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仍有悬念
    本来宦官是准备暗中用勾结的一万黄巾军控制住整个都城的,但是事实上他太异想天开了,皇宫之大,区区一万人马根本不可能完全控制,而且还有驻守的禁军在。    最后和手下幕僚一商量,便想出了这么一个调虎离山的计策,只要杀掉太子,那一切都好说。    “不好了,不好了。”    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惊慌声。    王甫连忙亲自开门,拉着来人的衣领问道:“成了吗?成了吗?”    来人哭丧着脸道:“全军覆没,全军覆没了。”    王甫脸色一白,随后全身好似没了力气,瘫在地上。    “完了,这下都完了。”    幕僚听了,皆是脸色煞白。    “趁还没有查过来,快逃吧。”    王甫惨然一笑:“能往哪里逃?”    “要不起兵吧!”    “都滚吧。”王甫闭目,轻轻说道。    “你难道想让大家陪你一起死吗?”    “滚出去。”王甫大声喝道。    手下人也知道大势已去,纷纷离开,各自逃命去了。    王甫勉强笑了笑。    “我谋算一生,却未曾想会被太子打个措手不及啊。”    阴影处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惊醒了王甫。    “阁下慌乱之中下了一步错棋。”    “谁?”王甫寻着声音看去。    一个熟悉的身影自黑暗处走了出来。    “是你。”王甫瞪大了眼睛。    “想活命吗?先殿下一步,有了兵权就不用怕了,你那两位好友或许可以救你一命。”    太子死了,乱刀斩杀的。    但是脸上却是极度的震惊和疑惑。    而在此之前,就在黄甫嵩追杀刺客之时,禁军护卫下的太子还不知道,在屋顶之上,还有一双眼睛将发生的一切看在眼里。    “可惜了,太子必死无疑。”    微微叹了一口气,黄巾贼人手中一抹银光闪过,好似一根银符急速射入太子的眉心。    太子惊魂未定之时,突然觉得五脏六腑发痛,随后便是再没了知觉。    这边黄甫嵩刚刚舒了一口气,手下突然禀告道:“大事不好,太子,他...”    黄甫嵩心里一惊,连忙问道:“他怎么了?”    手下有些迟疑道:“殿下他被砍了。”    黄甫嵩一愣,伸手给了手下一巴掌。    “胡言乱语。”    黄甫嵩脸色大变,身子一软也瘫在地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这下真完了。”    深夜林中,皇都郊外,杀了太子的黑影出现在林间。    “得手了?”    “嗯,王甫的人没有得手,是属下用刀将太子砍杀的。”    微微点头,随后一袋黄金被扔进黄巾贼人的怀里。    “你走吧,如果此事泄露,你我都得死。”    黄巾贼人点了点头,随后转身离去。    还未走两步,救突然觉得双手剧痛无比,随后一头栽在地上。    “此事事关重大,希望你不要怪我。”    从怀中取出一个火折子,倒上早准备好的火油,熊熊烈火之后,一切都将化为灰烬。    “这下,就算刘协不愿意,王侯将相也会推着刘协上位,何进啊何进,你倒是好深的算计,不过在下会替殿下好好谢谢你的。”    幽州城,一家客栈中。    深陷睡梦中的太子突然惊醒,随后大笑“果然如我所料,我的替身被杀了。”    就在太子刘辩登基的前一晚,皇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巾军攻入皇城意图刺杀太子,却被禁军尽数斩杀,但是太子却被乱刀砍死。    黄甫嵩连忙派人追查幕后之人,却也发刺客被烧死。    情势瞬间急转直下。    天还没亮,除了黄甫嵩,还没有人知道这些事情。    幽州客栈,太子还在困梦之中,门外突然响起敲门的声音。    太子被惊醒,刚要叱责,却又马上反应过来。    “师傅,您怎么来了?”    