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三位学生
    苏璟的话让芝依很意外,但内心却又充满了欣喜。    一个能够这般理解自己的男人,真是太少见了。    缘分的奇妙便是如此,两个人明明没有那么多的相遇,却在命运交织的那一刻,彻底的纠缠在一起。    从这大院里出来的时候,苏璟自己也无法想象,竟然就这么和芝依将关系拉近到了这一程度。    他本以为自己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或许一辈子就当成一场旅行,如此而已。    但现在,事情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这就是爱情么。”    苏璟微微一笑。    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更不曾有青梅竹马的过去。    有的只是一次偶遇。    但如此足以。    苏璟真的是很高兴,再度回到府中的时候,朱樉已经在等着了。    “学生拜见先生。”    朱樉十分恭敬的朝着行礼道。    苏璟摆摆手:“起来吧,秦王殿下,今日来我这里,有什么事吗?”    朱樉当即道:“先生,学生是来认错的。”    说着,朱樉便低下了头,脸上满是自责。    苏璟淡淡道:“如果说是将你自己的身份透露给芝依的话,那就不用说了,我已经知道了。”    “啊?先生已经知道了?”    朱樉一抬头,十分的惊诧。    他是真没想到,这事这么快就让苏璟知道了。    苏璟点点头:“我已经见过芝依了,她都告诉我了,小事罢了,秦王不用在意。”    “我之所以让你隐瞒身份,不过是为了确保你不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去压迫普通百姓,再说了,你的身份也是芝依自己发现的,没什么问题。”    听到这话,朱樉明显松了口气。    至少现在没有事了。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万不敢忘。”    朱樉低头无比认真的回答道。    苏璟笑了笑:“行了,秦王,芝依已经告诉我你的成绩了,这三个月,你做的很好,为师很满意,以后你也叫我苏师吧。”    苏璟拍了拍朱樉的脑袋,眼中是无比满意的神色。    三个月的时间,将彝族特色服饰在京城遍地开花,并且形成了潮流。    这样的本事,足以成为自己真正的学生了。    “真的吗!学生没有听错?”    朱樉愣了一下神,有些不敢相信。    苏璟笑道:“是真的,秦王。”    “苏师!学生知道了!学生一定会加倍努力,绝不辜负苏师之期望。”    朱樉那叫一个兴奋和快乐。    能被苏璟承认,这是无比高兴的事情。    “你有这心便好,好好的干,为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苏璟鼓励道。    现在的朱樉,已经完成了彻底的改造,至少历史来说,朱樉绝不会是那个暴虐的秦王了。    朱樉的事情处理完了,苏璟又来到了农学院。    朱橚这个学生,苏璟其实一直都有着非常高的期待,但年龄太小,苏璟没有太多的去干预他的成长。    玻璃温室大棚内,豌豆生长的非常好。    秋天了,也正是豌豆长成的时候,朱橚小小的身躯,正一个个小心的将成熟的豌豆采摘下来,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这些豌豆种子,将会是明年种植的种子,也是验证遗传规律的最重要步骤。    农学院的官员一早就知道了苏璟来了,但在苏璟的要求下,并未去打扰朱橚。    此刻的玻璃大棚内,只有苏璟和朱橚两人。    朱橚全神关注,旁若无人的做着记录,而苏璟则是耐心的观察着朱橚。    许久没见,朱橚明显长高了不少。    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稚童来说,那就是天翻地覆了。    个子高了,肤色也更深了。    即便是有着玻璃大棚,朱橚依旧无法避免被晒黑,在这里,如果还很白,那就说明是偷jian耍滑的。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天色渐渐暗了,朱橚这才算是把记录全部做完。    “总算是做完了。”    朱橚一抬头,刚想伸个懒腰,便直接看见了苏璟。    “苏师!您来了!”    朱橚无比激动的跑向了苏璟。    苏璟笑着说道:“我来了好一会了,也看了好久了,这些活你为什么不让其他人做?也不是很难,就是采集记录一下。”    堂堂一个皇子,在这做这种粗活,还不让其他人帮忙,并不常见。    朱橚当即道:“学生不放心其他人,这是苏师交待给学生的,学生必须得亲力亲为。”    “你真是天生做科研的材料啊!”    苏璟感叹道。    这么小的年纪,却可以如此耐得下性子来做这种枯燥无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少见了。    朱橚脸色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学生只是按照苏师的要求去做而已,算不了什么。”    “不不不,能够严格执行本身就是一种才能,这天下之大,正确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明知是正确的事情,依旧不会去做。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苏璟无比认真的说道。    执行力这东西,有时候真是没法说的,因为拖延是一种会上瘾的事情。    “苏师谬赞了。”    朱橚被这么整的更不好意思了。    苏璟则是说道:“你的实验记录,能给我看看么。”    “当然,苏师请看。”    朱橚当即把手里的记录册交给了苏璟,又忙道:“学生之前的记录都在这里,烦请苏师都帮学生看看吧。”    就在这玻璃大棚的隔壁,便是一个小的办公室,里面放着许多的材料。    苏璟没有扫兴,直接欣然道:“自然是可以的,今日我没什么事。”    “那真是太好了。”    朱橚十分兴奋,立马就把苏璟请到了办公室里。    夜色渐深,但抵挡不住苏璟和朱橚的研究之热情,就在这小办公室里,两人足足谈论了三个时辰。    中间吃了一次便饭,其他时候便是一直就着实验记录不断的问答。    “差不多了,该休息了,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你的研究,本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得保证一个强健的体魄,熬夜是万万不能的。”    苏璟起身,中断了这场酣畅淋漓的交流。    他倒是可以继续熬,但朱橚的年纪太小了,熬夜的影响太大。    大明孟德尔的期望,那可是落在朱橚身上的。    一定得好好的活着,才能真正看到开花结果的时候。    “学生明白。”    尽管非常的不舍,但朱橚还是立马就应下了苏璟。    这执行力,是真的没话说。    从农学院离开,苏璟脸上是无比欣慰的神色:“上天还真是有够眷顾我的。”    朱橚的表现,着实让苏璟再度震撼。    这样的苗子,是真的太优秀了。    此刻苏璟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必须要让朱标活下来。    大明不经历那场靖难之役,平稳的继承下来,这个世界绝对会过的更好!    转眼便到了第二日,苏璟又到了大都督府找到了朱标。    现在的朱标,已经开始在军营里学习了。    “学生朱标拜见先生。”    朱棣十分恭敬的行礼,一丝不苟。    苏璟看着朱棣,内心又生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来。    朱标真的能比那个赫赫有名的明成祖更加出色吗?    此时的朱标固然优秀,但未发生过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而朱棣的成功,那是早在史书里就被书写过无数次的了。    但很快,这样的想法又被苏璟所祛除。    大明因为自己的到来,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即便是朱标真的死了,后面依旧会是朱棣成为明成祖吗?    这也不一定吧。    蝴蝶效应苏璟还是知道的,如今他对大明的改变,已经不仅仅是蝴蝶扇动翅膀那么简单了。    “先生,您怎么了?”    朱棣看着一直都在发呆的苏璟,立马关心道。    “哦,没什么。”    苏璟回过神来,淡淡道:“没事,只是刚才想到了一些事情。今日来看看燕王,还是想问问燕王,日后就藩之后,有什么想法?”    就藩?    朱棣显然是没想到苏璟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毕竟他们虽然已经封王,但就藩的日子,还是挺遥远的。    不过朱棣是有志向的,他无比坚定道:“学生自然是要将北方的元朝余孽尽数的扫除,大明铁骑一定会踏上最北方的土地!”
    常言道少年立志,这会的朱棣,苏璟算是听明白了。    “看来秦王是想封狼居胥,不错,志向足够远大!”    苏璟笑着点头道。    他倒也没有太大的意外,毕竟这个时候的朱棣,还只是朱标的弟弟,尚未就藩的秦王。    当皇帝这件事,朱棣肯定是不会想的。    同时,那位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妖僧姚广孝,可还没入朱棣的帐下呢。    不过就算如此,这封狼居胥的志向,也已经相当远大了。    “学生知道这很难,但学生相信,以我大明之军威,绝对可以做到的!”    朱棣一脸自信道,这自信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般。    到底是朱元璋的儿子啊!    苏璟内心感慨,脸上依旧带着笑容道:“燕王努力吧,我相信燕王终有一日可以做到的。”    “学生谢过先生。”    朱棣朝着苏璟拜谢。    苏璟则是直接起身道:“好了,今日便到此为止吧,不打扰你了,我先走了。”    “嗯?先生就这么走了吗?”    朱棣有些纳闷,怎么苏璟问了句话就要走。    苏璟淡淡道:“该问的问完了,自然该走了。”    说完苏璟便离开了这大都督府。    朱樉、朱橚、朱棣苏璟都见过了,但朱棡苏璟并没有去找。    因为现在的朱棡,还处在思想强烈交锋的时候,苏璟不想去干扰朱棡。    虽然对于大明来说,有些想法肯定是过于的早了。    但总要有这样的人出现。    苏璟很清楚,自己无法成为这样的人,因为自己已经接受了现代思想的熏陶,无法成为这样的先行者。    当然,苏璟也很明白,成为这样的人,下场注定是不好的。    所以,他更加不能去干预朱棡了。    ……    两日后,到了放榜的日子。    至公堂内,一众参加的考生将其挤的满满当当。    毕竟这是大明开国的第一次科举,所有人都非常的重视。    即便是谢春芳这般对自己毫无信心的人,也依旧赶来了。    哪怕自己没上榜,总要听听上榜的都是些什么人。    堂后,是翰林院的一众批卷学士,以宋濂为首。    毕竟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主考官就是宋濂,当然在这一群人之外,还有一个苏璟。    “仁远伯,您看现在是不是该放榜了?”    宋濂身为主考官,相当准备苏璟的意见,只因为这是皇帝朱元璋特别要求他来参加的。    苏璟很无奈,没想到自己在家搞自行车搞的好好的,被一道圣旨给叫来参加什么科举放榜。    这科举自己既不是考生,也不是考官,参加叫个什么事呀!    不过圣旨到了,总归还是要来的。    “自然是听宋大人的,您决定。”    苏璟朝着宋濂拱手道。    流程什么的,他压根就不清楚,还是不乱说话为好。    宋濂点头,随即道:“既然如此,按照各朝惯例,午时已到,合该放榜了,咱们出去吧。”    要说这惯例,其实也是不对的。    因为正常的科举放榜日,那得是在春闱之后,也就是二三月的时候才放榜。    这秋闱本来只是次一级考试的比如乡试这种的考试。    只不过大明首次科举,比较特殊,为了赶时间,就搞成了秋闱。    一众官员还有苏璟与宋濂一起来到了至公堂内,宋濂手里捧着一份卷轴,便是上榜名单了。    各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全都是心心念念的盯着宋濂的手,只等着播报名单。    苏璟扫视了一眼面前密密麻麻的考生,真是相当的震撼。    人是真多!    而且各个年龄的几乎都有,反倒是二十岁的小年轻不多。    谢春芳已经属于十分年轻的那一批了。    没办法,科举考试那是国家大考,十年寒窗苦读也不过是形容,二十年三十年的大有人在。    之前因为外出没见到大明第一次科举的盛况,如今也算是弥补了。    当然了,苏璟现在也不清楚名单上的人,只是静候宋濂的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