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屯田制度
    杨承应在金州推行的是一种带军事管理性质的屯田制度。    以户为单位,十户为一屯,推举一名屯长。负责领发农具、种子和邻里纠纷。    十屯为一庄,由德高望重的乡老担任庄长。调解邻里纠纷,注意庄内是否出现形迹可疑之徒。    五庄为一镇,由卫所里的总旗担任镇将,率领一个总旗的士卒负责维护治安,缉捕盗贼。    除此之外,设立积善堂和幼儿所,专门负责收留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和无父无母的孤儿。    至于负责的人选,杨承应请齐大壮担任。    齐大壮起初不肯担任,他只想回去打铁过日子。    杨承应就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把他说动,管理这个积善堂和幼儿所。    当然,金州卫百废待兴,实在没有多余的财力和物力养着他们。凡是有一定劳动力的,要干一些活儿来贴补。    这活儿不是种地,而是纺织。    织出来的布匹,杨承应可以通过来往的商船,卖到大明沿海城市或者朝|鲜。所得收入全部归积善堂所有,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    就算这样,也有例外出现。    比如幼儿所的纺车前,就有一个叫菜儿的小女孩,年仅十岁。她不是孤儿,可是父亲在这次战火中去世,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她母亲虽然年纪不大,却总是生病。到手的土地,也无力耕种。    为了生活,她逼不得已找到齐大壮,恳求在幼儿所纺线,换取钱财给母亲看病。    齐大壮瞧她可怜,就答应了。    结果,不少小姑娘找上门。    幼儿所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十岁以下的小姑娘,积善堂也多出来不少的老人。    “大人,你看这……”    齐大壮把手一摊,“俺本想做件好事,没想到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杨承应微微一笑。    这群被生活逼得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真会顺杆爬,趁机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    他还没开口,菜儿就急哭了:“大人,不要赶菜儿,菜儿还要给娘亲抓药,我……我可以不在这里吃饭。大人,求求你了……”    说完,她不由分说的跪下磕头。    杨承应赶紧把她扶起,说道:“你安心的做事,我不会赶你走。还有每餐要吃饱饱的,如果办不到,下次我不让你来了。”    “谢谢大人。”    菜儿擦了擦眼泪,马上重新投入工作。    当日粥棚前目睹的一幕幕,在杨承应的眼前再度浮现,心如刀割。    “齐大哥,我看就让这些老人和孩子都留下来。我派人去江南定一批纺车,扩大生产就行了。”    “俺代大家谢谢大人。”    齐大壮颇为感动。    杨承应摆了摆手,长吐了一口气,说起另外一件事。    “齐大哥是铁匠出身,我军急缺兵器铠甲,大哥能不能帮忙解决?”    “铸造兵器,需要上等的铁。金州并没有合适的铁矿,只有辽阳和辽阳北部才有。连适合炼铁的炉都没有。”    “这倒是一个问题。”杨承应感到头痛。    “如果大人能弄来上好的铁,俺可以组织人手帮大人打造兵器。俺认识不少的人,都是铁匠出身。”    “好,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从幼儿所回来,杨承应屁股刚沾椅子,又遇到了事。    罗三杰从中左所回来了。    是杨承应把他叫过来,有事吩咐。    杨承应还没起身,罗三杰就进来了。    他边走边说:“我在中左所听了你的事,吓得双腿打颤。”    “多大点事。比这个更大的事,我们又不是没干过。”杨承应说得轻描淡写。    罗三杰也是没脾气,只好问道:“你这么急着召我回来,是为了什么事情?”    “我想请你去一趟辽阳。”    杨承应临时有了个想法,“一是向王巡抚汇报金州土地分配情况,二是请求他给我们一些打造兵器用的铁。”    “兵器一直都是工部虞衡清吏司负责,他怎么可能给你铁,让你私下铸造兵器,那可是死罪啊。”    罗三杰虽然是个混子,但好歹混了这么多年,对朝廷一些事,他还是清楚的。    杨承应一拍额头,“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接着说道:“你还是替我去一趟辽阳,除了汇报,还帮我办第三件事。”    “你说。”    “阵亡将士的抚恤,总得给我一点吧。哪怕是一点点粮食也行。”    “这……我尽量吧。但是万一我被扣在辽阳,咋办?”
    “有我在,你稳如泰山。”    “说的也对。”    罗三杰现在很信任杨承应,转身要走,忽然想起一件事。    “哦,对了。”罗三杰说道,“游士浑的那一船粮食运过来了,我已经运到金州。”    “太好了。有这些粮食,我的心踏实一些。”    “据游士浑派来送粮的人说,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希望你别太过分,适可而止。”    “哼!如果有人问你。你就说,我知道了。”    “明白。”    罗三杰走了。    杨承应自己给自己揉了揉脖子,闭目小憩。    护卫在侧的尚可喜,笑道:“属下觉得大人需要一个服侍的丫鬟,端茶倒水,揉肩捏背。”    “胡说!”杨承应闭着眼叫道,“我像是那种需要伺候的人吗?”    “不需要。可是大人事情这么多,总得有人照顾饮食起居吧。”    听到这些话,杨承应觉得尚可喜意有所指。    他睁开了眼睛,盯着尚可喜:“你的意思是……”    “田府的那个姑娘,挺不错的。”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据说,田府因土地损失不少,再也雇不起那么多的仆人,已经放了一些仆人回家。菜市场的那位姑娘也在其中。”    “哦?有这个必要么?”    说不心动是假的。    但不是男女那种心动,而是基于现实的考虑。    以前,杨承应每次回到府邸,由于家里没有管事的,还得自己去找厨子做饭。    有时候因为有事急着办,忘了吃饭。    或者,一碗饭凉了,想热一热,自己累得不想动弹,又没有人帮忙。    尚家兄弟想帮忙,杨承应却不准。    他们是护卫,不是下人。    将来还要领兵一方,怎么能干这些事情。    “大人同意了吗?”    “行吧。你帮我去找她,看她愿不愿意。”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