推门而入的人太子挺熟悉的,疑问道:“师傅,您来有什么事情吗?”    师傅躬身笑道:“你不是死了吗?”    太子笑道:“师傅说笑了,多谢师傅教的法术,不过今晚出了大事,死的那个是我的替身。”    “我就知道,你小子。”    太子悠悠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叶九声愣住了,“当然是去宫里拿玉修炼长生术。”    太子点点头:“还有两个时辰就是朝会了,天一亮,这件事就会震动大汉,如今新君未立,恐怕大汉还需要师傅支撑一二才行。”    师傅愣住了,“你想让为师当太师闻仲?”    太子点了点头,道:“正是。”    朝会上,太子死了的消息传出,满朝文武这下是真的没了主心骨,一个个面如死灰。    纵使平常再怎么相争,如今的境况,怕是再也提不起什么心情了。    黄甫嵩伏身在殿外,他还在等人给他定罪,只是现在,又该是谁来给他定罪呢?    殿内没有吵闹,一片寂静之中,众人眼神却不由得瞥向刘协。    何进犹豫了一下,说道:“诸位,发生这样的事,所有人都没想到,事已至此,除了太子皇子的丧典,更重要的事还是确立新君人选,我大汉再经不起折腾了。”    “将军说得是,只是这新君...”    何进道:“按制应是刘协继位。”    “可是小殿下的年纪尚幼,恐怕不能负担国家大事。”    何进厉声道:“殿下尚幼不能负担,难道你我都是死人吗?我等当全力辅政,维持我大汉太平。”    “可是没有皇族血统主持大局,大汉还算是大汉吗?”    何进微微点头,刘协承袭的是汉帝正统,刘姓的意义不仅仅是主政一国那么简单,更是治下臣民的精神支柱。    “这件事本将军倒是有个提议,想与诸位大臣商量。”    何进的话刚刚出口,殿外突来一声清冷。    “不必商量了,本宫来主持大汉大局。”    太子一身金丝龙袍,极为富丽。    众人见是太子进来,皆是没了声响。    太子环视众人,对着何进微微点头。    “父皇归天,国不可一日无君,我大汉也需得一位刘姓皇族出来,本宫当仁不让。”    太子的声音极为清寒,摄人心魄。    “可是殿下到底是个孩子,大汉没有这样的先例。”    太子眼神一寒,看向那人,一字一顿道:“那就由本宫来开这个先例。”    “殿下年龄尚幼,如若当政,与礼法不合。”    “礼法陈旧,已经不合时宜。”    “毁坏祖宗法度,殿下该当何罪?”    “本宫一心救国,为何获罪?就算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也没有怪罪本宫的道理。”    “殿下终究是孩子,难以服众。”    “本宫乃是刘姓正统,何人胆敢不服?”    “殿下此举...”    朝会之上唇枪舌战,众人一一指责,太子一一驳斥。    何进看着态度强硬的太子,心里却不由自主的赞同起来了。    大汉的确需要这么一个人。    何进默默的看着,准备在太子撑不住的时候出言支持,但他等不到了。    正此时,殿外突来急报。    “加急军报,加急军报。”    信使一路跌跌撞撞冲进殿内,却是一脸懵逼。    这该向谁禀告来着?    皇帝呢?没看见啊。    龙椅上没人啊。    太子喝道:“既是军报,还不快讲。”    “是是。”    信使连忙道:“黄巾军举兵五万,攻取冀州,董卓率兵讨伐...”    众人闻言,瞬间就将刚刚的争论抛诸脑后,一个个惊慌起来了。    太子震惊片刻,随后低声道:“下去吧。”    “是。”    信使退下,太子环视众人道:“怎样?这个消息你们觉得意外吗?有何解决办法?”    众人闭口不言,朝廷之上无一人敢言。    太子见众人模样,冷冷一笑。    “刚刚还在与本宫争论,如今却是一个屁也不敢放了,这就是我大汉的铁骨铮铮,栋梁重臣?”    众人噤若寒蝉。    沉默片刻,太子命太监,从怀中拿出圣旨,那是当初皇帝给他的,威严道:“封太子为大汉天子。”    