本的大头!

    别说是古代,即使到了现代,运输和发行成本,依旧是最高的!

    在现在,单纯单册的印刷成本,哪怕是最高级别的纸张,大规模的印刷,也能够将成本控制在一块钱以内!

    古代毕竟生产力低下,单纯的印刷成本,恐怕一本书也要四五文钱。

    当然,这是大规模印刷之下才能达到的成本。

    无论是古代现代,规模化都是摊平成本最好的办法!

    之前朱慈烺说的论语印刷,需要二十文,主要还是小规模印刷的成本。

    朝堂文武也不是傻子,他们只是听了太子的话,基本上心中都有了感悟,若是成本压低到这种地步,那推行全国文教,的确是有可能的!

    而且是大大的有可能!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眼下的大明,其实书的获取难度是极高的!

    书肆最便宜的一册《大学》也需要至少二两银子!

    最贵的左传,足足需要八两银子!

    这还是已经大规模的印刷,到处都是的结果,一般的百姓,根本买不起!

    毕竟,哪怕是崇祯朝粮食最贵的时候,一石大米价格也不过在一两银子上下!

    二两银子,足够一个四口之家一年的口粮!

    何等富足的家庭才能够买得起一册书?

    单单这一点,就禁绝了真正底层百姓读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