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大明月刊》
书迷正在阅读:玄之灵、水母人、小昌天帝、在崩坏,你也得背书啊、步剑庭、酒马醉春风、仙罹、直播健身,我竟然举世无敌、网游之骑士的荣耀与忠诚、为美好的提瓦特献上祝福
		
		    九月廿天时间完成考试,接着就是紧锣密鼓地批阅试卷,时间也很快进入洪武元年的十月。    超过一万六千份的试卷,谨慎考虑,负责批阅的官员只有老朱亲自挑选的27人,数学还快一些,有标准答案,策论方面,按照每人每天二三十份的速度,27人全上,也要将近一月时间。    因此,整个阅卷过程,大致要持续到十一月中旬。    不能急。    这是十月初三。    早起饭后,朱塬离开和老朱提过后正式从后湖改名为玄武湖的湖上大宅,不是去往金陵大学,而是赶去皇宫。    老朱倒是提过,太忙的话,可以不用过去。    朱塬还是坚持稍微有空就会进宫向老朱汇报工作,间隔最多不超过三天。    常露脸。    这不仅是从古至今都通用的官场学问,考虑到老朱性格,朱塬更要如此。    长时间不见,人就会疏远。    奉天门左的东阁内,老朱也依旧早早开始一天的工作。    朱塬到来,简单说了说昨日的阅卷情况,还奉上几份精心挑选并誊抄出来的出色试卷副本,才转向另外一件事,将一起带来的另外一叠资料朝对面推了推:    《大明月刊》,正是之前和老朱讨论相关后确定的项目。    报纸暂时做不来,就做月刊。    老朱并没有忘记这件事,之前还问过几次,当下连忙拿过翻开。    按照后世杂志的模式,朱塬将《大明月刊》分为不同的栏目,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老朱这边翻着,朱塬也附带讲解:    老朱没抬头,习惯性的节俭让他还不由念叨一句:    ,依旧还在,依旧还持续行使着它的作用。」    老朱想想朝廷当下也不缺钱,很快同意,转眼又示意面前的策划:、这些个,俺能理解,这……栏目,讲一些个鬼怪故事,这是要作甚,你难道不知么?」    ,」朱塬带着笑,说道:    老朱知道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还没说完,抬头看过来。    朱塬也继续:    老朱笑了下,有些明白,又看了看这的栏目策划,还是念叨:    朱塬说着,朝老朱手中示意:之后,就难免会往前翻一翻,看一看「时政要    闻」和,不知不觉,就得到了灌输。祖上,这都是后世数百年的经验积累,除了这,后面还有一个栏目,长篇连载,我打算找人写一部百万字级别的长篇,每一期连载一段,这又会确保一种连续性,看过了一期,百姓就会迫不及待想要下一期,这可以提高这份杂志的销量。」    说到这里,意识到进入了一个新的知识点,朱塬稍顿斟酌,又补充:    老朱一边听着,一边也翻到了长篇连载栏目,大致浏览过内容,咧嘴道:    朱塬也笑:    老朱点了下头,继续翻到后续的几份样章,只看一眼就笑道:    朱塬道:    老朱再次点头。    关于简体,关于标点,关于硬笔,如此这些,背后动因,朱塬都和他仔细分说过。    根本上,全都是为了效率。    最终提升的,是整个大明的生产效率,这依旧算是经济之学范畴。    想到这里,老朱不由又问:    老朱可一直没忘记这件事。    经济之学的两大核心,朱塬当初只完成了一部分的相关,后续的,虽说日常也多有讨论,但朱塬还一直没有落笔下来。    书案对面,朱塬故意苦下脸庞:    老朱理解,还是忍不住念叨:    嗯。    这是个问题。    再想想,还真不能让对面孩子太累着,老朱就不再提,手上也已经翻到后续的选材,不出所料,近期的科举,还有北方的战事,都在其中。老朱却又不由自主地寻找那和相关。    果然有提到。    这,给出的一个故事,叫《考城隍》,大致有个百余字的大纲,老朱本来看的津津有味。不过,注意到其中那副经典对联,。不由皱眉,摇头道:    特意写下这幅对联,本来还期待老朱夸几句,没想到是这个。    朱塬很没立场,立刻点头:。」    老朱说着,反应过来,瞪了对面一眼:    >    老朱懒得听某人胡扯,直接道:「就换一个吧,或把这对子改改    。」    