众人看得真切,上面有传国玉玺盖的章,文锋笔力十足,乃是先皇真迹,有号令全国之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皆听旨。    无人反对,众人瞬间就默认了太子的身份。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少帝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由于少帝年少,何太后临朝称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光熹。封九岁的皇弟刘协为渤海王。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同录尚书事。    “何进,保卫皇都的事就交给你了。”    “是,吾皇圣明。”    汉少帝走后,何进环视众人道:“本来我的意思就是请刘协继任皇帝,统领大汉要务,不过现在应该不需要本将军来劝解诸位了。”    “何进,你也赞同汉少帝?”有人低声问道。    何进微微一笑,苍老的脸上突然散发出活力来。    “有先皇诏书,汉少帝继位,受命于天,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只需要尽心尽力辅佐汉少帝便是。”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称赞。    黄甫嵩已经忠心赤胆了,没想到何进居然比他还要忠心。    何进端看众人表情变化,心中不断计较。    这是一次试探,探探他们的口风。    “好了,此事不提,如今汉少帝治理朝政,我等须得尽心竭力。”    众人回过神来,现在的确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    朝会之前,长明殿。    灵帝驾崩,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皇子刘协为帝,于是请何进入后宫。但是何进刚从外朝进入后宫,蹇硕的司马潘隐是何进的旧识,向何进迎面走去,并用眼神暗示何进。何进大惊,先退出,从便道回到军营,然后谎称自己生病了,不能入宫,蹇硕的计划因此失败,而皇子辩也得以顺利继承帝位。    何进实在着急,不过一直忍着没有打扰,直到大事已毕。    睡意蒙蒙,汉少帝却被故作惊慌的何进吵醒了。    “陛下,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汉少帝揉了头眼睛,没有起身,反而将脑袋更往女人怀**了拱。    女人也被惊醒,有心叫汉少帝,却发现汉少帝已经醒了。    “说吧,什么事?”    汉少帝隔着门问道,现在还有什么事算是大事呢?
    听着汉少帝有气无力的声音,他应道:“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汉少帝闻言一下坐了起来,满是惊愕心痛之色,衣衫滑落却不自知。    好在除了女人无人可见。    汉少帝刚想询问细节,心中突然闪过一道亮光。    沉默片刻,汉少帝幽幽问道:“是不是饥荒?”    何进愣道:“陛下说什么?”    “朕问你,是不是土地大旱闹饥荒?”    何进也沉默下来,他不知道该不该说。    “看来是了。”汉少帝惨然一笑。    “朕倒是知晓一个办法,可求来大雨,可保风调雨顺,你意下如何?”    何进跪地道:“陛下恕罪,臣不敢。”    “你?”汉少帝嗤笑一声,“朕将皇都军权交给你,你可不要背叛朕。”    何进道:“陛下恕罪,有信函交给殿下。”    信?汉少帝默然。    “去正殿。”    “是。”    何进先行一步等候,不一会,汉少帝穿好衣衫,在太监的搀扶下来到。    何进跪在地上等候汉少帝的发落。    “将信拿给朕看看。”    