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七章 金品卿
书迷正在阅读:韩娱之阴阳眼、人类的故事-The Story of Mankind(英文版)、僵尸萌妃来袭、最强都市王、娇妻如云:大院深处、抢妻:关东红盖头、毒宠之天降胖妃、夺妻:蚀骨柔情、恨长歌、孽恋:绝色老板娘
		
		    “刚刚那人那的瓶子就是浅绛彩,而且还算是一个名人的作品。”    张天元笑道:“只可惜这个人的名字虽然很多收藏家都听说过,但对他的作品鉴定却不够水平,都怕是赝品,出价不会高的。”    “这人是谁啊?”    “这人叫金品卿!”    张天元回答道。    金品卿,名诰,号寒峰山人。斋号环翠亭。清代安省黟县人。在光绪初年继王延佐而为景德镇画瓷艺人。    工于浅绛绘瓷,所作以人物著名,落落大方,用笔刚劲。    他活跃于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间,供职景德镇御窑厂,是光绪初年浅绛彩绘名家,景德镇文人派画瓷先驱之一。    他擅长浅绛山水、花鸟和人物画。    山水画多仿南宋名家及明代沈石田的画;    花鸟画宗华新罗一派,笔力潇洒,设色清丽;    人物画有黄慎笔意,用笔刚劲,落落大方;    工行草有董其昌遗风,犹然自如,颇具特色。    他不仅擅长浅绛彩,而且还擅画粉彩,其作品受到西洋水彩画与晚清名画家任伯年的影响,为晚清极为优秀的绘瓷名家。    如圆形浅绛彩绘瓷板画,绘一纺织娘振羽低头于月季花枝上,一侧红花如火,仙人掌节节如碧玉。    金品卿之名,本来连陶瓷界中知道的也不多,但自从收藏热后,顿时名满天下。    据刘新园先生考证,金品卿不仅为晚清浅绛彩三大家之一,而且是官窑两枝笔之首。    可惜的是,金品卿的事迹,却历来语焉不详,迄今资料阙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正因为如此文献无证,金品卿的流传作品,也就成了稀世之珍。    可惜就算是内行里头,真正知道金品卿,了解金品卿的人也是少数。    两人正聊着,之前那个拿瓷器的汉子又来了,有些尴尬地将瓷器放到了桌上。    “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老板您是实在人,东西就卖给您了。”    那哥们笑道。    张天元倒也没难为他,毕竟这件东西也算是精品,甚至比张天元以前收藏的那件更有价值,别说几千块,就算是三四万五六万,他也会出的。    秦飞雪去给这人取了钱,他就美滋滋地离开了。    等秦飞雪回来,张天元指着桌上的东西笑道:“就这东西,十万块在市场上绝对有人抢着要的。”    这是一件墨彩山水、花鸟方水盂。    一题:“未有开笼日,空惭宿旧枝。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松岩外史。”    白文印:“思古”;    一题:“右丞今已没,遗画世间稀。咫尺在江湖尽,寻常禽鸟飞。山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以此常为玩,平生沧海机。”    白文印:“古”;    一题:“品卿作。”白文印:“金印”。    “这东西是金品卿早期的作品,不过却也是一件精品啊。”    张天元感慨道。    “哥,真的,我说你有空的时候把自己那些门道编写成一本书交给我来用吧,今儿要是你不在这里,这东西我怕是就错过了。”    秦飞雪笑道。    “我哪儿有那个时间啊,这些东西,说到底还是要看缘分的。”    张天元对自己的本事那是心知肚明,虽说经过这几年的刻意学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如果排除掉六字真诀,他其实还是吃别人的剩饭,用别人的经验去搞收藏。    那些东西秦飞雪完全可以从别的更有系统的书上学到,根本就没必要跟他这儿来学啊。    他自己几斤几两,能不明白?    或许等以后老了,真正闲下来了,找时间写本书倒是可以的。    “小气!”    “谁小气啊?”    门外忽然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    “董老来了!”    张天元心中一喜,急忙迎了出去。    “我张哥哥小气呗,刚刚坐这儿等您的时候,就顺便捡了个漏,我让他将自己的经验写下来让我学,他还不肯呢,哼。”    秦飞雪嘟着小嘴说道。    “哈哈哈,你喜欢看这方面的书,我跟老李那里可是有不少啊,等下次再来帝都,给你拿来也就是了。”    董学塾哈哈笑道。    “瞧瞧人家董老多会说话啊。”
    秦飞雪白了张天元一眼道。    张天元不由摇头苦笑,随即看向董学塾道:“董老,咱也别跟这丫头说话了,赶紧去帮我看看那幅画吧,这揭裱的事儿,还真得靠您了。”    “东西在哪儿,我还真得瞧瞧。”    董学塾火急火燎赶过来可不是跟张天元寒暄的,他自然是为了看那幅画的。    张天元将那幅拿了出来给董学塾看。    秦飞雪早就去准备揭裱的工具和设别了,这些东西店里头都有,非常方便。    展飞也过去帮忙。    “嗯,这落款的确有些问题,不过你小子眼力挺好的啊,这我要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半天才能看出一点问题,如果不是你说出来,我还真未必能注意到啊。”    董学塾忍不住赞叹道。    “董老,您就别夸我了,这揭裱之后究竟是福是祸还不知道呢,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上手吧。”    张天元这些年听过的溢美之词太多了,所以对这种赞誉之词真得是有点免疫了,听着也不会觉得有多高兴。    董学塾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走到工作台上,就开始了揭画的工作。    这专业的就是专业的,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了,可是董学塾的技术却一点都没有落下。    都说揭画靠的不是技术,而是运气。    这主要的意思是指揭画失败的几率实在太高了。    但是没技术光有运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好的技术可以带来好的运气。    就像张天元靠着六字真诀总能捡漏一样,看起来像是运气,其实都是真材实料的技术啊。    揭画这种事儿,真没多少人敢做的,尤其是揭名画,因为一旦失败,损失将不可估量。    揭画是已经装裱后的国画,由于种种原因,比如破损、受潮等等,要重新装裱。    揭画首先要将旧画平铺,用水将其浸透,上面覆盖一些宣纸使其湿的均匀,过一段时间,用镊子将纸一层层揭起,然后重新托裱并将原画的缺点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