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参谋长,八路说,打算在近期杀了您!
    “降落。”    当鬼子的技术人员,因为跳频信号震惊到难以置信的时候。    北评郊区。    五架运五运输机缓缓降落在平整的硬质土地上。    一千马力的轻质发动机带来的澎湃动力,超轻质机体,加上双翼带来的优秀空气动力学,搭配系统的可靠制造工艺,    让运五起降性能极佳。    甚至超过了原型。    轻载状态下,既载重不超过七百公斤的情况下,对跑道需求极低,如果飞行员飞行技能过硬,甚至可以直接在半硬质泥土地面起降。    而随着飞行员飞行时长的提高,此时部队中,能在泥土地面起降的飞行员,已经超过了十七个。    要知道,    运五来到独立团,来到太岳根据地,其实也才两个多月时间而已。    即便有系统大爷的优秀顶尖教官,即便燃油和零件不限量,可以使劲的实机飞行,即便运五是一架非常适合cao控的飞机。    但本身部队的飞行员就脱离飞行很久,经验缺乏。    能在两个半月时间内,完成对一架新飞机的完全掌握,并且成为个中翘楚,可不仅仅是长时间实机飞行能够做到的。    与此同时。    还有两架满载的运五,开始在北评上空盘旋。    一张张新华报,从机舱后被打开的仓库飘落。    落在北评之中。    夜空下。    鬼子和北评城老百姓听着天上飞机的轰鸣声,纷纷抬头看去。    老百姓目光欣喜——鬼子又要吃亏了!    鬼子则是目光忿怒焦躁——新华报中的消息,对蝗军来说,就没有一个好消息。    “搜!”    “一张也不能放过。”    “全部搜剿!”    华北方面军渡边参谋长当即命令部队出动,收缴报纸。    但他也知道,来自一千多米高空的报纸,会随风洒落在北评城的每一个街道和角落,想要全部搜剿,毫无可能。    “给我拿一张过来。”    渡边参谋长决定看一看里面的内容。    ···    “新一期的新华报。”    北评郊区,临时跑道中。    忙碌完毕,运输机起飞离开,同志正在收拾辅助降落灯,文生终于有了点时间,打开了手里最新的一期的新华报。    这一期,必然是对百团大战的总结。    翻开报纸,由于折叠存放的原因,第一眼映入文生视野的,是侧版关于新一团攻打虎亭据点的战斗的报告。    “战防炮!”    “反坦克火炮!”    看着照片中央,丁伟屁股下的PAK40反坦克火炮,文生目光绽放精光。    作为一名潜伏在鬼子控制城市,而且华北方面军指挥部所在城市的地下情报人员,即便他已经将,喜怒不形于色,但依旧忍不住惊喜出声。    部队终于有反坦克火炮了。    而且文字介绍,还是75毫米口径的。    这回,不仅仅是鬼子坦克,就连鬼子碉堡,也是纸糊的了。    “战防炮?”    听到声音,周围的同志们纷纷凑过来看的热闹。    “哈哈,咱们也终于有战防炮了!”    同志们一齐高兴起来。    部队有迫击炮。    从小到大,60口径的,82口径的,120口径的,从近距离火力压制,到远距离火力炮火支援。    都有!    但一直没有身管炮。    而迫击炮,虽然火力猛,但毕竟是步兵支援火炮,用于攻坚,以及用于炮战,就差了一些。    如今终于补上来了。    “估摸着,咱们野战榴弹炮也快了。”    有同志当即畅想推测。    身管战防炮出现了,榴弹炮还会远么?    “我也觉得。”    众人纷纷赞同。    众人继续翻阅手里的报纸。    “这就是杨村?”    报纸被翻到第二页。    是关于太岳根据地杨村的照片集。    在表现根据地风貌的照片上,老夏没有摆拍,而是选择了抓拍,    时而宛如拱手远眺视角,时而又如不经意间的一瞥。    可以看到,被鬼子炸毁,至今还未修复的房屋,以及在残骸前的收拾忙碌的老百姓和八路军战士,也能看到崭新的,使用优质木梁和火砖的新房屋。    可以看到,田地被鬼子破坏的惨状,也能看到,正在新屋门口,大快朵颐的老百姓。    也可见,乡间山路上,或是背着大袋粮食,或者挑着粮食,或是赶着驴车驼载着粮食的老百姓。    即便因为缺乏彩色油墨,至今新华报图片还是黑白色,但依旧能让每一位同志都感受到,根据地的坚韧,以及根据地此时的富饶。    “好啊!”    这一系列铺满整个副版的照片,众人欣喜不已的同时,也纷纷长舒一口气。    根据鬼子的报纸,按照鬼子的说法。    太岳根据地遭遇鬼子一个师团的扫荡,整整三万多鬼子进入根据地破坏一个月,不仅仅歼灭了八路军的主力部队,还摧毁了大量田地和粮食。    彻底破坏了太岳根据地,    他们当然知道,鬼子二十七师团是被赶出来的,也知道,部队主力完全没事。    但三万多鬼子,进入根据地是事实,    田地被破坏,房屋被破坏,也是无法否认的事情。    