何进不敢出声,汉少帝继续道:“朕以为,他的目的不过是要将父皇这个有野心的除去,挑拨朝臣与宦官矛盾,然后迫使新君与朝臣结盟,倒是没想到他会将事情做得这般决绝。”    “朕曾言想要重振大汉盛世,但是仅凭朕的实力,是万万不能的,朕需要权力,而他为朕谋得了权力。何进你说,朕该如何?”    何进回道:“陛下的能力不比大将军差,不过就是有碍帝王的身份罢了,殿下年纪尚幼,不足为政,臣的意思是要陛下成为掌政人,可一展抱负。”    汉少帝眼神一寒:“所以你就擅作主张,想杀宦官却害死了窦武,陈藩。”    何进坦然道:“属下有罪,罪无可赦,但属下不后悔这样做。”    “哦,为何?”汉少帝瞥着他。    “我等与一众同僚密谋数年,为何?诛杀作乱的宦官,重振大汉风气罢了,这等虚无缥缈之事属下甘愿,而要重振大汉,非是有道之君不可。唯有陛下,是真真切切的为了大汉甘愿牺牲奉献,属下,誓死追随。”    汉少帝沉默片刻,轻声道:“起来吧。”    “你的罪责且记下,早晚必有惩戒。”    “属下领命。”    “退下吧,朕累了。”    何进见汉少帝神情坚毅,已经不见颓废之色,自然心花怒放,连忙应道:“是是。”    见四下无人,汉少帝终于放心了,前日让下人送来的两箱玉,也到了吧!就让朕来看看这玉如何。    “汉白玉!”    汉少帝眼睛一亮,向前走了两步,但陡然一顿,他意识到一个问题:“玉是有了,可是怎么修炼呢?”    一旦功法失误,被反噬成人干,他岂不是亏大了?    “对了,可以变出一个我,让他修炼不就行了!只是这玉气有些怪异,倒是感觉被人动了手脚。”汉少帝看向一旁的木棍,心念一动,木棍凌空飞向天空变成另一个汉帝,并没有出现意外,顺利将玉中真气吸收了下来。    很好,我很喜欢!    确定了没事以后,汉少帝立即将玉吞噬下去,他身上的真气越来越多。    真气入口即化,琼浆玉液入喉,一股磅礴的生机力量在体内爆开,但却不同于灌入法力的霸道,玉的力量仿佛春雨清风一样,润物无声,平和绵柔,所过之处,体内的暗伤、毒素等皆被恢复、祛除。    “好精粹的力量!”虽然绵柔平和,但玉所蕴含的力量,精粹程度都是极高;而且一件百年玉器的力量,相当于两颗淬体丹力量的总和,十分强横。    不敢怠慢,汉少帝立即盘腿修炼起来,绵柔平和的力量,在体内游动,将体内余毒缓缓驱除体外。    两个时辰后,汉少帝忽然睁开眼睛,眸光瞬间璨若火焰,一股强横的气息扩散而出。    “白玉果然厉害,不但驱除了体内的余毒,而且增加了大量的真气,一下子就将我的境界提升到了炼气期一点点,省了我不少时间。”汉少帝感受着体内的力量,兴奋地握了握拳头。    他先前虽然是练气前期,但距离练气后期大成,开始拓脉还有一段距离,现在倒好了,两箱白玉就将他的境界提升到了练气期多了一点点,省了他数月的苦修。    更关键的是,他有了拓脉功法,可以直接开始拓脉修行了。    “先看看师傅教的法术!”汉少帝站起身子,直接命令分身8将巨柱打破,为了以防殿内有危险,他没有接手,反而后退了几步,让分身去打。    只见分身轻轻一挥手,大风起,拳头带着拳风打向巨柱,“啪”    裂纹遍布巨柱表面,不断蔓延。    看到没有危险后,汉少帝才走了过去,恢复了石柱原本的模样“没想到威力如此之大。”    两箱玉中还有两块玉简,其中还有一副木匣内装的是一颗黑色的丹药,丹药上布满扭曲怪异的纹路,散发着浓郁的臭味,仅仅看了一眼,就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两块玉简应该就是秦末的古玉了吧,这颗丹药应该就是九转神丹了!”汉少帝先拿起木匣内的两块玉简,将玉简上的文字慢慢翻译出来,一股庞大晦涩的信息涌入脑海,汉少帝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良久才恢复过来。    “遁地术,逃跑用的法术!”汉少帝一喜,这块玉简内记录的是遁地术,一门土行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