这个?」朱塬想了下,说道:    老朱点了下头,追问:    朱塬不太记得后世的相关和电影,随意改编道:    故事的最后,宁采臣考上了状元,并且抱得美人归。    嗯。    其中还有个剑侠,叫……叫什么来着。    朱塬一时间想不起来了。    就叫李英琼吧。    性别换成男的,反正这名字,男女皆宜,顺便下次来一段《蜀山剑侠传》,再给李英琼配一个师弟,叫李逍遥,再延伸出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还有一首歌。    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夕阳赖着不走,挂在墙头,舍不得我。    嗯。    收一收,收一收,这不是《文娱1368》。    比起透着几分说教意味的《考城隍》,老朱对这有书生、有女鬼、有树妖、有剑侠总体还挺美好的《小倩》更满意,还说《倩女幽魂》的名字更好。    于是就定下。    第一期,就写这个故事。    那个就算了,听着枯燥。    随后翻到。    朱塬给出的设想也是后世耳熟能详,当然,不是当下已经初步成书的《水浒传》,而是《红楼梦》。    当然也不是原版的《红楼梦》。    朱塬又没带系统过来,哪里记得了全本。因此,这一次,打算超级魔改,可以算是《穿入红楼》的那种级别魔改。
    当然了,考虑老朱的性格,考虑也要附带一些寓教于乐的性质,还有最后的结局,都改一改,不能太过于,要给人希望。大体就是,一个开国公爵之家,因为某个叫贾宝玉的子孙种种不争气,导致家族败落的故事。    其中,《好了歌》不能少。    林meimei当然也不能少。    宝钗……要正面一些。    留下的希望,一个是贾宝玉最后幡然悔悟,但也出家为僧,但,与此同时,李纨的儿子贾兰,金榜题名,预计将会延续贾家的香火。    另一方面,计划上百万字,朱塬也写不来。    打算让内宅里的女人们写。    比如洛水。    再加上其他一群妮子的协助,以及自己提供的各种诗词之类,朱塬也相信,全新魔改版本的《红楼梦》,至少,文学性上,并不会比曾经差多少。    书案后,老朱听完朱塬的大致介绍,也非常满意:    随后又继续谈了一些细节,《大明月刊》的各种相关基本定下。    十一月份发行第一期。    计划第一期一次性印刷一万份,除了分发给各个州县,还会实验性地进行一定的官方售卖。接下来,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资源人力都不缺的话,绰绰有余。    说过这个,紧接着的话题就与《大明月刊》也是相关,成立大明纸业集团。    这也是之前和老朱有过讨论的事情,这些日子,老朱已经发布了诏令,让各州县聚集造纸匠人送来金陵,相关的方案,也是老朱让朱塬定下。    与大明纸业集团    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个集团。    都是详细的从人事架构到股权分布的策划方案,一个是大明钢铁集团,一个是大明煤炭集团。    就在昨天,外出勘探的将作司少卿张问从太平府返回,带回了一批铁矿石样品。    太平铁矿,其实就是后来的马鞍山铁矿。    曾经的中国东南最大露天铁矿,没有之一,这也是朱塬选择太平铁矿的一个原因,露天,便于开采,当然,后续也会有些问题,比如,露天,就容易积水。    这个之后再说。    另外还有煤矿,之前说过的临濠那边,当然就是淮南煤矿,百亿吨级别,也是中原地区储量最丰富的煤矿区。    说起来,两座矿产,这个年代都已经有所利用。    露天的太平铁矿不说,已经被小规模开采使用了数百年,而临濠那边,其实更早,就说当下,临濠府就有大明官方的冶铁作坊,主要就是利用淮南煤矿。    之前的问题是,大家都不知道那边的储量到底有多少。    现在已经确定。    接下来,就是把两个点关联在一起。    两个煤铁相关集团,长期是为了统筹整个大明的煤铁资源,但短期内,主要就是串联太平铁矿和临濠煤矿,进而初步展开工业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