根据地被破坏,到底有多么严重?    老百姓的粮食,还够吃么?    如今报纸上看来,老百姓粮食够吃,根据地虽然被破坏严重,但影响不大,修复工作也在快步进行。    最后,众人终于翻到了最近才的头版头条。    顿时··    “哈哈··”    “这次部队又打算对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长下手。”    众人再次眼睛亮起。    部队既然敢公开发在报纸上,并且让他们在全程传播造势,就说明这一次上级对干掉鬼子渡边参谋长信心十足。    鬼子又要吃大亏了!    ····    “电讯科那边怎么样?”    在拿到报纸前,华北方面军的渡边参谋长先是询问了松崎直人的情况。    “电讯科刚刚来点。”    “他们,未能锁定敌人的通讯频道。”    一位鬼子参谋立刻回答。    “怎么回事?”    渡边参谋长当即眉头一皱,面色不善。    “机场定位呢?”    他继续问道。    这次大本营参谋本部牵头,组织帝国的电讯科技力量,针对土八路的运输机,一来是监听土八路的运输机与地面通讯,然后缴获其运输机,剖析其技术,提升帝国飞机性能。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想来先进的飞机,美利坚会十分感兴趣,如此一来,也能为帝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以及!    飞机所蕴含的先进技术,比火炮更加直观,说不定能引起美利坚对支援土八路背后势力的警觉。    “也没找到!”    参谋低头回答。    “八嘎!”
    渡边参谋长当即大骂。    敌人报纸已经落下来半个小时了,飞机都飞走了。    结果,    结合帝国最精锐的通讯技术人才,使用帝国最先研究的机器设备,其中甚至有不少从美利坚进口的零件,帝国无法制造出合格的零件。    为此,花费了不少珍贵的美元外汇。    居然还锁定敌人通讯频道,进行语音监听?    也没有找到对方地面联络人员,机场的位置。    “废物!”    气从心来的渡边参谋长对着眼前的鬼子参谋就是一巴掌,嘴里废物骂个不停:    “八嘎!”    “废物!”    参谋低头,每挨一巴掌,都大声的嗨一声以回应。    周围的其他鬼子参谋亦纷纷沉默,不敢言语。    “什么时候能找到并监听?”    无能狂怒之后,渡边参谋长问道。    敌人技术非常先进。    第一次找不到敌人通讯频率并且实施监听和定位,其实也正常。    只是,渡边老鬼子心里始终难以接受这个现实罢了。    “帝国大学的山田教授说。”    秘书支支吾吾了一会,才回答:    “几乎不可能!”    “纳尼?”    渡边老鬼子瞪大眼睛。    集中帝国最顶尖的人才,最先进的设备,甚至还请了美利坚外援,时间放宽到几天,十几天,甚至几个月。    即便这样,    都还不能找到敌人的通讯频率。    差距这么大的么?    “山田教授说。”    秘书进一步解释:    “敌人的通讯频道,以每秒钟五十次的频率进行跳频,我们几乎无法有效追踪信号。”    “每秒五十次!”    渡边老鬼子顿时陷入沉默。    作为参谋长,负责具体军事命令的详细步骤制定和执行,他也是多少懂一些电讯知识。    他知道,跳换频率是最佳的防止干扰和监听的办法。    敌人监听,干扰那个频道,就换一个频道、    但每一秒跳五十次。    零点零二秒锁定一个无线电频率?    除非帝国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大幅度提高调频精度和对频效率,否则,以目前帝国设备上那个手动调频对频旋钮,绝无可能。    别说跟上每秒五十次跳动的频率,就连频率都找不到,更别说追踪监听了。    “我知道了!”    渡边老鬼子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作为参谋长,他多少是了解帝国科技水平的,也知道,每秒五十次跳频,帝国怕是五年,乃至十年之内,都很难突破。    差距这么大的么?    他有点绝望!    “参谋长。”    此时,一个参谋慌慌张张的冲了进来:    “什么事?”    眼见参谋慌慌张张,渡边老鬼子有些不开心。    什么事,能慌张成这样了?    土八路还能在北评发起袭击?    他倒是希望,土八路地下党在北评发起袭击,如此一来,就能顺藤摸瓜,然后一网打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暗地里谋划阴谋。    用报纸让帝国蝗军恶心。    “参谋长,八路说,打算在近期杀了您!”    参谋将手里的报纸递给了渡边参谋长。